 鲜花( 0)  鸡蛋( 0)
|
隆冬时节,羊肉可以说是餐桌上的宠儿。一家人围炉而坐,喝一碗羊肉汤,来一锅羊肉火锅,不仅驱寒暖心,而且能补益身体。 : |1 D, N9 P% {, E8 D+ \
; X. l v' u6 f) S" L3 ]) g! a$ I8 d说起羊肉,不禁想到清代诗人袁枚的一件趣事。有一次他设宴招待客人,席上有好几样羊肉做的菜肴,但客人嫌有膻味,动筷者甚少。袁枚笑着对大家说:“羊肉之味,美不可言,你们怎么都不吃呢?从古人造字而言,美字从羊,鲜字从羊,羹字也从羊,就连吉祥的祥字,也离不开羊,可见凡山珍海味,均不及羊肉味美也。”大家听后,满堂大笑,纷纷举筷,争相品尝。在历史上,羊肉的吃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如满族的“全羊席”,回族的“羊汤饭”,维吾尔族的“烤全羊”。+ A. v, H! g! n9 J$ I$ l4 t; v* u9 k
& w6 ]! R3 X) w, t" S, g& G羊肉还是冬令绝佳的食疗保健品。据现代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及PP(尼克酸),无机物钙、磷、铁、钾、碘等成分,营养十分全面、丰富。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也有羊肉补益健身的很多记载。《千金方·食治》说羊肉:“主暖中止痛,利产妇。”《日华子本草》说它“开胃肥健”。《日用本草》说羊肉能“治腰膝赢弱,壮筋骨,厚肠胃”。《本草纲目》则称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精羊肉25O克,当归30克,生姜15克),就是以羊肉为主,配当归之润,补血活血通经,配生姜温胃散寒,该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不仅对妇人产后血虚、头昏乏力、腹中寒冷隐隐作痛有很好疗效,而且配上杜仲、枸杞、淫羊霍等对年老体弱、肾虚腰痛、阳痿及慢性气管炎、肺结核、慢性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以及贫血遇寒怕冷者也有效果。此外,用羊肉与党参、干姜同煮食,可治脾胃虚寒之反胃呕吐、腹痛喜按、大便溏薄等症。如用羊肉煮萝卜,则可消痰止咳,温中益气。但羊肉性温,故有外感时,或素体痰火湿浊较重,或患有严重皮肤病者当忌用。 9 q( K; p$ s" o9 U1 e
4 H% d/ n, |4 y$ Y除羊肉外,羊肺、羊肝、羊心、羊肾、羊乳、羊骨、羊石子等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和药用价值。
1 @3 O7 M- a0 u( Z6 T/ Z+ D9 }0 U- z( i4 G
羊肺:能补肺气,调水道。羊肺与柿霜、杏仁煮食,能治肺痿咳嗽,同茯苓、苡仁炖服,能治小便不利和小便频数等。 2 J5 Y8 _" x$ o- k$ N- j$ u9 N
2 ?3 {) i2 x$ h! S a5 o) p- Y羊肝:能补肝、益血、明目。因羊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古书记载羊肝能治许多种眼科疾病,其中治夜盲症效果最佳。用羊肝同中药菟丝子、车前子、麦冬、决明子、五味子、枸杞子等19味药材制成的“羊肝丸”,对青光眼有辅治作用。 & S8 C- I/ ^8 _, @
- L% B# r& R+ C' k O羊心:有补心、解郁的功能。取羊心一个,玉竹15克,加水炖熟后食肉喝汤,可治忧郁、暖气、惊悸、失眠健忘等。 2 |: T7 C* p+ h: B# J' m7 s9 Y
# n6 w$ h# l2 s& c8 D3 B
羊肾:即羊腰子,能补肾气、益精髓,可治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足膝痿弱及耳聋、消渴、阳痿、尿频、遗尿等症。如用羊肾一对,杜仲30克(盐水炒)同煮服,能治肾亏腰痛。 ( ~$ m( s. N# C, S
7 t/ q& H0 e8 F+ V# R6 M3 ?羊乳:羊乳的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一般比牛乳多,而脂肪球比牛乳小,所以比牛乳更易消化,是老幼皆宜的饮品。羊乳还能温润补虚,对消渴、反胃、呃逆、虚劳等有效。 / l |6 o4 X0 S* n( { d, v3 \
|9 \* b3 Q- j* g* F0 c5 ?: V) q1 \羊骨:能补肾强筋骨,治腰膝酸软、筋骨挛痛等症,一般可煎汤服或炼成丸散。如用羊胫骨一根敲碎,加大枣20枚、糯米适量同煮沸。 - E* p5 m( o$ d1 N
- W6 E$ I/ F! z5 O% G5 y) z
羊石子:即羊睾丸,又称羊外肾,药用历史十分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有用它治疗“肾虚精滑”的功效。如治肾虚、遗精、滑精,可取羊肾三对,剖开抹盐少许,烤熟,捣烂如泥,再取中药补骨脂、龙骨、小茴香、胡芦巴各30克,云木香15克,核桃仁21个,捣烂用黄酒浸透后蒸熟,和羊肾混合后再捣烂,制成每粒重6克的药丸,每次一丸,每天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