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s8 s) k. ^* [0 ]; b6 V- u+ r从上面所说的这位同修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自己修的至少说来应该不错,但却没有效果,从他的图腾上也说明这一点。问题出在哪里?. A' L. _2 K8 f& M4 E b3 N+ f
: _& A3 \$ C; ]原因有二:一个是修的法门有些不适合。佛为什么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因为法和法门都有时效性,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一个最简单的例证就是过去佛教鼓励人们上山出家修行,舍小家成大家,现在则是入世修行,修小家成大家。所以法门也是在变化的。回向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运用的一个法门。大家念的经就好比现在的钱,而回向则是慈善捐款,特别是回向“历代冤亲债主”,那就是捐款给全世界人民一样。请问您有多少家底?您家里吃饱穿暖没有?再有,您捐的钱均下来全世界的人一人能得几毫几厘,能管什么用?所以我们要念经修佛,先要修自身,把自己的债还清了,把自己加强了,自己的运才能变好。当你的债还完之后,你的图腾不再是污秽不堪了,再修才可以用来改运。如果你说“我还不过来,能不能先让我好一点后再还”,但你身上的灵性不会答应,你的业障时辰一到还是要你来还,丝毫不爽。所以不要随便回向,在我们尚未解决个人“饥饱”之前,不仅要超度身上的灵性,还须清业障,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只要得法,即使你的运还没有变好,但只要你修,变化就是真实存在的,早修早得,自修自得,不修不得,就像用火烧开水,虽然还没看到水沸腾,但水温在升高,只是有的人火猛,很快就能烧开一壶水,而有的人慢一些。区别在于虽然后者火苗小(功力不深),但只要坚持,终有开的时候。9 ~4 z4 @. B: D2 I. n8 z; o
4 D9 G: E) L2 O( H: o3 d第二个原因就是经文的选择不正确。有些经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念的,具体的解释是不同的经有不同的药效,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文。经文又好比是大学的学科,一个人如果涉及太多的学科,就不会有所成就。而且即使是本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也不能学三年级的课程。选用什么经,也就是在走不同的路,一样的道理,有的经是基础,有的经要功力到一定层次后才能念的。不是什么经都可以随便拿来念的。只要大家能认真对待这两点,先着眼于用正确的法门超度还债,同时用正确的经文加强自己,很快就会感到不同。2 T/ B' e( c' J* V8 u2 ?
t3 g/ y2 P/ c! J3 N4 L& T0 b l2 O
下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我们应该回向,也就是救助别人,不应该先想着自己”。实际上这是对佛法的片面理解。的确我们修佛的一个目的就是救人度人,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发慈悲心的程度。可是不要忘记,救度众生是要有功力的,就像我们在洪水里救人,首先要自己有力量,自己的船要坚固。另外大师们常说的“放下”,是的,“放下”了,心才清才净,可是怎样才能放下呢?即使我不贪,可“我要养家”啊。这就是卢台长常说的,每个人要先自救,修好自己修家人,自家修好了,把自己的“船”修坚固修够大了,我们才能救别人,帮助别人,否则自己的船多处漏水,人没救一个,自己先搭了进去。同时你是众生之一,你的家人也是众生之一,救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也是在救众生。" X& @+ h; c/ \- G9 ^6 _' C
- E7 u& P1 ?* T7 L
修佛修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多数图腾因为灵性或业障的存在,本身会有黑气,像那些病痛多年的人黑气会覆盖图腾的大部分。而运气事业有阻碍的人不顺的人不但图腾本身有黑气,图腾的周围也会有黑气围绕,这些身边的黑气就是阻碍,是业障导致的,好比交通灯起到控制交通一样的作用,管理着人的运程。一个人不论在好运还是坏运,都可能有这种情况,所以好运里往往潜藏着坏运的起因。这也是为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处,经过得法的修行后,会有两点变化:图腾本身会变干净变亮,周围的黑气变淡甚至有白云拱绕。而这两点就会使人的运气改变。本身变亮了,形象地讲,就是自身能量增强了,抵抗力增强了,而且业障消除了,欠灵性的帐到期的也还了,从而使自己坏运时能轻易地跨过路上的沟壑,好运来时跑得更快更高更远。周围的黑气变淡或变没了,这个人就可以左右遂意,前途明朗。所以说修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这两点。 ; C$ l7 i, S1 h" O+ D4 J ; n R, l. ?6 I6 m; B Y大家在刚开始修的时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一条才是正道,不知道自己走的对不对,也常常怀有疑问“我修到什么了吗”。卢台长和大家走在同一条路上,但能看得远一些,多一些,所以愿为大家做黑暗中的烛光,为大家照亮眼前的路和障碍;愿为大家做进步的尺度,时刻提醒大家进步的程度和方向。卢台长不反对大家问前程问姻缘,但更希望大家能多探讨一些如何修,如何精进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问题。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解答多数同修内心的困惑,使大家心清净,更好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