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 N: H% L o" y5 n2 x
k$ f) L+ S- D- A
佛法里面经常讲发心,你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就在于这个心。若是心没有发出来,那就不是在学佛、不是在修行;心发出来了,都是在学佛、都是在修行。
o4 J/ z& @8 M) B2 U1 [& O3 j- a/ [8 Y; ^4 V0 Z6 F3 d
小孩子上学,到学校里面学知识,这些知识也可以变成智慧。知识是知识,智慧是智慧,知识它对治不了烦恼,你知识再丰富也一样是烦恼依旧。你看那些知识分子都是有烦恼的,为什么?他们只有知识没有智慧。现在我们学佛修行要转识成智——知识要转变成智慧。
2 O" H# H$ i. C' R) C" G' p! S* ?. z& l0 E- p0 i: ]
你若是能发心:“我现在得一次人身不容易,父母把我送到学校里,供我上学、社会给我创造这么一个学习环境也不容易。这个人身将来不能变成父母的负担,社会的负担,将来要利益父母、利益社会,要报答父母、要报答社会。”这就是利他心、菩提心。4 j* K( T) i+ N8 b t$ _
* `6 x2 L; z7 E8 H* M
不要这样想:“我要学很多很多知识,我将来要找很好的一个工作,赚很多钱,然后我就去找一个好对象……”这都是自私。你有福报了,成家立业那都是自然而然,根本就不用去考虑。
- P6 r& s0 h3 O# |" |& i8 z, v: A, }# B3 z+ e4 o7 K
你有菩提心的摄持,然后去学习,这个力量不得了啊!你的成绩自然就上来,你将来自然就能利益社会。佛法里面经常讲“愿力”。愿力不可思议,但这个愿必须要纯、必须要真。愿若是不清净、不真实,那就是虚的、假的,那叫妄语,那是造业。
' |& e! G8 E, L4 S1 \$ I5 B( v. Z8 d$ p! ], c3 h" b
发愿要真实、发愿要清净。清净是什么意思?这里不能掺杂自私自利,完全为父母、为社会,不要考虑自己的现在和将来——那都是自然而然的。火点上了,灰自然就有。你看那些大德高僧,他们要的不是名闻利养,但是到时候没有办法,你躲也躲不掉。你看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也是,他跑到喇荣那个山沟里面,也躲不掉啊!没办法,修来的就这样——自自然然。- X# d/ k1 T9 Z' m
9 B; n- [( |% B1 E3 B 到时候我们也是一样。为什么?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做佛。“那是法王啊,那是菩萨啊!”不能这样想。佛在《华严经》当中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这是佛发现的。对这个道理明白了、深信了,这叫自信。“我有佛性了,我也可以做菩萨了、我也可以做佛了!”就要这样想。我们讲信心的时候讲三种信心,这是最重要的一种信心——胜解信心。8 `1 l. V. r0 D" l5 o
6 ]( @0 r$ o; J, I6 |
人是要有自信,但是这个自信不是自傲。其实佛法里才有真正的自信。若是不知道自己有佛性,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佛,就不会有自信。人不能有自傲,但是可以有自信。现在这些年轻人都喜欢说:“要自信嘛!”这不是自信,这叫自傲。有智慧才叫自信。
% U Z9 y8 d2 Z$ A9 q
1 f1 u9 _6 R4 d9 n) m$ o/ C) |' W$ z 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修来的,人人都可以学功德,人人都可以修福报。谁不可以啊?功德越学越圆满,福德越修越圆满,最后你的功德达到最圆满的时候,福报到最圆满的时候,你就成佛了。人人都有这样的本能,这叫佛性。“功德使学来的,我也可以学;福德是修来的,我也可以修。我今年没有功德,没有福报,但是一到明年我可以有。”什么叫精进?这叫精进。特别的明了、特别的深信,自然而然就会精进。
. M8 Y( D* F: h4 |3 B6 b" l; T/ [3 n# d3 Q
精进不是勉强,我们现在精进是勉强的。今天勉强的念了几部经、几个佛号,就觉得自己太精进了。这样勉强地做不叫精进。精进是什么?很欢喜、法喜充满地去做。哪怕你法喜充满地做一分钟、一秒钟,也叫精进。若是你很勉强的、愁眉苦脸地坐一整天,也不叫精进。精进是一种欢喜心,对佛法、对功德生起欢喜心。$ ]0 D% } J) I" z
$ v6 D( P f1 Z1 | 小孩子要上学,也没有时间念那么多经,也用不着做那么多的功课,就这样发利他心、发清净心,去好好学习,本身就是修行了。愿力不可思议,心的力量不得了。一切唯心所造,唯识所变,一切都是心。有发心才有力量,不发心没有力量;有发心才有动力,不发心没有动力。
9 u! x2 O$ M5 G6 J2 S
+ u) Z$ K! V! i, H: [. Z 讲发心,要懂得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价值,真正的意义。我们讲加行的时候,首先就是人身难得,这里面讲的就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什么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讲的就是这个。明白了这个,将来才能够报答父母、报答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你这样才不会浪费人生。
& M9 m- F k b* k" ?3 I
, A/ F2 u2 ]# K 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报答父母、报答社会,但是你现在上学,努力学习,本身就是为了报答父母、报答社会。我们现在修行也是,虽然我们还没有成佛,不能利益众生,但是我们为了成佛而修行,成佛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这也叫真正的利益众生。所以我经常讲:心到位了,一切到位。你自己这样发心,你现在就报答父母了,现在就报答社会了。
. ?3 k; x9 D! `" j* ?8 z( O
2 K1 Z w7 i( q0 _) Z8 T 你有这么好的理想,学习成绩这么好,那父母自然高兴,老师自然高兴,这也叫孝顺,当下也在孝顺。让众生高兴这叫行善,让父母高兴这叫孝顺。“我要孝顺!”买很多很多东西给父母,但是经常是让父母伤心,这不叫孝顺。即使你没有能力买东西,没有能力帮助父母,但是你让父母高兴就是孝顺。你孝顺了,你报答父母了,这是你自己在行善、在断恶,善有善报,自然而然一切就顺利了,这个真的很重要。现在很多人都不在乎,觉得只要自己好就行了。这都是错误的想法。父母不好、社会不好,自己能好吗?所以现在重要的就是发心,你什么时候发心到位了,什么时候功德就到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