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c( f5 ]0 }, ?8 L
假如一个人站在极其危险的悬崖上,稍不留意就会掉下去,这样只有死路一条。因此这个人会极其小心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我们在做人、修法等方面也要这样,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使三门行持善法,不让三门造作恶业。 2 p9 n/ {$ t% {4 t 0 ^/ `- b) Z ]+ l A+ P
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有很多取舍之处。有很多该做与不该做的,能做与不能做的。自己首先要了知这些取舍之处,然后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守护三门,不要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并且尽力去行持该做的。0 P2 [. y9 U( i/ ]! b+ P
3 y' @! i9 _6 D" X: w" A( P 前面讲过,惭愧的前提是智慧。同样,不放逸的前提也是智慧。自己先要了知、明白这些取舍之处——该做与不该做的,能做与不能做的。 : \% _5 M( q x+ q1 |' R * m; j" O% l5 t" T8 ?! `2 z0 g( s
比如:世间有好事和坏事。如果想做一个好人,就要去做好事,这样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好人。现在很多人不去做好事,还想当好人,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被称为“好人”,也不是名副其实、表里如一的。能做好人、做好事,今生来世都会有很多善缘,有很多世间的福报。很多人期盼善缘,就是想获得一些世间的福报,但这些只有通过做善事、做好事,才会遇到和拥有。" Y& Z% d G* [+ R. t6 r( e# M0 u
3 Q0 M& ~8 l/ \# b8 H5 `: }
从佛法的角度看更是如此。佛法中讲善和恶,想要做到止恶行善,先要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然后再去止恶行善。( w7 e! L6 ?3 F# b" W
; D: p9 z/ q5 S: X* c4 e
了知善恶的标准是很重要的。以前给大家讲加行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善恶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标准。一个普通的凡夫有自己的善恶标准,登地菩萨等圣者也有自己的善恶标准。每个人的层次不同,所以善恶的标准也不同。大家要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佛法中讲了很多戒律,也都不离善恶,都是取舍之处。8 N7 t7 o# Q; j: g0 I; e* X!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