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005) 鸡蛋( 11)
|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 z) T! W" C! @; K( [% q2 W* p3 }5 ^: ?% |" t1 j6 k
1993年,旅美作家曹桂林用这句风靡中国的台词和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告诉成千上万做着“美国梦”的中国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
% K; K1 L6 a3 V7 Q) T' I0 p6 Z( i8 O# d# j
2013年11月,曹桂林将要出版他的《北京人在纽约Part II》。移居美国30年的曹桂林,如今仍然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腔。他说,只有活到他这个岁数的美国“老移民”,才能真正体会,历经二十年的世事变迁,许多身居美国的华人心灵深处“怎么就那么拧巴”。
7 D' z: d( \7 `+ E! ?) `3 H, H* l: r& M, f
这一次,他的开场白是:“活了60年,做了30年梦,纽约啊纽约,曾把你比作地狱、天堂。如今两鬓斑白独自看,不值不值;空忙了一场,不懂不懂,挺荒唐。”
7 G" C8 ^0 P1 Y. E# K
- h" h- O$ Y) F& `7 I 第I部:桥那边,荆棘丛生 # C7 F5 m2 X* e2 P2 q: t
" D1 U A& b4 P! i c+ g v
——一家新移民的真实故事
# _ J! B. n8 m' ~5 Y# i
% [8 Q6 }, Y8 u0 B$ }/ N4 _) Q 车窗外,资本主义世界一派花花景象: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灯火通明,Mc Donalds、SONY、JVC、PIZZA OPENING FOR 24 HOURS……霓虹灯和广告牌的鲜艳和闪动令人眼花?乱。
! I- a9 {: L& [# D) b. f: `+ {* O- f" x
坐在姨妈的车里,刚刚从粮布票时代走来的大提琴演奏家王起明,在《星条旗永不落》的高亢旋律下,手舞足蹈,豪情万丈:“美国,纽约,我王起明,来了!”
4 x6 N7 T$ R& y0 X0 n0 Q' z% @1 M+ N3 x$ W! j
曹桂林说,他不是什么专业作家,很大程度上,王起明就是他自己。
3 ^3 d; ^' h9 B% s2 B: ~6 S9 u5 C: q
1980年出国前,在中央广播艺术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的曹桂林,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2.5元(人民币)。“那时候中国外汇储备少,出国时一个人只能带16块美金,连半拉车轱辘都买不起。”他说。
, V, B1 ]" ]( m9 s6 C( G; ^7 m) G& i% ^0 X
姨妈把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撂在了地下室门口就走了。黑黢黢的墙壁和破烂不堪的屋子,与外面的灯红酒绿天差地别。郭燕哭着说:“到了这儿谁都不管我们!在这个鬼地方,我觉得饿死了都没人管我们!” % I/ \8 [6 @" ?/ G3 z
$ h, ]5 n4 @3 n( x2 v2 w% b
“那个年代出国的人还是很辛苦的。”曹桂林说。在美国,“辛苦”的含义,主要还是没钱。
- a8 h7 C; R, i* G3 \( g, h+ w! u. i' m& H/ u6 S2 X
“美国其实是一个很自私的国家,主要还是凭个人能力。在中国,有时候能靠人情,有时凭一个巧劲;在美国,只要你没钱,都得在底层。”曹桂林说。这是他初到美国感受到的第一个文化落差。
( [; a9 q( q7 ~
1 m4 K }% B. t+ ] 如剧中的王起明一样,到纽约的当年年底,敢折腾也会折腾的曹桂林在美国创建了C&J KNITWEAR公司,主要设计和生产美国高档针织时装。 5 E$ E& H) g) @' {0 Z* ]7 L5 s& Y8 J
9 S" m2 f/ l) ]5 I 王起明后来的故事跌宕起伏:他有了钱,却离了婚;他在美国为女儿创造最好的条件,女儿却在中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中,成长得愈发叛逆无理;资本主义经济走势无常,连带个体经济和人生处境一同陷入低谷;面对昔日好友前来投奔,他只默默看着这个北京来的朋友开始重复自己的轮回。
* [! e! [2 P' _4 O2 O3 k( T/ V) y% d2 ^4 {: g8 ] h/ n0 Q
同样遭遇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曹桂林,1989年有空回了趟北京。面对家人朋友的大宴小请、赞美眼羡,他觉得受宠若惊,又觉得受之有愧。 : I" t0 n* d3 L3 I% o
, b7 ]) J1 x" j% @* W5 I/ ] 在《北京人在纽约》的前言里,他记录了这么一段: & ?0 v$ d8 b: V2 M1 z7 b$ O
8 I- \6 ^; v; w9 i" |8 }' y
老领导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此一时来,彼一时也,你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外商啦。” 9 P; g# \: ?# Q5 J; X) H" C1 a( A Z
4 q6 I7 K! K0 N1 Y* E" ]; ? 我顺口搭讪说:“我是‘内伤’。”
4 d3 F2 G# e! w- `. E6 r+ [' W$ ?1 C# y6 [* Y) ?( I
“什么内商,内商指的是那些国内的小倒爷儿。你在美国,是国际大倒爷儿,做的是大生意,所以,就叫作外商。”老领导给我作着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 @; z% u/ d4 }& D2 S6 a
' E7 s9 M/ ^- V 我想张口解释几句,可又一想,算了吧,我的内伤,几句话怎么解释得清楚呢? 7 w9 a, k7 c6 U+ f' v& g/ }
7 i+ U3 K/ e3 G0 S; R& z! Z, I
于是,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他产生了一种冲动:我的内伤既然几句话解释不清楚,就慢慢地写出来吧。 3 j7 P$ ]% f) q- X. H7 l$ ?
/ @, m/ I- i5 O2 _ 回到纽约,他每天与客户谈好生意,回到工厂布置好工作,就赶快回家写作;在路上,他把笔记本电脑放在驾驶座旁边,遇到堵车,就拿起来写两笔。“我没想发表什么,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自己经历过的事。”
7 ~- N7 o6 \+ v$ j% h; r2 s
3 I1 r) Y* `/ ?; K 曹桂林觉得,美国有很多好的地方,只要你努力,聪明,肯拼命,总会有成功的机会。但是,通往成功的桥那边,并不是一片乐土田园;桥那边,更是满地陷阱,荆棘丛生,一不留神,就全玩儿完。
8 J5 R' }9 `+ t' U
+ f! f8 B0 [% G “在第一部里,我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反映出中西方的culture shock(文化碰撞),这是一家新移民的真实故事,我写的是真实的美国。”他说。
! z( n+ x0 O- H7 D8 S) D9 D+ @+ s3 O) ?3 f d
第II部:想归来,已无从开始 # ]9 i4 X8 T+ M
8 W9 k6 Z4 Z' W3 r9 v ——一群华人精英的内心纠结
) O+ Z4 `9 h7 b0 p% K" s
3 z# C: T1 N; ~ 在美国,曹桂林与太太叶英居住在太太任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附近。叶英是中国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以一曲《我爱你中国》家喻户晓。1977年高考恢复后,她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1981年,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获得声乐国际大奖的中国人;1985年赴美留学;如今,她已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声乐的音乐系主任。 ( x& x2 N: t1 J1 `+ A
B- l4 N6 [3 `3 P9 G “我在美国的华人朋友里,很多人都是像叶英一样,1977、1978年参加高考,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后来移民国外,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华人精英。”曹桂林说,《北京人在纽约Part II》中,王起明的故事也正是围绕这些人展开。
1 Q/ @ a& U$ U! Y! H, K% I: }2 |0 S/ m" `1 r2 ~- W' N) j# |
去年中秋,曹桂林召集他的华人朋友在家里开party。“这些人工作都很忙,那一天几乎是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大家你带一袋饺子,我带一个韭菜盒子,或者一盒牛肉,聚到一起吃饭聊天。”他回忆,“忽然有人说,我们想听听家乡的歌,于是就一起唱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跑马熘熘的山上……’。唱着唱着,大家都掉眼泪了。这是为什么呀?是欣赏这首歌,还是勾起了什么回忆,还是看着今年的月亮特别美?谁也说不清楚。后来大家都没说什么话,一人吃了几口饭,就纷纷回家了,只听到各自汽车发动的声音。” & f _9 @% E0 c0 y( O# M
8 R% [# y' V) ~
曹桂林说,他感受得到这些身居美国的中国人内心的纠结。
. Y5 U, g& {+ U7 ?0 ]
! [2 P4 {+ j( d5 h6 y' `
4 \* ^$ p- t& m" n3 V$ J( O!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