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Acup2 于 2014-5-6 09:44 编辑 4 I$ k' ?9 W6 N# x& |) R1 b) _ 
- b. n0 n# Q, K6 D' @, W$ g 
12。中医体系- u/ w5 ~6 X* t8 Y 
- I2 \3 J( c: U1 ~+ i 
: M* ]. K( e8 | 
李燕宁上了两个月的班,她也像梁宁那样,不时地给病人用中药。但是,似乎用药和没有用药的效果差不了多少。有些病人有效,但更多的时候效果不怎地。她有些纳闷,怎么会这样?  她也咨询过另外一个中国医生,刘颖。刘大夫是国内来的,是个中医教授呢。. H" g, ]# i4 Q 
 
3 G1 x- f8 |. Y6 S刘大夫也同意她的中医诊断。给她建议开的中药也和她自己开的差不多。但她以前明明白白见过梁宁的临床疗效,就是现在和梁宁在同一个诊所工作,梁宁的病人的治疗效果也是明摆着的好。她不知道是梁宁的针灸独特,还是梁宁的草药疗效好,或许二者兼有? 有一天,她终于开口问梁宁,为什么她自己的中药疗效不是很好。' B# ^% o, l5 F* g 
0 S$ S* Z6 c  t$ U$ S 
梁宁听了她的问话,看了她一眼,看出她是真心想问明白。9 f5 g- v* \! r3 G( R4 W1 E( f& l1 ?3 W 
 
9 T1 m& B. T( g& i  p+ R  i梁宁说: “我们的中医思路恐怕是不一样的吧。就我所知,你们现在用的教材是从中国大陆中医学院教材翻译过来的。而那种中医…” 梁宁停了停才又说到: “不是地道的中医”。4 u- t7 x5 b1 K, b- k6 A 
$ l9 L8 }* s/ V4 z3 x2 h2 w 
“ 还记得我以前给你提到过,中医是分不同的派别,或叫做门派,或叫做不同的风格的吧?” 
' u# M: J( t  u8 F% Z: t. x6 m8 {( E 
李燕宁点了点头。她记得。她记得她第一次来诊所 “参观” 的时候,梁宁提到过。可是,不同风格的中医,应该是都有用的吧,当然各有所长啦。那时候,她是这么想的,所以没有太在意梁宁说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么说。 
. W' J& s* F  a& x- P( H* H; E& D7 I: g 
“中医里面的门派,除了经方派,火神派,温热派,脾胃派,滋阴派 … 以外,唯独学院派不能称之为一个派,因为它本身不能自成体系。它是将其它派别中的内容人为地拼凑到一起的大杂烩。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作完整的描述和介绍。没有给学生一个关于疾病演变的可能的顺序和各阶段的临床表现的系统介绍。这种教材的编写方法,和西医教材一样,好学,好记忆,但是不实用 – 它本身就是解放初一些学中医的西医大夫们编写的中医教材。这一偏,误导了中医学子几十年!” 
5 x$ C9 h- l, Y+ g0 @- N3 E4 i 
. g. ^+ Y" V0 v' m" f“在所有这些门派里面,只有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派才是最基本的中医临床门派,其他的如火神派,温热派,等等,基本上是对经方派的发挥和补充。认清楚这一点十二分的重要,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 梁宁看了看李燕宁。李燕宁点了点头。她注意到梁宁面部十分严肃。 
+ Z& A3 O5 \$ S& l2 w' Z 
4 G. Y  ?7 W1 u" A$ a7 @  _; F“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因为有后世的这些其它门派而忽视经方,也不会因为经方是最重要的就不在意后世的时方。”. m, O2 s. h0 {4 `# c 
+ I* H! a& p1 E# M  r 
“正因为经方也不能管所有的疾病,所以有了时方派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因为伤寒论不够用,还得有伤寒杂病论呢。由此,我们也该想到,我们不能轻视蒙医,藏医,彝医,印度医学等等。就是中医范畴内,还得有针灸拔罐等手法治疗。更不必说还有小方疗法,象数疗法等等方法。” 
' B9 a7 ?6 C2 Q$ `1 \1 f: [2 K: c- h$ K/ N0 _4 H& |" `& j 
梁宁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听的李燕宁两眼大瞪。她从来没有想过中医的基本概念是这样的。她以为在针灸学校学的东西就还是中医了,临床上该够用了。没有想到,她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的很呢。她一转身,找了些纸和笔,准备记录。梁宁一看,心想,好吗,孺子可教也。 
6 G  Y9 S+ T8 a3 [4 @ 
3 }6 j% H4 N/ i/ |' k梁宁接着说: “伤寒论重要,这时毫无疑问的。但是,但从伤寒论的书上学伤寒论是学不好伤寒论的。还必须参照历史上,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医大师们应用伤寒论的心得。现在有了电脑网络,找这些资料非常方便。”% \* O* ]7 ^; ^. \( _1 \& |8 c* N$ o  n 
' Q( M: P1 U5 \9 C" b( S) U 
“本来,学中医最好跟师学习。但是,现在能有多少中医在世大师让你跟? 那么,广泛阅读有关伤寒论的著作就如同和大师们对话。这不失为另外一种好的替代的方法吧。我建议你从伤寒论开始,以后慢慢再学别的体系。”3 T5 W% Q8 N) E! N4 W 
/ f& M' P9 R3 k5 [9 U5 n9 R6 c 
“那么,您是怎样判断什么时候该用经方,而什么时候用别的方剂体系呢?” 李燕宁问道。1 y* n# W3 f" z: [' h. r 
  V! Y7 |- l4 D4 @1 Y; [ 
“一般来说,见到病人,首先以六经辩证,判断疾病处于那一经,也就是说判断疾病处于那个阶段。比如说,病情现在是在太阳阶段,还是少阳阶段,或同时处于这两个阶段; 是在太阴阶段,还是在少阴阶段,或是在太阴,少阴,以及厥阴阶段 – 三阴阶段。然后,看能否找到相应的经方之方证 – 使用某个经方的指证 (条件)。如果能找到,就用这个方子,如果不能,就可以用时方派的办法,先辨别是五藏那一藏或那两藏 (或者三个脏器呢),然后判断病情是属于虚还是实证,是血虚,气虚,阴虚,还是阳虚,或是这些虚证的混合状态; 如果实证,得辨别是痰,是郁积,是瘀血,或是别的情况,这样五脏 + 气血阴阳痰血郁的辩证就完成了。临床上更常见的是虚实夹杂的状态。治疗上就得注意是打算先补虚,还是先祛实,还是同时补虚又祛实 (还要考虑多补还是多祛,孰轻孰重)。这里面的讲究就复杂的很了。”* G( W/ S8 y1 K# D7 R: q- f 
 
* j) I! S; |+ S+ m; X“如果病情明显属于传染病,就是中医的温病,还是用卫气营血辩证用药好。将伤寒和温病在一开始就区别开是非常重要的。” / J# r, b- S" _9 y) i% N 
+ U) I8 J* j1 h6 ^! O6 e, L 
“还有,对于杂病,如果病人的脉搏明显的左右不同,或左或右脉之寸关尺之间有明显不同,可以考虑用四圣心源的体系。”9 G/ z4 h, k' X- S 
 
$ _0 L$ R4 N' s- z! V+ A“如果舌头形状明显不正常,又可以试用小方疗法。但这属于明显和经方以及时方不同的中医用药体系,所以一般人不常涉及这个体系。”* o) d! V" t& g( q& F9 q, U( V 
 
. k1 S! w  P( i0 l. f+ V1 y这时,有病人到了。他们的谈话不得不结束。 
; @( y) J& s+ Y0 `1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