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7|回复: 0

击破3大致肥原因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女性大都认为自己的体重身形未及标准,大有一减再减的苗条空间。要真正解决肥胖,必先要知道致肥原由,从根本开始着手,现就医生及营养顾问意见,将一众女性的致肥原因逐点击破。
2 o9 P* c. ~9 @' Z+ l6 t# s5 g! }0 E3 O: i1 R! n( b
  主因1:亚洲人易有肚腩 4 D! J5 S7 ^: H8 D# \

) }5 O& U. u" u. ?8 r  从医学方面所见,因为基因等先天性原因,亚洲人普通都会较欧洲人容易出现中央性肥胖的问题,即每每肥胖时首先会有肚腩出现。不少的健身教练、又或是医生等,诊断一个人是否有需要减肥瘦身时,都会先计计她的BMI(Body Mass Index)。不过,家庭医生关嘉美表示,就是因为先天性亚洲人肚腩容易肥胖的原因,而BMI又是西方人士所发明的,所以一般亚洲人士即使拥有理想的BMI指数,都可能会兼具一副大肚腩身形;再加上本地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大肚腩之余更会附带下半身肥胖浮肿,形成啤梨形身段的代表。 5 [" L8 G* }1 M. r9 D6 h
7 M% N& X8 Z- W2 I# ~
  主因2:盲目节食
" b( D; i: l7 G- D& w; x
$ I$ H6 l5 h( V& K  许多女性近年尤其重视瘦身,各式纤体公司开得成行成市以外,不少减肥人士更会盲目节食,断食法、戒食早餐、食量减半等方法层出不穷,这些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但毫不健康,进行不当的话更有可能危害健康及愈减愈肥。所以关医生便极度主张,要健康地减肥瘦身,首要条件是有良好及有理性的饮食习惯。
8 F+ H9 v! \# g( w) j/ M
& n% ]- E+ Y4 x  主因3:生活忙碌易致肥
- [* N0 m0 K. I9 d
& z+ F5 u4 h  F: ^# _  我们的生活节奏急速,除了令大家每天的饮食不定时之外,长时间的工作亦大多只会坐着,在加上缺乏运动和每日在街上进食各式各样的高盐、高油、高卡食品,愈来愈胖绝对是有迹可寻的。
3 {; w" {5 T2 q1 {2 ?) }4 q
. _+ H( l% ^7 O1 F+ W% F: G  击破肥胖3大法: + b- K3 Z; O% ~0 v

# s4 K3 K! i, q* x5 y  方法1──避免高盐高油食品 ( _0 K1 h2 a0 L5 P2 N% i$ b7 p: ~  I

# E1 W% @/ j4 p# Q& O" V; @& {0 B  忙碌的上班族经常都未能自行在家中煮制营养均衡的正餐,取而代之的是多在街上食肆解决,误吃大量精制及高卡食物,引致肥胖。除减少进食含钠太多的食物外,多进食含丰富钾质的食物,都可有效中和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纾缓水肿问题。
( W6 o% Q; }6 F1 V
) b8 Z5 N$ H! |8 A  方法2──慎选零食   \6 A. e" B8 ^+ G( ^) Z
) N/ ^3 }' u% |/ \) E, J9 {
  除了正餐以外,女性更喜爱在餐与餐之间食用不少零食杂粮;不过,几乎全部的零食如薯片、虾条、雪糕及话梅、陈皮等都含有很高的油分和盐分,所以亦是引致肥胖及水肿的一大无形原因。要解决工作时的口痒问题,大可选择食用未经腌制的水果片,如无糖无盐苹果干或梳打饼等,高纤有饱肚感之余亦不会含有太高油分盐分,可减低因进食零食而致肥胖的出现。
2 C, `" W4 Z* p7 h$ I
7 N  H% C5 J: P  方法3──健康消化减肚腩 5 r1 c& f8 \  N" e; m2 D6 B

: R8 m! h4 D  b# r2 }8 [  日常饮食中,不少人都忽略了进食蔬菜等高纤维的食物,以致宿便及毒素在肠脏内积聚,肚腩愈来愈大。因此,在每餐中都加入含高纤维的食物,除可帮助消化外,亦可有助排出宿便,如多渣的蔬菜及麦皮等,分别都含有大量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纤维,既可吸走肠胃中的污物及毒素,又可促进肠脏蠕动,减低宿便在体内积聚的可能。除注重饮食外,亦需要适量的运动才可帮助消减,如Sit-up 或呼拉圈等运动到腹部的动作都可对修减大肚腩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8 05:28 , Processed in 0.24505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