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0)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6-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热议】·支持派· 让孩子健康快乐,家长要调节心理
4 l: P; |5 Y, d3 B+ v+ i9 W7 O- B9 o4 f! s$ A! y( g( N
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在社会生活中,也许孩子智商平平,学业不是很突出,才艺也很庸常,但是只要孩子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热爱生活,有可以谋生的手段,那么做一个普通人不也是很好的吗?! N3 R. V6 G0 N' O( w
) c' }- X. Y% x8 D3 Q" x* t. }; q 很多父母为了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去学五花八门的特长,一味看重学业,忽视孩子的人格养成。家长们总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但现实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家长们的夙愿? I ^$ m6 t) I9 Q: y4 ?# R
2 m; S2 O. `" f/ o' e6 u
要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要改变教育模式、考试模式,家长也要调节自己的心理,甘于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 N. V$ e( w3 @' S
# a7 z0 x8 o: a- v ——金真% V( b4 d D' L
+ Q( A# |* F1 I
0 o, K. g$ u' K& [ S: N3 K+ o, r T$ J0 q9 c. ^5 r* W$ g
·怀疑派· 做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难在哪里% [) `0 q+ F, @/ `* f" Y
8 X7 _2 L% H8 H @* \% y2 v
“英雄情结”是我们教育孩子永恒的主题,让孩子从小就要胸怀大志。应该说这样的理想无可非议,但绝大部分人在做了一通“英雄梦”后,不得不回到现实,无奈地做起“在路边鼓掌的人”。6 }$ _9 s& @9 P$ g! f
$ Z& X4 U& ?" B0 `. E& ?
正如文章所说,“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在内心深处,许多人认同这样的人生观。只是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对孩子“成绩一直处于中等”视若无睹,更无法容忍孩子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是知与行的悖论。
) e" i/ f' {! t! d3 m' y
: M+ k, l" m8 I i" m2 \/ P 从容而自豪地做一个平凡的人,需要一个很高的起点,也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问题是,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和底气?如果社会宽容且平和,人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发展,价值观多元化,那么更多的人自然可以从心灵出发,做出最符合自身特点的人生选择。成为“英雄”或者“为英雄鼓掌的人”,不过是人生的不同路径,没有高下之分,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许。反之,如果社会浮躁且功利,压抑个性,对英雄的理解过于偏狭,只以一种成功标准考量每一个人,当不了大官、赚不了大钱,别的做得再好,也算不上成功。那么,人生的选择唯有华山一条路: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5 e* Y4 y, s E$ u/ u \
+ N1 @/ r) V, q* c ——吴龙贵
( Q5 G) @7 y# K' t& i
( r, p: W L% z( l/ w' g$ B) a 1 Z: Q" a) e% y% {" U
5 u( o. [# H% Z% @# l' i# O% j9 h
·反对派· 不能放大孩子的惰性
, N$ p$ p: Z* a! ?& y
2 N9 Q; D5 Z' K' c5 O8 X* ^" q 这种教育方式实不足取。因为孩子本身具有较强的“惰性”,如果听任他们的想法,表面上似乎考虑到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但最终对于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未必有利。( d1 X y* i0 N8 z6 B
5 ?) @+ c, Z6 I7 j; d( l% @, _
中国的应试教育短期内无法完全改观,任何一个家长都知道,如果不考上名校、不掌握更多的才艺,今后获得更大人生成功的可能性只会更低。任由孩子发展,孩子可能远离了上学期间的残酷竞争,但今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怎么办?如果因为教育的放任,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说不定将来会后悔。与其等到将来“后悔”,倒不如面对现实真正让孩子们将学习“潜力”挖出来再说。: O4 }1 M% @7 k6 L3 v7 f
: M+ i5 [ C5 q% i ——陆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