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8)  鸡蛋( 19)
|
大多地区的楼价报告月和月之间飘忽不定,令人怀疑大多地产局的楼市报告和统计方式存在许多不客观和误导的用词方式。* a8 g* U8 Y2 ^: Y) h5 N9 ]
1 ^, z2 ^$ X Z Y. n7 i
在大多伦多地区飘忽不定的房价报告背后,抛开楼市当前正进入相持期的大背景,其实也反映了利益集团对于媒体和话语权的争夺,和统计方式的缺失:
4 P2 ^: M, M9 s3 }+ W0 z p2 Z1 x, t( L
1)先说利益集团对于媒体的争夺
& D+ n% O" a3 R0 u. X' d; t' e; j/ {2 r+ a6 e0 l9 [/ F
由于媒体报道,多数情况下,历来只是简单引用地产局的通稿,所以地产局的报告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根据家园网小编的追踪,地产局对楼价向来偏向报喜不报忧(当然最终还是数据说话,数据如果确实很不好,也没有报喜的可能)。
8 x$ h9 |! F# I1 t% q9 K; \# T( n$ t0 }- [1 Q) j
不过在形势不明朗,或者相持简单。我们的地产局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 A! u4 R2 K2 n! I% G, m
8 ^! p& j3 g( d6 M2 | {' P0 t; G地产局报告的基调是:如果是涨的话,在新闻通稿(主要是标题等)里面挑选和强调最大的比例数据;如果是跌的话,则在新闻通稿里面挑选和强调最小的比例数据。
4 h5 W2 |7 I% g$ _7 h l1 A8 l- @/ z
简单的说,地产局报告里,如果同比(年比),环比(月比)都上升,就报上升比例大的;如果同比/环比有一个上升,就报上升的;如果同比/环比都下跌,就报下跌比例小的。
4 B, b8 ^# X0 X4 r+ b
# ] }. M- x$ S# ]比如说,早在2011年2月份,地产局的新闻通稿报告里面(见下面的链接),就报告多伦多市的房价直逼50万。而现在又在说直逼50万。9 N. o& w r, ?; G: a/ C6 X0 K
9 r! A/ s) b. D) `7 A
http://www.iask.ca/news/toronto/hous...221/58605.html
( Q8 k% L! u7 h1 e9 e x
5 k+ p1 S( I, n0 {因为地产局的这种写通稿的方式,很多时候掩盖了楼市的走向。
* b g2 h. D2 b; d; M0 Q) R1 `5 |( z& i4 w6 y4 g1 O5 Q
2)再说统计方式的缺失2 _* Q% ?* ^& K. U0 T
3 }: z8 k8 a' I- j: Z4 X- z地产局的统计报告,在统计方法上存在严重缺失,这或许是大多区房价报告飘忽不定的真正幕后黑手。
& m' j" X1 V1 M5 W! t1 f' ?7 [- z3 b, G
地产局的报告,统计的是整个大多区的平均成交价,这意味着:如果这个月豪宅成交多,房价就会大幅飙升。如果这个月Condo成交多,房价也会比拉低。
$ p' ~, Q! p- E$ |: Z; K
& @; r5 ]' _* p, D" n如果将地产局的报告和Teranet和国民银行最新房屋价格综合指数对比,就能看出地产局的报告是如何严重偏离楼市的实际情况的:
2 q1 D# D" j1 F1 b- ]( |# Q# }; p$ E1 H6 m3 o
严重偏离楼市的地产局报告8 C" z0 J( C) }0 B: X% e
" H1 K4 a W0 x# s% I# K' y根据大多地产局的报告,大多伦多的楼市早在2011年5月,以48.5万见顶; 而Teranet指数却是直到2011年10月,才见顶。
0 H8 g& q) j- Z+ {6 v8 ]3 \1 V, q$ t' Z4 t3 r1 z- D- I$ d1 W7 Z2 h
地产局的报告指2011年11月大多区楼市,令人大跌眼镜的强势,平均房价高达48万421元;而Teranet指数却指大多区楼市,首度出现过去一年来的负成长。" a3 I) R( f; ]( g& q% }
8 K ^) h( w, uTeranet房屋价格综合指数比较同一房子不同时期的价格,要求纳入统计的房子必须至少成交2次。尽管Teranet的统计只是抽样,但与地产局的报告相比,更能反映市场对房子的实际估值,也更接近买家/卖家对楼市和房价的真实感觉。美中不足的是,Teranet报告出炉太慢,比如现在已经是2012年2月初了,我们只能看到2011年11月的房价指数。) D- w W- c/ s0 |+ k-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