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71|回复: 53

什么才算成功(虎妈蔡美儿v.s. 蔡真妮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转自中国青年报

[复制链接]
鲜花(35)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莫迭儿 于 2011-4-1 20:41 编辑 ; W8 ]6 x0 d: I1 N. t- V" a- t

' i/ E" ?7 R$ K  c摘自中国青年报
; B: {8 N0 m# G5 }+ B) C: l1 ~5 e9 v& n% t/ D0 S$ M
年轻妈妈胡敏的苦恼,前不久上了报纸。她的女儿刚5岁,可怎么教育女儿,已经让胡敏纠结不已。
! t# V  `% `$ R7 `
- Z+ q- |& U! L0 D4 I* ]    她从网上得知,年初《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书摘文章,标题叫《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作者是美籍华人蔡美儿,内容取自她的自传体新书《虎妈战歌》。“虎妈”严苛的家规,比如不给吃喝迫使女儿学会一段钢琴曲的故事,一下抓住了美国人的眼球,由此引起轰动和热议。' X: `- \. C( A' G& N$ v* d

/ S' V+ F5 [1 N( |( Z. X% B) ]    难道说美国的父母,真的认为“中国妈妈”更胜一筹,接受了这种强迫式的育儿经?胡敏为此感到困惑。因为不久前,她刚好读到一本育儿书,作者也是个美籍华人,也姓蔡,叫蔡真妮,介绍了自己在美国的育儿经历。但这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育儿观却与“虎妈”大相径庭。: W2 R  ?. c1 P$ N! g$ {* i
" K1 q# E4 L; _9 s
    胡敏犯了难:两位年龄相仿的华人妈妈,两种迥异的教育方式,哪种更好,自己该怎么选择呢?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所谓成功的“虎妈”教育模式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q- \# f* w) j; E+ m
  p7 t# y6 F0 T' L
    “这本书,其实是关于我向我的中国移民父母,学习如何用一种传统方法,教育我的两个女儿。”在回复邮件里,蔡美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3 I' ]) P4 v% K6 |1 g
' x/ V2 C7 r/ {
    蔡美儿属虎,生于1962年,在美国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在是耶鲁法学院教授。她的丈夫是犹太人,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索菲娅今年18岁,小女儿露露15岁。姐俩3岁练琴,老大7岁获奖,14岁到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小女儿12岁就坐上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位子。姐俩被称为 “音乐神童”,且门门功课都得A。
; J3 B$ v# i; ^; M
# C2 N7 t4 O8 j3 B5 r$ S8 d    蔡真妮十多年前才移居美国。出国时她已经30岁,儿子小州6岁。在美国,她又生了女儿凯丽和儿子三猪,现在一家住在宾夕法尼亚州,仨孩子分别上大学、初中和幼儿园。在国内读了师范,又当过老师的蔡真妮,深谙中国式教育,也曾满脑子有望子成龙的念想,但到美国生活后,她的育儿方法不得不改变。先前中国妈妈习以为常的手段,被硬生生地拧了过来。她将自己在美国育儿的“痛苦”经历,写成了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 g) J$ {8 x- A, J3 T: I1 M) U8 \9 q3 f* C, y; j( H% A  B
    谈及“虎妈”一事,蔡真妮说前一阵儿,确实在北美掀起不小的风波,现在平息很多了。像美国人一样,不少华人也很关注“虎妈”。有人说她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妈妈,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有人说她过分了,侮辱了中国母亲,骂声一片;甚至还有人认为她的心理有偏差,仅仅为了宣传书,才哗众取宠。& S3 {+ d, S+ z2 j  U8 B

; j8 i" k6 y- p  q8 G/ O    “现在‘虎妈’已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比如一个妈妈比较严厉些,大家就会说:她是个‘虎妈’吧?”蔡真妮说。
1 c7 Q( W( c3 C( g) _& _3 k; K2 l$ S/ Z% i6 y- C
    有一封台湾女孩写的信,在北美的网上广为流传。作为“虎妈”式教育的亲历者,这个女孩写道:& A& `7 v6 ?+ x9 I9 B

. ?8 p" L9 r2 M    “我们家70年代从台湾移民到美国。我妈妈是养育了4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对我们非常严厉。在我家里,如果在成绩单上有一个B,就被视为失败。很大的焦点和压力,都被放在最大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我的大姐。”  M% \# ]4 x: n

& V5 c3 c; N: `% Q/ |    很久以后她才明白,母亲当时花了很多力气,用来把她大姐塑造成一个弟妹效仿的模范。“我曾嫉妒地称我大姐为:每对亚洲父母梦想中的孩子。”( e+ g- y- R! S) D; N
4 P0 L& _  j% f( w- A! s
    大姐的表现一直优异,参加了校游泳队、学生法庭,钢琴级别也很高,因为学习成绩很好,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毕业后到一家大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又在哈佛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她的薪水是6位数,为人温柔,跟一个博士订婚,买了一栋房,然后结婚。”# ?/ G, T4 s& g( {

4 [) k7 H- L8 J3 O    多完美的人生,多令父母骄傲的女儿呵!但她的大姐出事了。
: P  b1 T& f1 T4 z" D
% Q2 Y+ m1 n) {6 A& L    30岁时,也就是结婚一个月后,大姐将一根塑料管套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因一氧化碳中毒,自杀在新家的车库里。丈夫下班回家后,才发现了她的尸体。“姐姐在遗书上说,她很抱歉,她深爱我们每一个人。”事实上,大姐隐瞒了自己的抑郁症,长达两年。
. ?$ y$ o5 D- `0 v$ v0 E: w! J
( s! l2 _' e* s4 z! n" a) t    她生命的原动力、生命的热情被母亲剥夺了,一直都为父母的期望活着,等到了可以为自己活时,却不知活着的意义。原以为结婚会好,但发现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她选择结束生命。
4 I! M0 X% [+ C
% d, Y% b; q  A4 O5 V" _    “姐姐去世6年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妈妈一直秉持着的‘虎妈’理念也随之被埋葬了。如果今天你来问我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究竟适不适合,她当然想用那一大箱成绩单、体育奖杯、钢琴谱和哈佛学位来换回自己的女儿。不过,我姐姐已经回不来了。”
! @' U  K" x7 m) F
4 H8 U/ h; v' P6 o/ [' v4 A    “每一个所谓成功的‘虎妈’教育模式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这种模式取得了一时成功,但这种成功能保持多久,没人说得清楚。”
  w8 S% M% W6 ^# P- \$ y
3 M* c$ {/ A( Z* B. g    这个台湾女孩把信直接发给了“虎妈”蔡美儿,希望她能帮助读者了解,为什么在美国的亚裔女性,有着全美最高的自杀率。“我知道,我姐姐的故事,是个非常极端的案例。我也不是说,‘虎妈’的教育模式最终会引起孩子这样的悲剧。但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在蔡美儿炫耀自己成功时,为大家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华尔街日报》竟然发表这样一篇书摘,这让我很失望。”% c, B! Q" c1 b
" _9 \- m$ s4 ^8 E% C8 v
    出乎意料,她收到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回复:
( ~- }- p4 R; {3 ^8 v; h1 c9 L; w( ]6 X- r! \& D* f: B
    “谢谢你花时间读我的文章。我对你姐姐的事表示遗憾。《华尔街日报》上书摘的题目并不是我选的,而且我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好的养育子女的方式。我的书里表达得更加全面,而且大部分都是我在重新思考作为一个‘严格的中国移民’的问题。蔡美儿”, t! s! k% f( X( N2 T) f
0 z! U' P. {2 b/ V
    女孩对这样的回复并不满意:“好吧,我只能说《华尔街日报》那个取标题的编辑和书商,一定很满意现在引起的巨大争论。不幸的是,更多的人,没有看出作者本人对‘严格的中国移民’的再次思考。很明显,因为不买这本书是看不到这些内容的。”
5 R3 ~3 ^+ E7 @* N3 E* J, P' s$ Y
4 N! N% L4 F) m    “《华尔街日报》把这本书弄得看上去很邪恶,赢得了点击率。出版社则赢得了市场。而作者却说这只是在对‘虎妈’这个问题开玩笑。每个人都获利了,也许这只是一场秀吧。”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孩子当“物”与把孩子当“人”6 |0 g7 }/ }6 \/ Z
9 {8 c0 w$ @# C( z# [( z1 H
    在书里,“虎妈”说自己小的时候,曾被父亲用福建话气愤地叫作“垃圾”。当妈后,她自己也曾用英文,在朋友聚会的晚餐上,当着众人的面称大女儿“垃圾”,以至于一个美国女儿哭着离开了。“虎妈”说,中国家长N多做法,恰恰跟美国父母相反。
) |7 y! J( m4 \5 k5 {
( K) Q- ^" L  s5 R    比如,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子,减肥吧!但西方父母可不敢对孩子说出“胖子”这类的贬义词。美国父母只要求孩子尽力而为,但中国爹妈可以命令孩子,照自己的话去做。比如“虎妈”著名的家规:不允许参加伙伴聚会、不允许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允许得A以下成绩、不允许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允许一天不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8 p( w7 d3 J( o1 G% w
2 s7 ^9 j; N9 j! J    中国的家长,为何能对孩子为所欲为呢?蔡美儿说自己有“长期深度思考”,她总结出3条:
' z/ f. O! V' e" W5 H0 b8 u8 W
  W& Z2 Q! L% A/ i    一是,西方父母太在意孩子的自尊,太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中国父母则不然;二是,父母恩重如山,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欠他们的,所以,孩子得倾注一生听命于父母,并做出让父母为其感到骄傲的事,作为偿还;三是,中国父母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此,他们可以推翻孩子一切自己的愿望和喜好。# h/ J/ E( o7 X- L: K+ \
' C* G3 N( F& Y  J! X: [
    蔡真妮到美国后,经过细细地品味和观察,也发现了中美父母的不同点:“我感触最深的是,咱们拿孩子当‘物’,他们把孩子当‘人’。”  r& Z4 I! x" F- o

/ @$ G1 H5 T6 }  e1 i    “看他们给小婴儿换尿布,妈妈嘴里会唠唠叨叨的:宝贝,我要给你换尿布了,可能你会有些凉呵,没关系,马上就好。咱们会觉得,小月孩儿,能听懂啥呀!可人家从孩子很小时起,无论对孩子做什么事,都会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父母总是平等地对待孩子。”
! L* w# P" W/ t. m9 n* Q7 ]) V( x
, c' `' B8 e0 B- e    女儿凯丽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要教一门乐器,至于学什么,由学生自己选,老师只管教。选乐器那天,教室里放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蔡真妮没料到凯丽会选中提琴,这琴她压根儿没怎么听过。
5 s  [6 `5 z$ ?7 E: d0 v6 g  W; t0 V% c* E* h6 I+ k
    “大提琴吧,知道有个马友友。小提琴,更是路人皆知。我周围中国人的小孩,想学弦乐的,全选小提琴。小提琴在乐队里多重要,可以拉到首席,而且曲目丰富,有很多协奏曲、独奏曲。那个中提琴,在乐队里只是个伴奏的,几乎没什么独奏曲目。”5 v) s% p2 x5 g3 W% _+ u

2 V+ Y1 ?' r* s    蔡真妮又习惯性地从中国父母的角度想,反正都是拉,干嘛要拉中提琴,小提琴多好,等到了五年级参加乐队,演出机会也多。她带孩子去乐器店租琴,发现小孩用的中提琴和小提琴大小是一样的,相差的只是一根弦而已。) U' K! E6 E1 U6 O( z! l) m8 U
8 t- o& U7 w1 W
    老公想起他姐姐家就有一把小孩拉的小提琴,寄来就得。琴到了,蔡真妮到琴店换弦,人工加琴弦要100多美元,她心里更别扭了。又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咱有现成的琴,要不你就学小提琴吧,都是拉,一样的。
- f5 C3 h' u! @1 K+ u4 k4 K4 |/ d2 V0 D) W, L: m8 r* V
    “不要!我不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太高,中提琴的声音好听。”凯丽坚决不换。
+ k. w3 X- S& i9 {5 p) Z3 v1 @4 b* u* v4 B
    要照中国妈妈的做法,这是为孩子好,非得把她给拧过来不可。“我也不是不敢,是我不愿意那样做。虽然心里别扭,但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毕竟是她在学琴,又不是我学。父母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做选择的权利,这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如果她想做一件违法的事,那么当爹妈的,要坚持修正她的想法。但在学什么乐器、学什么专业这种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s& b5 v3 W$ x- C
! V. V, W. Z% d% t  a. ^: b. k$ F
    蔡真妮接受了这样的育儿观:“尊重孩子,是做父母最起码的原则。在美国,凡事都是这样,强调孩子的选择权,大人必须尊重。所以,小孩一个个特有主意,他们打小就被培养出了这种态度。”
1 N: K6 @+ L0 h  S8 v# x$ c9 H( k) J4 b
    蔡美儿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在电子邮件中,她告诉我们,自己书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在选择中挣扎。
1 R  c' M2 S' j( ?0 V( d8 N9 F, V/ t& N, A% M9 f1 Z5 z. m
    “以‘个人自由’的名义,给孩子太多选择,这听起来似乎很棒。当我的孩子们还不到10岁时,用美国式的教育,在实际生活中,这意味着让很小的孩子去选择吃什么,多少时间用在玩游戏上,看多少电视节目。我和这个问题斗争,因为我知道,孩子们除非到了一定年纪,否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出成熟、明智的选择。”8 W" _. y  e) D. g7 Y

- C( x$ n5 S7 U. z" e    “主流美式父母的问题在于,他们在孩子太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选择。我相信美国父母能够从中国传统父母身上,学到一些积极的东西。”
. G# u9 o7 {! B9 m4 o4 s" ]: T* G
4 K2 v6 g( S2 z: F- L" c    但“虎妈”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让美国读者领悟。6 E9 e; n/ ~* W8 W/ ?) X. ?8 C: q

$ m( \( V' `- W+ x( X& D* A    有一次,蔡美儿答记者问时,被问到自己的童年是否快乐,她说是快乐的,至今都喜欢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她的回答,让美国听众奇了怪,一个没有自由的童年,怎么会是幸福快乐的?: [0 F" c8 b- |+ j8 b# R! l0 h

9 ^$ M/ e2 i$ e6 {* U    不少读者跑到网上质疑评论她。比如:“其实,没什么可奇怪的,一个从小就被剥夺了自我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快乐和痛苦。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是以如何才能使别人产生她自己所预计的效果而定的:需要耸人听闻时,他们可以大做痛苦状;需要让人羡慕自己时,又大做幸福样。”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莫迭儿 于 2011-4-1 21:04 编辑
2 E5 K' Y3 F$ h7 L$ P" l
% Q3 S2 P0 o9 |/ E' Z7 u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全A成绩、到卡内基去表演就是成功吗?
- V8 j. e, L0 L# U* f, o* w* |' q( S
    “虎妈”故事盛行时,蔡真妮在家里跟12岁的凯丽讨论过。听了“虎妈”的家规以及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凯丽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蔡真妮问你哭什么,她哽咽着说“虎妈”的两个女儿太可怜,太可怜了!/ h% C" l1 O7 I3 C

( K3 x- a% [, o3 ^) E2 E- C5 z    “我笑说,人家自己不觉得,她们都是全A生,大女儿还到卡内基大厅去表演钢琴,‘虎妈’为此很自豪。凯丽回答:妈妈,你不这么对我,我以后也会拿全A,再说不拿全A,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弹钢琴,不一定要表演给别人看,自己enjoy(享受)就好了,你千万不要变成‘虎妈’啊,太恐怖了!”: G* v) u$ Y4 N# i, p
; Y) k% t0 c0 H/ Y' j1 O% U& B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全A成绩、到卡内基去表演就是成功吗?这是‘虎妈’风波后,许多人都在问的问题。”蔡真妮说。
, g" x, X# |! I  ^# _/ d9 M! u1 {- D3 c+ `+ P2 E1 O2 g  }, ~
    前不久,蔡真妮朋友的儿子,考进了所在州的青少年交响乐团。朋友告诉蔡真妮,考小提琴的孩子很多,竞争激烈,但中提琴因为学的人少,水平差不多的都可以考进去。“你只要请私人教练,稍微训练凯丽一下,她就可以考进去的,这样会有很多表演机会不说,以后对于孩子申请好的大学都有好处。”( f( j6 B3 R/ F2 D

* N' l! c' E. z2 Q" \# A. S    蔡真妮和女儿谈了谈,凯丽勉强同意去跟私人教练上课。那时,她的好朋友去学了跆拳道,凯丽跟着去看了一次,回来就变卦了,说她不想专门去学中提琴,想去学跆拳道。
3 V8 g. t  i% a+ g# v5 e- |& s  G  k- |7 [
    当妈的劝诱孩子:要是考进青少年交响乐团,会有很多表演机会,对将来上个好大学也有帮助。但凯丽说自己对出去表演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本来,蔡真妮已约好了教琴的老师,看到女儿是这个态度,只好打电话取消了学琴的课程,送女儿去学跆拳道了。
' ^" D, C  B* F# i$ [. \- ?  J1 u0 f% m/ f# @/ M
    “至于到哪里去表演,对于父母来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孩子喜欢站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感觉,我会努力帮她达成目标;如果她不热衷,我觉得那种事情,有没有都无所谓。”
5 }% y1 P) v9 D3 i; f4 |) Y# e1 W/ Q* e" ~
    据蔡真妮这么多年的观察,她发现周围的美国人,无论做什么职业,感觉都不错,就连个清洁工,都是一副很自在、自得的样儿,不觉得低人一等。2 c+ u# V9 f$ D* O4 h
" X, \$ y1 \. b$ h$ \
    “我曾在国内报刊上看到一篇纪实文章,说一个单亲母亲给人家做清洁工,没想到这是儿子的同学家,结果被放学来玩的儿子撞见,儿子顿时脸色大变,转身跑了。妈妈做完工,很忐忑地往家走,边走边想怎么跟儿子解释。很显然,母子俩都觉得做这份工作丢人。要是在美国,孩子会感恩母亲用辛勤工作来养活他。同一件事,一个感觉是丢面子,一个是感恩,观念上的区别真是很大。”& i) Y) T8 Z2 r; P$ g, \0 @9 x. r' s1 \! g
. f3 T! W( m3 l+ Z
    望子成龙,急切地巴望孩子出人头地去“成功”,确实是“虎妈”这样的中国妈妈育儿的奋斗目标。; Y  M* Z' ?) J( c. R/ k0 v0 ?0 x
5 ?0 y+ V- l* e/ w+ r, y
    “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是“虎妈”的经验之一。她的俩女儿,每天都必须练琴,即使全家去世界各地旅行,也得天天见缝插针地练。在中国西安,他们就是在黎明,大女儿练了两个小时钢琴后,才去参观兵马俑的。还有一回,她家祖孙三代去希腊度假,下午3点到达旅馆后,姥爷迫不及待地要带外孙女们去看人身牛头像。但蔡美儿坚持要小女儿露露练10分钟的小提琴。
7 V% C2 l. U9 ?! S' b: V8 k' j
. f8 H; p! S" y% I: s; V! d1 f$ C) [. j    “能不能晚饭后再练呢?”姥姥建议说。
2 P& s2 p; K6 \. Q' z
4 m$ G% Z' {. ~6 P; G7 o- Z    “不行!”“虎妈”很坚决。
  R; n+ [# E  V5 h. Y8 }6 a+ }
& S& G0 L. i$ w/ \4 I- w    琴是练了,但完事后的情况是这样的:露露愤愤不平、泪流满面;孩子爸双唇紧闭、郁闷至极;姥爷、姥姥则等得疲劳过度、昏昏欲睡。而他们热切想参观的地下迷宫,也关门打烊了。4 [1 z0 L0 s/ K. ?* U) d
" o- _8 N' a: J1 Q
    关于“虎式”教育的PK,居然闹到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 Y/ k4 [" w0 A1 t% Q+ d
1 e/ U/ x  S2 ^" y
    论坛期间,组织者安排了一场有“娱乐价值”的研讨会,由拉里·萨默斯挑战“虎妈”蔡美儿。8 f0 R, x' k* J! x( Z, ~

( s( Q7 s% H: ]    萨默斯是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他首先发言,说自己并不是“虎妈”说的那种“懒惰的西方人”。无论在家中还是职场上,他都算得上是一个“死硬派”。% H5 N) X7 C( d

* a; i+ a" h1 G$ Q    就是这么一个遵循传统价值的“死硬派”,也不赞同“虎妈”逼迫式的育儿风格。他向“虎妈”崇尚的价值观提出质疑:学业成功,是孩子通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途径吗?这位哈佛前校长又问:谁是过去25年来,最受瞩目的、让全世界改变了看法的两个哈佛学生?
( `$ Z: U; ]& C3 k" `
1 M6 l. H4 y  A" k    “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他们都没有毕业。”他接着说道,如果是“虎妈”培育的产物,那他们的这种表现,是无法让他们的母亲感到喜悦的。
; R) l+ Q8 x% |$ E8 H  F! L8 p" H$ e! i( m% h
    接着,他说出如下事实,哈佛校友大致有以下特征: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成了亿万富翁和捐助者。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莫迭儿 于 2011-4-1 21:06 编辑 . y  `1 S/ y9 W

6 H6 i9 S# [: J+ r6 f究竟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终极目的?: |/ j: @, y) I) K
; n$ i. I2 n; g% _1 |) X& H
    萨默斯若有所思地说:“在任何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同意幸福是最重要的。解开幸福由来的奥秘,是最成功育儿经的关键。毕竟,人平均四分之一的生活是在孩童时期,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让他们在18年中,尽可能的快乐,是重要和有益的。”
8 `' `6 |# M3 p# u1 O8 Y) q* l$ s1 G6 _+ p% v- o
    我宁愿丢掉我这点所谓的成功,去换取没有留下伤痕的快乐生活# Q: T) d6 ^) C1 i, I* X  ~- ^! v
( \$ H: `7 W; E+ m7 h
    “刚来美国时,我还是用国内那套对待儿子小州,现在想想太粗暴了,心里很愧疚。”蔡真妮说。
( z9 P" |7 D- z) [: b* _' T& j5 L# n$ _3 h3 T" O9 ?$ U. y7 e
    作为一个中国妈妈,她的育儿观的改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当我看到这里的孩子,那么快乐、那么自信,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们文化里对孩子的充分尊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为孩子建立起一分自我认同感,一分自信,一分爱心,拥有良好的情商,这些东西虽然无法用成绩衡量,但对于孩子的人生,却更加重要。”
- e! K2 T1 b7 n7 d+ [/ }( r' K% z: y! [& G  J/ x
    凯丽小时候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平平,小学各科成绩位于中游。蔡真妮认为,只有她自己对学习真的有兴趣了,才会学好。“如果我盯着,抓她的学习,辅导她、训练她,暂时会让她的成绩提高,但长久下来,就把她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都盯没了。她会变成为了得到好成绩而学,为了父母而学,这就从根本上毁了孩子的求知欲。”. j5 q3 z, }5 v( o' c& ?4 d% T
  p# ~# m* Y  }2 G
    那段时间,放学后邻居的孩子来喊凯丽出去玩。凯丽问妈妈可不可以去,她说可以,作业没写完没关系,你自己睡觉前给写完了就行,别耽误了和小朋友玩。要照在国内,蔡真妮肯定跟孩子急眼:不许去,给我写作业去!
, K# r. N' Z* D- h5 K' j+ R) ]+ f2 w9 A! P/ C2 E  C
    “我心底里真的认为,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比学习重要。多参加群体的自由活动,小孩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怎样让自己的意志得到实现,有时候必须妥协、要有合作精神、怎样对待不同意见、感受别人的情绪……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启蒙,是书本上学不到而孩子进入社会后最能用得上的素质。”; r; {+ T: f4 D' ]: t# z

3 i+ z: I7 A5 R    “督促孩子学习很简单,回馈也是立竿见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较难,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效益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所以必须耐下心来,沉住气,给孩子足够长的时间,去发现和完善自己。”: Q# j1 U$ T! V$ O3 H
& g- D) z; b3 v/ k
    相反,“虎妈”强迫式的教育,给她的俩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真实感受?这在蔡美儿的书里描述不多。但两个不经意间提到的细节,让人读后印象颇深。说的都是“虎妈”的大女儿,那个听话的,每天放学后直接跑步回家练琴,总是努力做些“光宗耀祖”事情的索菲娅。$ |1 A4 o0 I* e# k( {3 A" z" V
+ `( b4 q' P2 w; u6 Q2 X$ K$ b
    索菲娅6岁时,有一天,孩子爸在钢琴琴键的木制部分,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印记。仔细检查后,他认为这些是牙印。经过一番询问,女儿承认,是她常常啃咬钢琴。
: j) o4 T; m# y" D# H' M+ H1 ?  W3 x6 K
1 G4 w$ k' o$ Y    有次开家长会,老师跟蔡美儿说,自己从没教过像索菲娅这么优秀的孩子,但同时,对她的社交感到担心,因为在午餐和课间休息时,索菲娅总是独来独往,还经常抱着一本书独自在校园里闲逛。这令“虎妈”惊讶,因为每当追问女儿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时,孩子总说“不错,挺好玩的”。1 I$ P$ _, z) }7 z& X
) h3 s: Q2 y4 j2 ]) W4 F
    有读者猜测,“虎妈”的女儿们并不快乐。- z( I/ Y, w* |: R  d9 Z& V+ g
; N4 E0 k. b# {8 y
    有个心理学博士,写文章劝导“虎妈”。“我相信,蔡女士粗鲁武断的家教方式,来源于她自己的不幸福。你或许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正是我父亲的‘虎式’家教告诉我的。”, W7 D) T. |! o, X

( q! d& x2 {+ c    他讲述,在自己整个少年时期,“虎爸”总是不失时机地指出他的愚蠢。那种极强烈的、不顾代价地让儿子成功的欲望,使得他不管做得多好,多么听话,也不被允许花时间去和朋友们玩耍,因为,“虎爸”永远认为他做得还不够。7 w. m# m8 A9 Q! r6 C9 y8 I+ a" r/ F( v" ?

* f5 G, h1 e8 k8 v0 K" q    “三年级时,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他让我坐在厨房的桌子旁,然后把一块肉丸子大小的粉红色、颤巍巍的肉,‘吧唧’一下扔在我面前的盘子里。这块长方形的肉是牛脑。在以后的一年里,我父母强迫我每个周末吃一块。通过这种努力,我一点也没有变得更聪明。”
: G, ~8 ^, K9 B9 k3 s/ C5 ?: O9 i! E) C+ n! u% C1 w3 O' D5 l
    那时侯,他的“虎爸”从不认为自己的方式太极端,从没想过自己的粗鲁武断应不应该,从来没觉得把孩子与外界隔离有什么问题。在“虎爸”的脑子里,自己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是为孩子好。4 J: Z" o# a2 z1 E$ g# U& [% l

. [/ w+ Q8 Y8 j& c1 Z, _' B2 V    “直到看我成年后,以温暖夸赏的方式养育孩子时,我父亲才意识到,世上还有更好的育儿方式。3年前,在家庭聚会上,父亲承认了他后悔自己的家教方式。我当时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我曾经历了无数小时的心理治疗,我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使我不得不靠酒精来麻木疼痛。我本应该追逐梦想,而不是追逐痛楚。”; r0 n2 v& m; c1 z, h
! {. z6 Z/ D, N% |
    同为父亲的他认为,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接受,以便培养出自尊。像心理游戏、感情摧残和强权控制一样,贬低孩子会使他们感觉自己不值得爱、不值得支持,这种感觉会跟随孩子一生。直到现在,每天,他仍然想自己到底是不是愚蠢的。直到读研究生之前,他在班上没有举过手,因为他真心地认为,像自己这样一个傻瓜,根本没有值得发言的东西。1 ]5 C1 L3 s: }

* G2 J7 R! @* \& ]# S    “现在,我30多岁了,我敢肯定,从表面上看,我是成功幸福的。我出版了书,是一个公司的主管,有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尽管有这一切,我父亲的教育方式仍是失败的。因为我的内心深处,已是支离破碎。”6 k* y/ p5 H( g8 v5 r

* k2 h, q4 q! [2 E" I) |1 i    “假如我能对蔡女士说一句话,我想说的就是,我宁愿丢掉我这点所谓的成功,去换取一个没有留下深深伤痕的快乐生活。”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担心他们被“虎妈”这事忽悠,那可是国内孩子的灾难5 f+ E7 G( ~4 f, P* k( @
4 C2 O8 j; ^& W- \
    在不少读者眼里,“虎妈”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在她小女儿露露身上是失败的。
! a! _! k) t* n" x1 \# ?) L' z$ L$ q  L4 n
    “别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你让我想起伏地魔(《哈利·波特》中黑暗势力的魔头)!”露露竟对蔡美儿这么喊。每天催促、逼迫小女儿练琴,成了“虎妈”越来越艰难的事。母女俩讨价还价、斗智斗勇,对抗不断翻新,冲突日益升级。以至于“虎妈”自己的中国母亲都担忧了:“美儿,你对露露太严厉、太过分了。你将来会后悔的!”
0 d; z+ R; M. A9 V: ?& s
: x9 j+ u% N! w) T5 {    “你过去不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吗?”- C! D& L) H8 f4 @4 w0 a3 _
6 z# \# s0 t% U" _! ^# }
    “你不能像我跟你爸那样教育孩子了!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我从露露的眼神,就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劲。”1 W# k) T" f+ o, c* A* o- H

* j1 l( b5 {+ [3 \/ _6 t    露露7岁时,“虎妈”可以用不给吃喝,不给生日礼物,逼迫她练成一支钢琴曲;11岁,可以把她从校园活动中拽出来,进行额外的小提琴练习。但到了13岁后,这种逼迫渐渐对露露不起作用了。
+ W  d; B7 m* e! y5 M
% o% m% _4 V1 Y, @9 o    莫斯科的一家咖啡厅,前来旅游的“虎妈”一家正在用晚餐,她要小女儿尝尝鱼子酱,不吃。她又把鱼子酱朝前推了推,“尝一粒,就一粒”,可露露就是不吃
% w3 x" A" E& }2 _; R$ V1 Q
& @7 B) L1 s/ c; ^+ o# Z: U    “虎妈”习惯性地数落着,没想到,露露多年的积郁,来了一个总爆发。母女俩的对话,极富戏剧性,惊心动魄。# C9 S6 w& f8 q
, b( ^! O0 q4 O# Z7 W. t1 M
    “闭嘴!”这是小女儿说的。
* F+ a7 N: P6 r' i9 v$ a6 H2 U
6 @9 a1 \* i) @6 \+ d/ r0 H" T1 v& z    “你敢对我说闭嘴,我是你妈妈!”8 o& x+ G& O* L4 J9 l+ B

, b+ f$ s9 i1 k1 f5 O1 Z    “我恨你,我真的恨你!”露露声嘶力竭地喊着,整个咖啡厅的人都听见了,盯着看,“虎妈”很没面儿。" s3 t0 g/ P2 i7 w

+ D; T& z* [' ], \% B& Z5 p) q    “你以为你爱我,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每一秒,都在让我自我感觉一落千丈,你毁了我的生活,我无法忍受继续待在你身边。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5 N8 y: b% e7 ~
! {+ ^" I/ P( R- Y2 [/ V6 m    露露继续发泄着:“你是个令人恐怖的妈妈,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除了你自己,你谁也不关心。你是不是难以相信,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忘恩负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你自己。”
1 c% D) E0 W8 S9 J6 p9 E, M+ N) C0 f5 i4 o3 O
    “你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女儿!”“虎妈”吼道。
  Q2 t7 ]. y2 C
2 K4 Q# e3 ?& |    女儿继续无情地说:“我知道,我不是你心中期待的那个女儿。我不是中国人!我也不想成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让这些想法见鬼去?我讨厌小提琴,我憎恨我的生活,我恨你,我恨这个家!我现在就要把这个玻璃杯砸个粉碎!”
- v  v: V3 `6 V5 u9 e
- x& p; T5 K8 g    “砰——”,玻璃杯被狠狠摔在地上,水和玻璃碴儿四处飞溅,咖啡厅所有人的眼睛,全齐刷刷地转了过来。“虎妈”简直被气疯了,浑身哆嗦,冲出门外,哭泣着在红场上狂奔……- H' f: d# l1 c0 ^: n1 h
' p1 j# P' w$ k, t
    “虎妈”最终放弃了小女儿的小提琴练习,露露辞去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的位置,自己选择打网球去了,而且打得不亦乐乎,“付出了110%的努力”。
: U+ s" {) D# c$ l) F# P: n
- Z8 {  @) F0 b0 i1 F$ \    相对于“虎式”教育,蔡真妮说自己更像是“放羊”。. A8 R3 Q( e/ M- C7 a- K
! f  D& n; S3 X6 a& z% n- T( @
    凯丽今年上初中了,前些日子,开了第一次家长会。看过一眼女儿的成绩单,蔡真妮不禁大吃一惊:9门课,凯丽得了7个A,一个B和一个C。- ?! r' e5 `# _$ ~& o
9 o8 g) m5 j9 C3 V- U8 G
    “我吃惊的是,她居然得了那么多的A 。我预期在学习上,她会在高中时开窍,会知道努力,成绩应该会好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凯丽对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越来越有兴趣了,自己找很多课外书看,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我真没想到,刚上初中,她的成绩就上来了。”# `  k, [, g" o
8 o& m+ t! G0 r6 X
    小儿子三猪现在还没上学,蔡真妮说自己没教过他一个单词,但三猪已经可以自己阅读了。姐姐看什么书,他都要跟着翻一翻。8 F7 p6 E, b$ _5 e: B+ n

* T" ?8 K, Y; ~" J  R) ?& O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学业上的事儿,父母不用跟着操心,求知欲是天生的,发现孩子有哪方面的兴趣,要支持他去探索,去深入,但父母不要干预,干预往往起到了破坏的效果。父母要做的是,维护住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不去破坏它,孩子终究会表现出自己在某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优势。”
( f5 H0 U* I) ~4 l
2 l: l* F  d/ @6 \: S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还给我们的是惊喜。”她说。: x2 g% K4 h$ |: \8 e: I, j
9 Z) l  J- ]% d7 g4 q( v5 r
    “我家仨孩子,都很快乐、阳光,很有同情心和求知欲,喜欢读书,喜欢玩游戏,也喜欢野外活动,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看着他们,就觉得生活真是太美好了,我对此很满足。将来,孩子们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时,会觉得自己是快乐幸福的,父母给他们提供了爱与尊重的环境,这是我最感欣慰的。”
  K$ ]" |# t1 Y3 d
2 ]6 I( x' o" P( I# u    中文版《虎妈战歌》已登陆国内,译者写了这样的文章:《“中国式妈妈”→“美国式成功”》。
+ ^' D2 D5 I; u1 M6 `2 B) V5 b
  c7 N' L) d4 V    对于像胡敏这类妈妈的困惑,蔡真妮是这么看的:“‘虎妈’这事,美国人就是看看热闹,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出要有独立思维能力,凡事会有自己的判断,绝不会因为‘虎妈’的言行而改变自己的育儿观。”
! {6 Y: S3 O8 A1 n* x! J
6 y/ F( ~$ v6 K. p& s9 m    “但是国内的家长,因为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到了变态的地步,又对名校的名头,特别地看重,所以我担心他们被‘虎妈’这事一忽悠,更觉得应该严格要求孩子了,那可是国内孩子们的灾难啊!”
  B* X; E9 h/ \- G0 ^
! |. }: v- w* |6 V; }. {6 [$ Z" @    蔡美儿在写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也一再强调,自己的这本书,最初是要写给美国读者看的。因此,对很多亚洲读者来说,或许不能理解这本书里的美式幽默,这需要一点对美国文化背景的了解。0 e8 \5 A0 A. ]  C8 r
$ G$ t- |: s- H, p3 G1 c" ]  Z
    她对大陆的中国妈妈们的建议是,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要更加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 m! t0 e3 @& I" m, Q! X  u; M) b2 b, y; D
http://zqb.cyol.com/html/2011-03 ... b_20110323_1-12.htm
鲜花(123)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终于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虎妈的故事了.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1-4-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思 于 2011-4-1 22:51 编辑 " Y5 r* K; n) r8 r
终于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虎妈的故事了.% ~: V% {0 |! T9 `+ L' W1 y
八千里路云和月 发表于 2011-4-1 21:15
5 `: b. c" L+ v( U* ?% f  I
我再给你看另一面的报道。Times对她的采访2 p) @2 f) T% T; D: B. p  y! N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43313-3,00.html
" Z& g7 c! b, O& N$ E" r# p/ ~; @4 y3 v! L
真尼下面的判断我认为是错的:( N: X) \1 z" G$ M

. @! y) w/ k* b" N蔡真妮是这么看的:“‘虎妈’这事,美国人就是看看热闹,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出要有独立思维能力,凡事会有自己的判断,绝不会因为‘虎妈’的言行而改变自己的育儿观。”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1-4-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还是那句话,娃摔个杯子就给气哭了,内心不够强大啊
鲜花(151)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到“成功”这个字就头疼,看来中国青年报体我以后也要抵制啦
鲜花(123) 鸡蛋(0)
发表于 2011-4-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给你看另一面的报道。Times对她的采访; w$ y1 r( m5 M% j- i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43313-3,00.html# T/ y! j4 [, s

4 Y5 s( w9 w( @, y0 C3 F3 e真尼下面的判断我认为是错的:$ d: C1 T. G6 G" ~4 K0 u' C3 t1 D

: L0 ?/ r8 q% ]( M( o蔡真妮是这么看的:“‘虎妈’这事,美国人就是看看热闹,他们 ...5 F+ u; \1 N( L# l
三思 发表于 2011-4-1 22:49
! P- E9 b/ H. C0 S2 j2 s

+ G4 U4 P' k) pwrong page ah.
0 K3 V0 g1 t- C
, G2 a) H7 ^! H0 u' L  t能不能重给链接啊?
大型搬家
鲜花(40) 鸡蛋(1)
发表于 2011-4-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6# 莫迭儿 + r" q7 V+ n: X) V  `
+ o; d6 a3 g* W  Q  r! ^! Z2 u7 p) V
非常感谢莫迭儿的帖子。我一直在找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此文给了我很大启发。孩子的快乐真的很重要,可是总怕他们学习拉下。春假的前两天给孩子们安排的好像挺好,有学习有娱乐,有锻炼,可是儿子很不乐意, 就想尽情的玩,我们做了不少斗争。 说来也巧,后三天的滑雪安排再加上朋友们的活动邀请, 忙的不可开交,孩子们也兴奋不已。大人孩子倒都挺高兴,可三天的时间孩子们光疯玩了,也没学习, 也没收拾房间什么的,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我再给你看另一面的报道。Times对她的采访5 f2 S  @! L( e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43313-3,00.html
9 Y  w) v+ m# Y( t& {9 y
! c( @) v6 _1 Y' q真尼下面的判断我认为是错的:! _# q7 D1 i: P( b) F3 ^9 T

# ^- @9 s2 q  {蔡真妮是这么看的:“‘虎妈’这事,美国人就是看看热闹,他们 ...
: N' }) P- Y  ~; Z3 R6 R三思 发表于 2011-4-1 22:49
+ }7 M+ @& X: \. K  `% n6 K
赞同三思,凡事绝对了,肯定就是错的。虎妈对部分洋人/美国人的思想冲击是有的,但赞或贬或采或弃(是否因虎妈的言行、书改变自己的育儿观)还是因人而异。( ~8 a$ b1 M: J8 N" r" ]' B

. T- s& V+ z7 Y+ \2 Y- \1 T% {虎妈可能对部分对孩子过于宽松,没压力,不敢指责孩子的美国人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也分人)也有多人信奉,孩子的童年快乐最重要,要是仅纠结虎妈此点的人,那么没有任何的作用。2 Y- U! }' \: `
, L, K5 b6 ]+ X; a
就我而言,我从小就不是个十分优秀的人,我教育孩子的信条是,认真地学,痛快地玩。凡事努力了就好,如果努力了你还是考B哪怕是考C,妈妈也不会怪你的,因为你已经比妈妈小时候强很多了。我会给孩子一定压力,但会试着把它转化为孩子自身追求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妈妈一定要你这么做。(赞同三思所说的太极)
& x: Z8 D+ b1 }2 [; P
% j& V: {, A/ R) Z我的育儿观念偏真妮,所以,看个介绍就差不多了,对真妮的书暂时还没有很大的兴趣。$ B5 A0 q6 K& x( a7 y
有机会我还是会借虎妈的书来看看,因为这么火,觉得应该还是蛮好看。不过不预期对我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6# 莫迭儿
1 v5 w3 W  j% q
, z0 o% q3 I7 ]0 k非常感谢莫迭儿的帖子。我一直在找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此文给了我很大启发。孩子的快乐真的很重要,可是总怕他们学习拉下。春假的前两天给孩子们安排的好像挺好,有学习有娱乐,有锻炼,可是儿子很不 ...& {" j9 B% s# Z9 G+ V  J" h4 Z
斯佳丽 发表于 2011-4-2 00:08
! X: s0 B3 ^: R' t1 ~
我们也差不多,春假就是玩的嘛。我们也去山里滑雪了,老大除了去的三天没弹琴,春假也基本放羊。我们家也还乱着没收拾呢。老二最近晚上在家fashion show,也玩得欢。
  E- X: |% w- U3 q. a没学习。也没内疚。
. I7 ]: {: i% |7 Z2 v不过,我对我家老二太放松了,没要求,没任务,这点可能要改进一下了。
鲜花(3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还是那句话,娃摔个杯子就给气哭了,内心不够强大啊7 C; u5 U: V; b9 y/ b% B
sweetlele 发表于 2011-4-1 23:06
! D; q% T& ?" n# r. o4 i8 _
偶也被2-5岁的老大气哭过....偶承认偶内心不强大。现在和谐盛世,太欣慰了!
鲜花(2212) 鸡蛋(4)
发表于 2011-4-2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三思,凡事绝对了,肯定就是错的。虎妈对部分洋人/美国人的思想冲击是有的,但赞或贬或采或弃(是否因虎妈的言行、书改变自己的育儿观)还是因人而异。
% L) D1 G6 p- K* d% U' `% e
7 F& j3 ^: o: Z6 h: _3 C! u5 i# S0 m虎妈可能对部分对孩子过于宽松,没压力,不敢指责孩子 ...
) @2 V* d' u8 \8 x莫迭儿 发表于 2011-4-2 01:44
' G0 ?; i7 [; e. \
3 ~) o: Q6 k5 R% x
要我说真妮是个学院派,理论华丽" }6 r0 @+ B* g* J

+ K% E* k6 M4 O* E( u虎妈是个实践派,基于自身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再开放学习中,不断调整教育思路
鲜花(2212) 鸡蛋(4)
发表于 2011-4-2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谢谢分享~~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我说真妮是个学院派,理论华丽, S* S0 n; S! ?$ B5 K% S+ S# n3 ?
; d; p. S% |4 ?* K
虎妈是个实践派,基于自身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再开放学习中,不断调整教育思路
* _& Y. ?% h- k2 N8 a未名 发表于 2011-4-2 02:29

$ M3 O# S- g6 ~$ [0 E3 J$ [1 ]
" B' H9 Q3 |% j俩都是实践派吧,三娃的妈想不实践都不行吧。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给你看另一面的报道。Times对她的采访1 U( {" n, q' t$ [9 c2 P, \0 M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43313-3,00.html5 M5 s; Y0 g# B  B( R# o. M
8 `. S3 l$ b6 u8 u8 v' B
真尼下面的判断我认为是错的:; O( L9 W+ q! P' ~3 D

; `  i5 W9 ~' L- x, q  c蔡真妮是这么看的:“‘虎妈’这事,美国人就是看看热闹,他们 .... q5 @% b1 t# m7 N* M6 k" E7 p
三思 发表于 2011-4-1 22:49
  K0 Z/ u& l0 U/ f( Y; u* s
, k- C% g0 m; c
这句话单独看是不对,但是放到她讲话的c o n te x t里面我知道她的意思,她的侧重其实是在担心国人对虎妈一拥而上的追捧。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1-4-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三思 于 2011-4-2 10:27 编辑
2 b6 D) n& M& ^0 b+ q- H
这句话单独看是不对,但是放到她讲话的c o n te x t里面我知道她的意思,她的侧重其实是在担心国人对虎妈一拥而上的追捧。
% R; u8 C0 {, d2 p, B# B/ Q竹帘儿 发表于 2011-4-2 06:26
3 ^0 R$ j8 G  y9 g) \  Q3 a5 U( e7 k
你看时代上的文章了吗?真尼担心国人一拥而上,而违反事情真相说话,这不就是忽悠人马?
  x/ e% K6 j$ Z: @* ]7 I5 G; h1 ^4 L) ?
说实话我不是很fan真尼,她的观点都比较主流吧,说得都不错,但是不痛不痒,不给力!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1-4-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千,你看这次能打开不:& }! F4 J, A" W: |* k0 O& @
http://www.time.com/time/nation/article/0,8599,2043313,00.html?iid=tsmodule
' ?# ^$ [& q! X4 o3 v1 S5 k" Z! l; E4 A/ ]8 f. D, g  g5 w
实在不行你搜索is tough parenting really the answer, 然后选择time.com的联结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我是和三思几乎同时拿到书的,但是一直磨蹭到现在才看完。- {( S, ^0 V( T2 T* g( K$ k

2 x% H; ^' m: E- A# b4 Z+ z2 w2 n总体感觉,虎妈太偏执,太粗暴;没有给孩子一点点自由和选择;尽管她的一些观念是对的(比如勤奋,比如对西方父母育儿方式的质疑),但是她用的方式方法太强硬,是完全的强制;觉得真的很极端。- _6 @% w( ?6 S; A
) n3 p# Y; o# d0 L7 q0 u
比如对lulu,大周末的,光上课往返路上就得四个小时,上课一个小时,回来后还要练琴一到两个小时,孩子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还有一次,已经是晚上五点半了,lulu很累很饿,想吃饭,可是虎妈仍然坚持要她练琴,她订立一家意大利的饭店在九点(至少这一点上她太过分,一点都不体谅女儿,而且她这么做也不聪明,需要break的时候就应该break)。+ w) K, z3 A0 w% ?2 B4 m
( r! t, i" ?! _" ]
而且从她的书中我得不到答案她为什么这么疯狂的让女儿练琴?好像从一开始她并没有要有意把她们培养成professional musician,既然如此,有必要逼迫孩子那么小就必须每天练琴一到两个小时吗?连度假时都要见缝插针得练琴,有时为了练琴把每个人的心情都搞得很糟糕?当然她是最大程度的挖掘了两个女儿在音乐上的潜能,但是真的比给孩子一点点自由一点点快乐重要吗?
) s: K  S" M) }3 }+ {. U6 q
+ W( ~4 l3 c/ _. V  t  z我看这书完全是凑热闹,因为书很热,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呵呵,觉得虎妈和朗朗的爸爸差不多!. m1 ^% f7 l! o2 u0 i( Z6 E
/ o! p, Q- ?2 m  C" _% V4 a2 {
不过可能有这样爸妈,才能有这么优秀的儿女;我等做不到,也就只能培养“平庸”的孩子
; v0 g: U/ N4 R) b* [, v6 N/ z" N: M6 j3 N/ F& l  m
但是不管那种育儿方式,东方的也好,西方的也好,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关键是时间的时候如何把握度,不容易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20# 三思 ; s7 B+ s# r, V7 R" q
4 Q$ j6 C0 n9 k& O) Z
, s$ L% ~3 l2 e5 _& x7 t
同意!就好像很多大教育家说的一样,不痛不痒,真到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1-4-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和三思几乎同时拿到书的,但是一直磨蹭到现在才看完。) R& f4 j9 O& g6 T/ q# J) g* j  x
# [& ?4 i9 L0 C" G1 c8 B
总体感觉,虎妈太偏执,太粗暴;没有给孩子一点点自由和选择;尽管她的一些观念是对的(比如勤奋,比如对西方父母育儿方式的质疑),但是她用的方式方法 ...
; {5 e3 G8 L1 t! P' ^! n% w, s% t7 {沉默是金 发表于 2011-4-2 10:25

6 q9 S% D$ i! W! y; K  s( f' T' q) g3 m同意同意!虎妈的很多做法很过分,我是绝不会学的。但是和真尼的文章不同的是,虎妈的书非常thought provoking,  provoke我们去寻找这个平衡点 ; f' ^5 y7 e4 ]3 i( H5 ^1 j: {
6 C0 F: E+ r7 x4 e9 U0 o6 [7 |8 o
我看过一篇评论说,一个什么什么国际学术比赛中,美国人排名17,第一名都被中国上海学生得到了,奥巴马因此在某次演讲中提到,我们不能仅仅要美国孩子在体育比赛中夺冠,更要在学术比赛中夺冠。所以虎妈的文章出现其实非常的应景,引发了美国人对失去领先地位的恐惧,也引发了美国人对自己教育的反思。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你看时代上的文章了吗?真尼担心国人一拥而上,而违反事情真相说话,这不就是忽悠人马?
* D2 j0 t+ [. T
1 Z9 H% h3 }* }& J说实话我不是很fan真尼,她的观点都比较主流吧,说得都不错,但是不痛不痒,不给力!
% Q1 o) w/ O& G5 j. y- J! w, O' z三思 发表于 2011-4-2 10:16
' _) z6 [# g9 C6 L& I3 Y

& O9 z% s5 b  `, l6 Y没看,你给总结下呗。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1-4-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你给总结下呗。5 _$ f! w, X: Y3 E
竹帘儿 发表于 2011-4-2 12:24

1 D9 ]) B" Q# `& P3 C' p: X2 \跟我24楼差不多的意思
鲜花(7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个孩子都不一样,即使是一个妈生的。所以就学孔子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来不看这种文章。每个孩子不同的。报纸或者书都是喜欢夸张点的。我只希望我们小孩身体健康,快乐点,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自理能力强点就OK了。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从来不看这种文章。每个孩子不同的。报纸或者书都是喜欢夸张点的。我只希望我们小孩身体健康,快乐点,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自理能力强点就OK了。
- I) v# l1 H! K3 h* j# K2 Lchenyqxur 发表于 2011-4-2 18:15

, X. ]# b$ b1 B4 d/ K9 I' J6 G7 s' W一般我对这类文章也不感兴趣,但是这个已经引发了国际争论了,,了解下有必要,立竿见影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这里参与掐架,或围观。    回头被当地人问起来了,也有的聊,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希望我们小孩身体健康,快乐点,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自理能力强点就OK了。
* ~6 l$ y. q( N7 h, Gchenyqxur 发表于 2011-4-2 18:15

$ Y1 I+ D6 l; w
8 J. I/ p9 w" x9 p! ~5 I. Y: e三大妈,喊你来掐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9 06:17 , Processed in 0.206706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