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  鸡蛋( 0)
|
这个帖子的背景还是在俺“黔驴技穷“之后,对规矩小孩时”惩罚“手段日新月异的认识。自从我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后,从不同渠道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惩罚基本不是一个option,我还在试验这个观念的阶段。 下面跟大家分享两个不惩罚的实例。
4 x ~6 P& a+ g/ j$ G, n: C3 ]
, E. g7 C! O) S g3 r8 n: o6 |$ C例一: 来自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 书
: g }9 b* V; i. J: v) d
& l" C! |, k6 Y, H# w2 d# ^6 W: h一个小男孩送去幼儿园不久就发生了咬人行为,而当时只是有个小女孩坐了他旁边的板凳。他的妈妈当时参加了作者举办的一个spirited child workshop。 作者知道这个孩子,是一个‘内向“(introvert)的孩子。 这里的内向是个广义的心理学定义。这样的孩子的特点之一是他的私人空间需求很大,尤其在新环境他情绪紧张时。咬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清理自己领地的行为,因为侵犯他空间的孩子能迅速消失。妈妈把这个信息跟幼儿园的老师交流了。 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拿出好多呼拉圈,铺在地上,跟孩子们说他们可以选择在圈内玩,这样其他的孩子不能接近他。结果其他的孩子都不感兴趣,只有这个男孩马上进入了圈内。 老师说,whenever you are ready,you are welcome to join us. 在后来的两个礼拜,小男孩一到幼儿园就坐到自己的呼拉圈里,抱着一个自己最喜欢的comforter,基本要坐15分钟才会慢慢参与到其他小朋友当中,慢慢的变成5分钟,一个月左右终于完全适应新环境,一来就高高兴兴的玩起来了。而且再也没有发生咬人行为。! h1 R0 |" P4 m% l8 @0 q9 S
2 B6 {3 G0 P6 L& G+ x. j- n这个例子是书里分析不同性格孩子章节里的。这个章节的重要point就是父母的责任不是去改变孩子,而是认识孩子的不同之处,并且尊重和 nurture 这些 individual differences,这是他们能茁壮成长并且成功的保证。试想如果大人没有认识到咬人行为的根本原因,而是对这个孩子进行惩罚。从孩子的角度是多么不公平,甚至很残忍,更不提这种惩罚是毫无作用的。
: }& C; |8 E; m: ^! r! E: I7 x
/ L: |+ w% u2 P& K我被这个老师人性的行为感动很久,因为我小时候去幼儿园曾经哭过半年,每次哭老师都组织小朋友对我“羞羞脸“,我相信羞辱孩子对这些老师是一种乐趣。我现在都有心理阴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