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如何克服这种职业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职业倦怠有特征* [4 B& Y: ]$ h$ [1 K/ T' m; L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4 Z7 M4 H I. t# w1 ] 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4 R9 Z3 f) O: Y' J( R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 H9 k- e; E0 r# [4 e$ N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 T% m9 n4 k, y- ]2 Q4 J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7 w, s+ \: h, t- R5 L! a0 d% [( } 倦怠感从哪里来, y/ |* M0 f2 e
职业倦怠的感觉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
- [3 J4 @1 O$ ~' D' M0 X' F6 k 1.职业倦怠症好发的高危险职业群有哪些?
3 d \" N9 |& o" h$ a! F: j 据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不过,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
7 Q/ V( K1 Y H$ {2 Y! C 2.找对工作了吗?4 _; m! M" q V- ~% Y
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赶紧找到一份工作会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最后糊里糊涂进入职场工作,根本没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好像入错了行,这种严重职业错位的情况,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8 n |1 X) N' |( `3 r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Q1 r1 f* D" c3 q1 { |) `/ Q( p
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种“工作狂”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情绪急躁,进取心强,在外界看来好像冲劲十足,就像永不断电的长效电池,实际上身心状况超支付出,而易导致身心的倦怠。5 O* _- [" ~0 w
4.来自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的失衡
8 t8 C! e+ @# |9 j% I9 @/ M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职场的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f8 J; I: ] N8 U' \1 V
治愈倦怠找良方
: A: J& d7 K: M6 A6 a 很多职场工作者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故意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愈来愈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以下方法,是解决职业倦怠症的良方:+ Y6 m" m4 q E" L. _7 _( |6 L
1.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7 t+ `4 K% l& q: E* Y 2.休个假,喘口气:如果是因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赶快休个假,只要能暂时放空自己,都可以为接下来的战役充电、补元气。
, T4 N) f6 B( R% P' M2 l 3. 适时进修,加强实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
: b$ W9 {3 y) U" [8 ~. d4 f) K! F 4.适时运动:减压绝佳方法,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达130下,例如快走、游泳是好运动。- f. ~/ ~9 b* R4 \
5.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纾解。0 v& X. O+ e8 X3 v( P1 M( I. ]
6.说出困难: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套,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忧郁症患者因碰到困难不肯跟旁人说,自己闷闷、默默地做事,最后闷出忧郁症。1 p7 m: G: b0 v
7.正面思考: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不懂就问人,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加油,我一定办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板骂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工作绩效绝对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经过后天练习养成。; ^5 T& h: |" ^- C* G0 R3 y$ u
8. 幽默感:别把老板、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严肃,职场和谐很需要幽默感。) a/ J; t& ^/ v. p
懒角落量贩小物店 http://shop10270719.xiaot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