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0)  鸡蛋( 0)
|
孩奴-“孩奴”百态 3 F: W6 K7 H0 o5 O/ e8 c7 e
表现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8 M# b$ q; S. _
彤彤(化名)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奴”。从清晨的冲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后的做饭全都是孩子妈妈李丽亲力亲为,孩子的喜怒哀乐成了妈妈情绪的晴雨表。虽然明知道自己对孩子过于紧张的情绪影响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丈夫的感受,但已是3岁孩子妈妈的李丽仍固执地认为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没有错。可让李丽想不到的是,前阵子她与丈夫商量打算给孩子报个亲子班,可在一边玩积木的孩子却突然大吼一声,“我不去!”吓得李丽半天没有说话。为了这事,李丽几天都没有休息好,她反复琢磨一向乖巧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5 x' y5 B3 q0 C: n
对于李丽的忧郁,相关心理专家认为她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重心过于偏重孩子,因此孩子的任何表现和情绪异常都让她感觉患得患失。专家建议李丽在送孩子送幼儿园后重新上班,恢复建立自己的社会人关系,心里有什么烦心事,多与朋友、亲人沟通交流。
; |- B- v* h: s+ s0 t6 B# n6 ]0 A9 N! k, R) I/ E4 ]/ I
# S5 o/ `. j5 N* I! |) j
表现二:只卖贵的不卖“对”的. g7 [7 S6 S8 N; G
年底各大商场都在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商场里儿童区人头攒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宝贝选择喜欢的物品。同样经济适用的东西,很多家长却要挑选价格相对比较贵的,一件普通的婴儿装就要花上七八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不惜花高价买高档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动辄千元,拍一套儿童照优惠价就2880元。众多商家也盯住了儿童消费这一领域,想方设法开发和生产种类繁多的商品,其真正目标不是儿童,而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儿童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5 ^7 f- X7 f3 H2 |( |% L相关专家指出,即使无法承受,家长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这样自己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富养孩子,渐渐演变成为单纯物质上的富足。没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就拿出更多的物质、更好的东西、更贵的商品作为补偿。很多人把精神领域的富养,简单地理解为参加音乐会就能陶冶情操,参加兴趣班就可以锻炼性情,认为用金钱可以解决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在这样的观念下,儿童高消费不但刹不住车,而且愈演愈烈。 ; O i; I; p: B4 p
( v z. k9 _; s% }3 E2 u
1 o4 i- q6 t6 s& b6 U表现三:房奴+孩奴=“一生为奴”
( v0 }# H6 g& X- n- y; W6岁的明明(化名),已经是哈市一所知名小学的学生,孩子哪里知道父母为了让他能上名校所付出的代价。明明的父亲赵先生介绍说,他们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共计7000元左右,每月的通勤费就在2000元左右,为了让孩子去名校,他们购买了校区房,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加上每月近3000元的购房贷款,一个月下来工资所剩无几。据记者调查,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少人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在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巨大的物质压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打上了“孩奴”的标签。对此,相关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储蓄上的准备。不要盲目追风更不要不顾自己的能力所及,尽量做到量力而为。 . z+ L6 X2 }" ~' z0 z3 Q/ |
孩奴-心态分析
- j" Z0 x* l, G' e/ s j0 a. M人云亦云
/ E. y8 e) { k' D/ o7 O( y中国人很可怜,性器官还没发育完全就会听大人们说什么生儿育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而且这种全民皆兵的思想工作也开展得非常成功,很多人对此一直都是奉若神明、坚信不移。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生?能不能不生?生有什么利弊,不生有什么利弊?生与不生,哪个更好更适合自己?” ­ 1 R* J% s- K4 u% V3 x+ r5 I& d
4 Y8 H( h; x( J0 w, d- p( P+ s0 W象这样毫无主见的孩奴在中国比比皆是,往往是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地就生了小孩,做了孩奴。且,他们还会孜孜不倦、毁人不断地把这种人云亦云的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去把它发扬光大,制造出一代又一代只会生不会想的孩奴。 ­ 1 k* z+ v. _- E% p3 n( R
1 |/ `& J& i' U# N& I7 Y5 m2 }
0 c4 E% \- ]& ~) A
鼠腹鸡肠 ­
! O, e; c* @0 y5 a1 ~, `本来,丁克与非丁克只是对人生的两种不同理解和选择。生有生的得与失,不生有不生的得与失。只是看每个人更愿意追求什么、更舍得放弃什么。双方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而不是象中学政治书里说的什么主义与什么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可偏偏就是有那么多心胸狭隘的孩奴,一听说别人不想要小孩,就马上从不知哪个角落里跳出来说他们自私、变态、不正常等等等等。 ­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们生你们的孩子,我们做我们的丁克。我们不要小孩,影响你们什么了,损害你们什么了,妨碍你们什么了?我们不会去劝你们的老公老婆不要小孩,你们也别整天吃饱了撑着对我们叽叽歪歪,有空多花点时间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让他们年纪轻轻地就去坑蒙拐骗吃喝嫖赌才是你们的正经事。 ­
4 H) z& l' a: d( `. s: v8 Y9 o9 Y) [) [; K! p
' O* m2 @3 A- G' g: d/ [1 k* g强词夺理2 N7 i- d' s: w& j3 W7 i
有那么一部分孩奴,看到丁克就如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恨不得马上把对方教训得面红耳赤、心服口服,乖乖地跟他们回去交配繁殖、生产人类。可他们的脑袋瓜子实在是太不争气,想了半天,头发也想白了,嘴巴也想歪了都想不出来如何才能证明生孩子是对的,不生孩子是错的。于是,他们只好拿出自己的终极武器:“生孩子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是天经地义的。”至于为什么,他们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 K( k, E$ t; O9 g8 V3 a: s @这些人就是这样。特别是男人,想让女人任劳任怨地给自己做家务,就会说做家务是女人的义务;想让女人有求必应的满足自己的性欲,就会说满足男人的性欲是女人的义务;想让女人老老实实地给自己生小孩,就会说生小孩是女人的义务。总之,想让别人做什么,都会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你们的义务,无需任何理由。这种所谓的天经地义,不是强词夺理又是什么呢? ­ 2 E* }! Q' s6 _. n. H- w8 A
更有甚者,在理屈词穷、无话可说的时候,就只会象个阿Q似的,“你们是脑残,是阳萎,是性无能~~~”嘿嘿,如果你们真的认为我们的性功能有问题的话,不妨让你们的老婆来给我们“诊断”一下,说不定她们第二天就会和你们闹离婚。 ­ , D( e% p2 p, H7 c
( j7 O1 Z8 M: V m1 |# |
3 n3 z7 B. X0 H5 \+ u
欺世盗名
8 l# q; n i; d6 ^$ V# \0 M& w孩奴们总在标榜着自己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为孩子牺牲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学校的课本上也一直在歌颂着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么的崇高,只有默默地付出,从来都不求回报。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 ( ^9 [0 { P) u! T# J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医疗事故去世了,她母亲在旁边哭天喊地、伤心欲绝,十分令人同情。可是记者采访时,她说的一句话,却让别人的同情之心骤然消失:“我辛辛苦苦养了你那么多年,你连一天都还没有报答过我就走了~~~” ­
9 y# a4 B* k9 _/ I* z5 `3 z1 D5 A& W( h* w
去年有一天,几个同事一起聊天,聊起了怎样才能把老婆给拴住,免得她跑了。大家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却怎么都达不成一致。这时,一位有小孩的同事过来了,说:“你们真是够笨的,那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来。把她肚子搞大,让她生个小孩,保证她象只鸭子一样,想飞都飞不起来。” ­ 9 o. v) A, [, Y: f
; b2 T( Q# F$ i- D
上面两个例子或许有点极端,或许他们不应该把心里话说出来―――原来,父母对子女绝非传说中的那么无私。我总结了一下,除了人云亦云的人以外,孩奴们生养小孩的主要目的有: ­ ! ?5 l. v/ n( Z$ T+ \' v6 @
1.让他们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 ­ . k! ]4 `& W' ?4 X! ^( h: @: G
2.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 ­
1 o1 q+ }2 s2 j6 Q9 S 3.用他们来拴住配偶的身心。 ­
( N1 N: h, d2 G! A: X: E7 z3 q9 O 4.用他们来求得父母或公婆的欢心。 ­ - C" I# w- `0 x& x
5.用他们来证明自己的性功能。 ­
0 ^( H0 v, \' y& J 6.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 T" w; h" C: F+ C) m& j3 L
7.用他们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
3 k3 N% o6 T8 f' N/ C 8.用他们来继续繁殖后代。 ­ * I1 ~- E* g3 q& i
虽然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总结不出更多,但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各位以无私自居的孩奴们,你们扪心自问,是不是这样?也许有些父母,特别是母亲,在经历了养育的艰辛后会慢慢放弃当初的想法,不再奢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也不再强求孩子给自己养老送终。可这其中的无奈也许更多过无私―――既然生下来了,也没办法后悔,只好如此了。 ­ ( {/ M' x! Z/ e9 q' w
+ P# M4 |4 B" f$ J! [0 I# b5 V
# {9 _; A, k- K% A% b/ p7 z自以为是
. h" m2 R; N5 Q* }$ t" A' X有些个孩奴,整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们有孩子了,我们是伟大的父母。”那架式,好象他们得了诺贝尔奖似的,鼻孔都翘到天上去了。 ­
; B+ |3 O3 N3 e+ \* H- q 拜托,你们只不过是做了一件99%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就象吃饭拉屎一样,基本上人人都能做,犯得着兴高采烈、得意洋洋地逢人就说你今天吃了三碗饭拉了两坨屎么?如果你们能一下子生它十个八个的话,我们一定会对你们敬佩得五体投地的。 ­
1 `0 a5 [6 C. s' W+ N0 a; ?, {* ?5 b/ h
, b+ u8 ~# }& w/ u* c4 o自欺欺人; Z$ Z' J( i8 c. i8 f- J1 V
­
% O0 k3 s* V' D与前面所说的那些强词夺理的孩奴们不同,另外一些人比较细心,比较聪明。为了让别人生孩子,他们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地编织出了一系列煞有介事、难辨真伪的谎言。下面,我就把它们一一戳穿。 ­ 5 [3 n* S( }# z
谎言1,生孩子对女人的身体有好处,不生孩子容易得妇科疾病。 ­ 9 m, p3 B9 E# V1 _3 j1 V
诚然,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不生育的妇女患上某几种妇科疾病的机率会偏高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生比不生对女人身体更好。女人的身体有如一台机器,在怀孕和养育期间,一直都在连续地高强度超负荷运行,能不加速磨损折旧么?简单对比一下,同一个女人生孩子前和生孩子后,年龄相近的女人生过的和没生过的,哪个更有精神更有活力? ­
, u/ V( J _, w8 e 谎言2,生孩子对女人的心理有好处,不生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 ­
$ G% b" L7 v S1 h! b1 X 孩奴们,你们又在偷换概念了。一个人的性欲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话,那是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跟生不生孩子可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反而是生养小孩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更容易导致精神疾病。没听说过产后抑郁症么?没听说过父母打骂虐待小孩么?没听说过有的母亲因为忍受不了养育孩子的烦恼而自寻短见,甚至是先杀了子女然后自杀的悲剧么? ­
% N. `" ], h& ^. G1 L 谎言3,生孩子可以巩固感情,拴住他/她的心。 ­ ' n3 E# |9 B* i( d
男人用这一招,来拴住老婆的心是比较有效的。生了孩子的女人,基本上就象前面所说的想飞也飞不起来了。可是用来对付男人就未必灵验了,可能还适得其反。怀孕期间,有好几个月不能行房,这就成了男人们外出偷腥的最佳借口,没有之一。生完孩子喂完奶以后,面对你那柔道选手般的体型,瘪了的气球似的乳房,爬满了皱纹的小腹,他还会再为你付出多少真爱吗?把你留下来,也只是让你当个免费保姆,专门带小孩、做家务而已。 ­ ! f$ q' T" ~6 {7 t
谎言4,生了孩子,公公婆婆就会很疼你的。 ­ & ^; c( Z$ I! y% ~
很不幸,在大多数公婆心中,媳妇永远都只是儿子带回家用来繁殖后代、洗衣做菜的一个外人。如果你只生女孩不生男孩,他们就会把责任全都推到你的头上。生完以后,家务活照做不说,还要整天受白眼。而如果你给他们生了孙子,他们又会把功劳全都归在他们儿子的身上,与你无关。你呢?以前干啥还得干啥,该你端的盘子洗的袜子是一只都不会少。 ­ 2 W6 j; b1 g1 Z/ X7 E, `. H4 h
谎言5,没事的,就难受几个月,生下来就好了。 ­ 0 _) c. w3 o6 `( F
如果你真的相信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怀孕是十个月的痛苦,养育是十几年的折磨。生孩子是十个月痛苦的结束,更是十几年折磨的开始。所以,别天真地以为生了孩子就完成任务、天下太平了,前面还有更漫长的煎熬在等着你们呢。 ­ * q: b/ N0 `1 E4 z9 x" j
谎言6,带孩子虽然很累,可也是很幸福的。 ­
3 H! ~5 D4 _! ? C% H2 z1 n 不错,这句话我非常赞成。就象是被强奸却无力反抗的时候,选择默默地顺从,甚至还积极配合对方换上几种姿势,也是可以从蹂躏中得到一些快感的,对吧? ­
( A* G. F) C4 Q# e& {; q3 Q& | 谎言7,虽然现在穷点苦点,可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等他将来发了大财,你们也可以跟着他享福了。 ­
: W+ u$ h$ s& U 各位单纯可爱的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你们这种天真无邪的想法可以理解,也是你们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精神寄托。可是,你们真的以为他们能实现你们自己实现不了的发财梦么? ­
- f3 u& Z; N" s 别怪我说话太现实,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一大潜规则,就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哦,不好意思,古代好象不学物理化学,呵呵)。中国最大的不平等,并不是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而是机会与竞争的极度不公。有权有钱的人掌握着社会上的资源、信息、机会、渠道,他们把香喷喷的肥肉都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和亲朋好友,只留下干巴巴的骨头渣子给平民百姓去分去抢。就象大家看到的,党 政 军、公 检 法、财政税务、水电通信等等肥缺单位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世袭制”或“轮换制”的,社会上那些收入高、有油水捞的位置往往也是要走后门才能坐得上的。至于没钱没关系没后台的姑娘小伙们,还是老老实实种田打工去吧。虽说也有穷人儿女变身大富豪的事例,可这种灰姑娘般的故事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