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8|回复: 1

[加国新闻] 通胀开始全球抬头:加拿大没有通胀?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3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李海涛+ A+ B  _  g, B
2009年以涨声闭幕,2010年则以涨声开锣。在目前多数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之际,通胀却开始在全球抬头。70年代发生的滞胀现象会否卷土重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个年代,高失业率及高通胀率同时并存,留给了(北)美欧日民众太多的痛苦记忆
3 [. U# {+ c& C5 m' A4 c. t3 L2 [0 f2 S5 o6 Q
曾经在中国从事证券行业,现为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的杨凡,留学移民加拿大已经近10年,并长年从事经济研究和金融服务业务。他对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现象感到非常疑惑,他表示根据加拿大银行的报告,加拿大2009年一篮子价格指数(General CPI)为115.4%,比前一年增长1.3%,核心价格指数增长1.5%。他指出,加拿大制定相关金融货币政策参照的是核心价格指数(Core CPI),它比一篮子价格指数少了食物和能源两项参照指标,因为这两项价格波动比较大,因此没有纳入核心价格指数指针范围。
$ A0 p( {: ~3 W  U8 l7 E0 f+ S: e; m3 K" \5 F4 m
加拿大目前没有通胀问题 3 Q: y/ _8 P+ a% c! I" I7 l

+ K6 S+ n" x! y2 w. [( t: K加拿大中央银行(BOC)对通货膨胀指数设定了一个容忍范围,在1%到3%,目前的1.5%仅为一半,因此可以说目前加拿大通货膨胀率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达到2%的时候政府才会出手治理。过去一年几个主要价格指针中,2升3平3降,最主要的价格增长是食物(+0.2%)、交通(+0.1%)。价格降低的是服装、鞋(-1.3%),日用品和家具(-0.8%)。就地区性通过膨胀来说,加拿大全国各省都有所增长,其中大西洋诸省和魁北克省增幅最大。 4 U( t$ j+ [% _$ ^
, S9 T5 W2 `8 \- Z: ~
据杨凡介绍,加拿大历史上有过2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目前情况良好。他指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工业成本上升,生产过热超出生产能力造成的。这一种最好治理,但是很少遇到。第二种是总需求增加过快,百姓购买能力太强,这种也好治理。最难治理的也就是加拿大常见的一种,是由于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
/ n" m4 i5 I8 @! U  b8 e/ n% D* m' s' i1 D
加拿大理应发生通货膨胀
2 F* M. M5 z5 N# ~7 `
( L$ }- v8 `+ e$ h# A! |按照一般的规律,杨凡给出了一个恒等公式:货币投放量“现金周转率=价格”现金交易量。据他所知,目前加拿大的货币投放量很大,主要是由于长久以来银行商业地产抵押发放的贷款坏账率较高,使银行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时加拿大银行出面干预,向商业银行提供极低利率(仅为0.25%),等于免费给商业银行钱,让他们再以2.25%的利率贷出去盈利,对付挤提等现实难题 ,这个量达到足以引起加拿大通货膨胀。 / c& q$ l+ m  s4 M) u  u6 G4 S1 g8 I
# ~" `3 O! k; n, l9 `% d/ w
但令杨凡感到疑惑的是,央行这么大的资金量流入商业银行,却没有导致意料中的通货膨胀。他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商业银行没有把这些钱贷出去,也就是说没有流入民间。商业银行这种行为是央行所无法控制的,这种市场自我调节行为,使得加拿大避过通货膨胀。 6 s: h6 ?" D- T/ r% o

! p% v0 X2 S4 r杨凡声称,在现实工作中体会到目前银行不太愿意贷款,他很多客户现在普遍感到贷款很难。银行不愿贷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觉得人均负债率太高,担心已经超出了人们的偿还能力。按照杨凡提供的数据,现在美加两地人均负债率已经达到最近20年的最高点,美国人每100元收入负债176美元,加拿大人每100元收入负债在145加元。这也就是银行业所担心的问题,因此不敢随意大量发放贷款,从而也控制了通货膨胀。 3 v+ j& C, m2 D  }8 ]# R2 ?' O

! k0 h* s2 \+ A  Q) x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元价格的变化。杨凡表示,一般来说货币贬值4%,通货膨胀就会增加1%。加币升值的话,进口商品就会比较便宜,相应物价也会降低,通货膨胀也就不存在了。此外加拿大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靠出口资源,这种天然优势又自动平衡通货膨胀的功能。
' d; j; q6 @- A8 Z% B* I( o
3 X/ N5 O( @! _$ f& n# I中国通胀会殃及加拿大
, v( f' _; [: j0 I+ y9 i
1 ?& p; M8 `: \0 a4 l$ P# S& m杨凡认为,中国目前的贷款总量为4万亿人民币,这种巨额贷款量理论上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现在中国已经开始收紧贷款,其消费能力就会减弱,住房建设也会减缓,这样会影响加拿大铜和石油的出口,会导致石油价格下降。他表示,加元和石油之间的关系密切,同涨同退,可以称之为“Oil Dollar”,因此加元汇价也会随之下调,从而导致加拿大通货膨胀率上升。他也指出,这仅仅是从中加进出口角度考虑中国通货膨胀对加拿大的影响,当然影响加拿大通货膨胀的因素还有其它很多方面,这仅仅是一种推算,不是必然。 ' s( x4 k' x- _) P" C2 T  {# U% x

/ r1 v' I8 F, f2 L6 `+ _剑走边锋现金收税
0 T* w' n% k' K+ Q& M
! j5 B! e. L( O杨凡举了很多对付通胀的手段,但是他认为最厉害的方法就是对持有现金进行征税。在短期利率在零边界上游走时,人们选择持有现金将导致零回报。当制造通货膨胀使得实际回报率低于零时,这会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值。为了促进人们消费,加剧通货膨胀预期,最为有效的就是对现金收税。 9 t) d$ c8 D7 B! y7 C3 s

8 N! Q4 K" F* H7 o他认为,对然这项政策可能造成大量的社会消耗,它的成功取决于强制性,如果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来执行,持有现金将遭受损失,人们在政策性的驱赶下又会恢复消费,使经济逐步复苏。 - \  k* q4 u+ N4 e% \6 J0 A
# V+ g. q, K. F% W6 d: @) L
高房价属政府行为
7 M4 K4 y0 r3 B! V9 ~" J/ C0 f( w8 L' U
* _- u6 G/ U5 P- R3 W对于现在房价节节上升,竟然也不代表通货膨胀,杨凡认为政府是希望看到房价继续攀升。因为这样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激活整个产业链,最怕的就是都不消费,没有消费热点,经济一潭死水。
' w! R' ^# j7 {. T4 m; R* h, \: F$ h. `8 I7 U  [. X
他表示,房价不停上涨,住房贷款利率还下调,就是对房价的一种刺激,也是抑制通胀的一个措施。目前由于住房贷款利息(MIC)的降低,服务价格指数大幅下降。如果排除加拿大货币政策对住房贷款降息的影响,服务价格指数则会跃升至2.2%,而且2010年会顺势再增长2%,这就达到了通胀的警戒水平,因此住房贷款降息也是抑制加拿大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
6 L( c& ]  }& K, O: V$ {
. F) S0 a' H" k8 L! K政府营造一种购房氛围:你今天不买,明天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这样即使居民工资没有增长,也会集中财力投入到购买住房上。当然这个上升是有限度的,这个险堵就是不能超越全社会贷款偿还的峰值,如果谁知道这个峰值,就能预测房市的顶峰在何处。 # W5 Q! a% ?- W. Q

# R# A6 B( n$ o8 J/ Z7 D一旦接近峰值,政府会调整政策,如提高贷款利率,提高住房首付金额等手段来给房市降温,不至于重蹈日本当年房市大崩溃的覆辙。
; g! Z# |1 m0 S& W1 M$ O; H, m% x( {' b" Y9 x( X. D
从餐饮业经营看通胀
4 m; _1 O" J" M% D+ |, I6 E6 }- g% H- Y
安河华餐馆协会会长陈勇仪表示,中餐馆就像物价的寒暑表,稍有波动他们最为敏感。根据他的感受来说2009年物价有上涨,但是平缓的,不像2007年和2008年那样疯狂地上涨。他还记得那时一桶菜油从18加元猛增到48加元,一袋面从30加元飞涨到70加元左右,那种幅度实在令人吃不消。 ) j4 v0 X6 L% s6 g) E

/ a5 B0 j6 ]& Q. r8 i中餐馆薄利对通胀 * G( V9 T) C7 }4 t6 Q' P) h# _

" A" u. K7 |) e1 U  r目前虽说由于粮食减产、原油价格有所上升等因素影响,菜油和米面价格有所增长,但都是小幅度增长,餐馆基本上都可以自行消化,不会转嫁到顾客头上,否则等于赶走顾客。如果像2007和2008年那样的涨幅,餐馆一定会提价的。比如当年1碗米饭从1加元涨到2加元,顾客也理解,他自己买米做饭也是这样贵。
& }( H4 d! ]2 X* B0 j2 \/ V9 Y1 s7 y) v' n) c6 _
由于物价变化不定,陈勇仪指出现在餐馆的餐牌印刷都没有以前那?豪华了,就是因为变化快。以前精美的餐牌一般至少用上一年都不会变,经历了2007和2008年的物价飞涨之后,很少餐馆能把价格稳定住而不改餐牌。 ) A  h8 x/ o' |+ f
. p2 J9 O4 f: f% y& V' B" r
中国通胀直接影响中餐馆价格
$ Q9 D1 z; V1 T  n7 w9 m7 P- s( Z8 u. p# A4 `! `
他表示,中餐馆行业与中国物价关系密切,他们使用的诸如雪菜、酱类等罐头类食品,还有调料等,80%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中国如果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话,中餐馆进货成本就会马上上升。加元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从中国进口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5 r" y: u; v' u) v+ I, s4 q$ C3 z5 B9 ^3 U& {
虽说加币升值对餐馆进口原材料有利,但是对加拿大的出口却有影响。陈勇仪以加拿大特?龙虾为例说,原来龙虾每磅10多加元。现在出口成本提高导致海外订量减少,只有靠加拿大内部消化,龙虾价格一下子跌到现在的每磅7到8加元,弄得渔民出海都不愿意捕龙虾。
7 c8 s, h. L2 b. G4 M' h9 `
) T; G% |& K4 u5 I0 h0 a2010年涨幅趋向平稳   E) s2 c" Z9 R, ^  q
# x! j6 K% E+ t9 b# m1 P7 t  X
就2010年来看,每年餐馆人工要涨、地税要涨、水电煤样样要涨,涨价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只不过幅度不会太大。现在中餐馆的营利状况,只能说是从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刚刚止跌回稳,比原来市道最好的时候要差20%。经济危机期间,人们都对未来经济抱悲观态度,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导致中餐馆也面临巨大困难。现在这种状况维持一段之后,如果经济复苏升温,才能渐入佳境。 + P' M2 n5 g. z6 k2 B' R& E

# _2 q/ L" r* F# Q! M他认为中餐馆之所以在全球都可以生存,主要是价格因素。中餐馆的毛利在25-30%,而西餐馆毛利低于40-50%都不愿意做。主要是中餐馆不把利润高低放在首位,而把生存放在首位,能维持下去就好,不会随意离谱涨价。
. _$ I. s6 I  o# t; S8 [3 W$ |( r$ G& ?
1970 1990年代 美欧日曾经齐陷困境 紧随危机后 通胀现魔影
+ q! M- {" u% m; T
+ G4 x# b" U5 g* ~+ J, \( t* c5 }# v在经历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的高增长低通胀时代后,从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在越战升级和政府推行“伟大社会”计划之下,财赤急剧扩大,而美联储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胀因此出现。由于当时全球实行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其它工业化国家如英、日等则进口了美国的通胀,物价普遍上升。
8 \# o% I3 P0 l' j& V, ]
  W* H5 H, k8 A9 g  J; i1969年1月,尼克逊接任总统,决定削减政府开支,同年7月,美联储宣布调高利率。但政策实施不到半年,失业率便急速飙升,GDP增幅却大滑。1971年8月,尼克逊宣布全国冻结薪资和一些生产数据的价格90天,美联储开始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这些措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但通胀率仅稍微下降。 8 |1 \$ S# u8 \) G

  T; O' ~' T9 w( r为规避政府管制,当时美国出现了许多怪事。腾讯网指出,当时肉类加工商把牛肉运到加拿大,重新包装后再“进口”到美国,达到间接涨价的目的;因为饲料价格不受管制,鸡只价格却被冻结,德州一家养鸡场淹死了4.3万只雏鸡。至于负责价格控制的国税局,却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8 l1 w  P; s- ^
% J% ^7 m1 Z6 O* c- [. a6 C2 ^当价格管制取消后,管制对通胀的影响便告结束,到1972年,通胀率大升3个百分点。这一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减少2.9%,苏联到处抢购粮食,造成二战后空前的粮食短缺。1974年世界粮食再减产,全球粮价大涨,1973年和1974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涨幅分别达13.2%和13.7%。为应对食品价格猛涨,美国再次实施价格冻结。但结果是灾难性的:市场上见不到牛肉的踪影,食品货架上空空如也。 & K1 D! r" Z2 h0 o7 z8 ^
* H) j% z" V- ~1 _8 U1 Y, G
两次石油危机推高通胀 ; r  Z5 l) K$ p6 ?8 q% o# O8 x

0 u7 j$ E9 s8 n' k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抗议美国等对以色列的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对发达国家禁运石油的决议,国际油价从战争爆发前的3美元一桶急升到1974年3月的12美元一桶。各国的消费和投资都出现收缩,世界经济步入衰退。
  Q# d# y6 Q; E- ~5 m; P* p8 _4 d* H4 h) L1 L
传统凯恩斯模型预言在经济繁荣时通胀上升,在经济衰退时通胀下降。但1974年全球陷入严重衰退时,多数国家的通胀却加剧。1974年和1975年,美国通胀率分别达10.9%和9.1%。不少工厂被迫减产及裁员,导致失业问题恶化,到1974年已升至9.2%。为描述1974至1975年间这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发明一个新的名词:“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高通胀的组合。
4 E" M$ A' w- Z) U8 o
1 Q" O7 d1 g* r6 h8 A$ Q, @  M1979年,伊朗革命爆发,引发第二轮油价暴涨,从1978年的约13美元升至1980年的近32美元。期间所有工业化国家的通胀加剧,产出增长普遍放慢,失业率普遍上升。1979和1980年,美国通胀率分为11.3%和13.5%,是战后半个多世纪罕见的现象。整个70年代,美国年均通胀率达7.09%;英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仅2.2%,通胀率却达12.5%。 2 o5 I, T' b2 R6 L
4 ?) ]* v2 J" H
整个西方世界陷入泥潭
8 G( M% b2 ~; t4 W
( ~3 r& x! j! {, K4 Z* a不仅美、英,整个西方世界均陷入“滞胀”泥潭,西方7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仅2.4%,失业率却达5.3%,通胀率9.4%。1968至1972年,7国平均增长率达4.3%,平均失业率仅3.2%,物价平均上涨率仅为4.8%。 + n* e$ x4 Z: F0 F: C! T
& N" x8 {3 c% ^3 o$ ?! G: \8 v! P
1973年至1975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危机从英国开始,扩及美欧日等国。最初两年内,西方10国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倒闭12万多家;股市行情惨跌,其中英国股市跌幅高达52%;1975年失业人数达1500万至1800万人。1974年至1975年间,西德通胀达11.1%,英国达43.9%。由于滞胀加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的打击,使得1973年至1975年的经济危机比二战后至1970年代前的危机更严重。 + ^. D& a8 Z0 m; X  v

, k( L7 {& V( [1990年代初危机 二战后最重
' i9 b- w9 }" m" n. u  }; r4 w8 V$ s6 F; I
通胀总是经济危机的伴生物。虽然1983年至1990年全球经济一度回升,但自1990年7月后又陷入新一轮经济危机,至1993年才先后走出困境。在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三次世界性严重经济危机,其中1973年至1975年的危机以滞胀为特征,1979年至1982年情况更糟;1990年至1993年则是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3 J9 X  Z# J* r, U( \0 c9 I5 |9 Z* g

& j% R4 Y% |  w1990年起,因雅尔塔体制解体对德国和其它欧美国家造成冲击,发达国家间经济矛盾加深,而新兴工业国廉价劳力和产品形成强有力挑战等因素,美国率先步入危机,很快波及加、日、欧等国。1992年底美国走出低谷,而欧、日等国仍蒙受严重阴影。1991年,西欧破产企业高达17.9万家,1992年增加到22.2万家,失业率达9.4%,欧共体国家债务高达3.8万亿美元,占GDP的62%。这次危机中,德国深受提高间接税、紧缩银根政策和高利率的“统一经济”之苦,是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美国被“债务经济”拖累,日本则受“泡沫经济”折磨。至1993年,在美国率先复苏之下,各国方陆续走出泥沼。 ' s2 m0 \, J. S& O7 d( A/ |

- J7 m. S; Z. b! s加拿大通货膨胀简介 9 v  _" G) q6 ?. ^: }, }& p' h
, ]& O5 C4 L# \* z0 B3 c
加拿大从1991年才开始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基石,主要的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这个指数在1990年为5%, 1995年为2%。 & U+ p) H1 ]0 D; N

; O6 Q7 N3 C; L$ N! Y4 I" U( K0 k& @在中期内保持物价的平稳是加拿大的政策目标,力图把通胀指数控制在1%到3%之间,央行把2%作为风险线,一旦到2%就会着手控制。在过去20年中,总共出手过四次,分别是在1993年、1998年、2001年和2006年至2011年底。
8 \+ ?- E$ X( M  g& [+ n0 w6 g
: F) W0 N( L, o- d当需求过旺的时候,央行通过提高拆借利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成本,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反之则促进消费和经济的活力。
9 P0 [4 M' T2 ~  R- i( E& _8 j; V2 ^  _( V) g* f. _9 k8 g* g3 h% A2 i( c
加拿大央行在今年1月份宣布,2010年全年隔夜拆借利率为0.25%。央行的报告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加拿大的金融环境良好和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对今年加国和全球的经济形势看好。尤其是加拿大本土经济今年将会非常强劲,今年预计增长2.9%,2011年预计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长3.5%。 - t. h( {, i" _8 g
: R6 f/ g/ I- ?# P8 x/ Q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 H0 O& v9 F1 C5 k* p2 y+ T- z0 v9 D$ f1 n8 ?
涵盖了加拿大居民生活主要的消费价格,当然还有很多价格指标,CPI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数,因为它应用的比较广泛。每个月对全国600多种商品价格进行追踪,涉及食物、房屋、交通、家具、服装和娱乐等。每个项目价格所占的百分比,是按照居民对其依赖程度所定。比如大部分人花在食物上的钱超过服装,因此食物价格变动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远比服装价格变动影响要大。 0 N% T, V- P0 _0 ~6 r

: A9 Y& S7 x+ G! u# K! k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都有一个基数年,目前的基数年为2002年,基数设定为100。这样计算2009年CPI为114.1,意味着在2002年你需要花一百加元购买的东西,2008年需要付114.1元。加拿大央行的网站上有一个通货膨胀计算器,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从1914年以来的通胀情况,可以从中感受到购买力的变化。
& m- R6 Z2 U1 T* x$ R; D
4 _7 k1 ^. P, l& a* K6 j加拿大央行调整货币政策主要是参照核心CPI,其中包含8种主要消费价格,包括水果、蔬菜、汽油、燃油、天然气、住房贷款利息、城市间运输和烟草价格。
9 o: e- E, Y9 f3 ~. w0 k; O0 E# }6 m4 M1 ?! g
加拿大通货膨胀最近30年最严重的纪录是1981年的12.5%,自从1991年以后一直维持在2%左右。在1974年的时候达到14%,1979年的时候达到13%,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形成通胀双峰。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知道通货膨胀的厉害,觉得通胀率一直很平稳,对此也就不太关心。 % L& k% a6 o( w& d/ X1 \( o( q& V9 C

: t8 e  _- b8 Y+ _60年来通胀指数
2 v4 v. b+ _* p( _9 d$ I9 x
0 o5 N# W6 u2 S* N; i' q# h《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利用加拿大银行提供的通货膨胀计算器,得出了一组有意义的数字,显示从1950年至今每10年的通胀情况,每100元相当于2009年的购买力。 " S, K3 r+ d1 T% |( A. v. G

8 J4 M9 E) f) ?; |5 c/ w2009年 3 [! i8 ]5 c' @% `- E% m
1 J1 I+ w5 w1 L6 W
1950年100加元 889.92
+ x+ X8 H% P+ }5 ]1 C5 @- A% R* G& d  j3 D4 G9 ]3 {
1960年100加元 731.21 ; O3 n, U2 ]1 X% ]

6 A: ]* }) \- B7 b: b7 V$ i$ j1970年100加元 565.52
( a. P* y" d. j+ f; ^0 v; P* H% g% s9 a% t9 M
1980年100加元 248.48 3 C# L$ Q0 d' ]) r* V9 e" m

+ [+ o  y- v6 {% g+ _! P$ }  F* Z1990年100加元 143.68
! W8 Z; g$ S% r! Z* e- v, P: `. x, R# I" w& A+ _
2000年100加元 118.7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3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就是有点看的糊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2 05:58 , Processed in 0.08735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