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琳达的到来,确实可谓花园的一朵奇葩,她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女性情结”,是那般的坚定与无畏,或许可谓另一种意义上的女权运动吧:要求重视女性的美,那种跨越年龄限制的美。她的态度倒是有些尼采味道了。至于她所说的“天人合一灵欲合一意境”,确切的说这应该属于两个意境:“天人合一”的意境和“灵欲合一”的意境。 4 D5 L& d' {$ V% M( N/ a' v6 i; O
“天人合一”大多是一种静态的感觉,在人体艺术中,给人这种感觉的作品还是蛮多的,我至今仍记得一幅,印象清晰:那是春天的半爿山坡,那上面满是盛开的正盛的油菜花,其中一位女子,面朝朝阳升起的地方,迎着柔和的晨风,她的背面以一定侧面对着观者,全身上下,只有那双手擎着的一条红色绸缎,有些像贝琳达身上披着的那种,那绸缎迎风舒展。整个画面由朝阳的柔和基调和金黄的油菜花宛若罗丹雕像般莹润的女体象征着的生命活力组合而成,让人看后而忘俗,心生一股虔诚,仿若在接受神圣的洗礼一般。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其中蕴涵着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哲思在里边。' B: D5 s! s @' E
而“灵欲合一”则常常用来形容那种彼此间发自灵魂深处的一种爱情状态,也许就是贝拉在她的小说艺术世界里所追求的那种吧,内涵较前者窄狭,你可以说它包含与前者,也可以说它与前者无关。前者的艺术内括要比此广泛的多。若说是要追求一种天人合一般的灵欲合一,也是有的,只是这种状态下,凝结着的感情就是源于个体感受又超越个体感受了,是一种宗教性的体认了。贝琳达有这种追求很好,我忠心的祝愿能早日将这种追求实现。+ ]- j& D3 A& V# y! F
另外要声明的是朋友在发表自己给贝琳达的回帖时,希望能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语,要与咱这个花园的风格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