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在这三部中较为突出,这个作者在国家民族背景下写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的命运,眼光超越以往宏大叙事,具体处理有偏激可斟酌之处,但感时忧国,激情磅礴,且有理性思考的深度,叙事中有忧愤深广的力量。老旦这个形象是站得住的,粗、俗,但他的命、他所处的世界大概也不是那么温文尔雅。! Z9 q, P) S: c3 s3 u( o
近几年,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等作品的走红,“红色草莽”变得异常夺目。他们出身贫寒,行状粗鄙却心智颇高、桀骜不驯却心存柔情、胆魄过人却进退有度,其貌不扬却屡创传奇,俨然乎“巴顿”的中国版或曰中国农民版。相对于“红色草莽”人物系列,《无家》中的老旦及其军旅生涯,显得煞是“另类”。如此密集且强悍地正面展示“国军”麾下的“战神”与“军魂”,要想在当今的读者面前,获得足够的合法性与审美认同感、英雄气与传奇性,颇为不易。在这一向度上,作者成功地调度了五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学资源:其一,国家立场与民族大义、民族情感与民心向背基点上的军人操守;其二,根植于民族道德传统的人格力量与个人品质;其三,或许只有在战争等天灾人祸所铸就的极端环境下,方得一见的人际关系、情感纠葛与人生传奇;其四,依托于特定的地域民俗和社会阶层特征,人物的种种浑然天成的人间烟火色与血肉特征;其五,极端情势下的传奇般的骁勇,与常态生存环境下的被坐实的弱势群体属性,集于一身且两相映衬的人物定位。这些艺术调度与处理,作为一种艺术合力,强有力地和贯串始终地支撑、印证一个个人物的选择与作为,相应地,他们也便在读者眼中,逐渐变得真切感人,可亲、可敬,抑或是——可叹、可怜。1 b# ~$ i1 U. p# B+ B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