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3)  鸡蛋( 0)
|
国内手足口病的严峻形势还没有解除,甲型H1N1又开始闹得沸沸扬扬。一句话总结国内的形势:草木皆兵!& o" a. l% D6 b+ ^8 g
2 d1 \, \+ V/ }0 Q0 W我12日晚上出去玩,穿短袖在沙发上睡了1个小时,因为怕着凉我早晚都带一件外套在身边备用,一起玩的哥们到我的外套来找烟,也不帮我把衣服盖上。(换个女人在身边,肯定会帮我盖上衣服,就没有了下面的故事,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建议我等光棍们赶紧找个女人来关心。)当天夜里回家就感觉感冒发烧了。秉承加拿大医疗的方针:遇病主要靠提高自身免疫力,多喝水。这招以前在加拿大好用,回国不好用了。第二天坚持了半天,不见好转,所以吃了点药,体温正常了。结果傍晚体温又上去了。* f! {7 ^4 g, k7 [8 ~$ W
& f4 ]2 i7 Y- U; q按照以前的经验,我发烧打个点滴会很快正常的。赶紧去打点滴吧,早日康复,以免被更多的人误会。咱这人老实,前前后后什么时间从加拿大回来,为何着凉,吃了啥药,等等全盘告诉医生,医生好像对“加拿大”这个词最感兴趣,给我的感觉那医生就要上报,隔离我,没有办法我多次强调我3月底回来的,帮医生算了算回来都1个半月了。最后打了点滴,点滴还没有结束体温就正常了,医生也放心了。* s& s7 {; x) P0 @* \
& }" I6 L3 ?7 _; t9 L昨晚打完点滴回家早早睡觉,睡了个好觉,今天起来感觉什么都好了。我仍然继续吃药控制,以防反弹。今天一直坚持测量体温,体温都完全正常。
( p% D! K2 b7 ^2 z* G4 x, @2 F# a
d7 ]1 P/ q2 h* l+ u( F+ e$ i插曲:“发烧”+“加拿大”这两个关键词,绝对强烈的感官冲击力。有朋友要我直接去医院接受隔离。NND我告诉他们我3月底回来的,在家都一个半月了,医学观察也不过才7天,我TMD都观察了好几个周期了。刚才医院的朋友给我电话,问我发热怎么样了,因为他们医院已经隔离了一例前几天从加拿大回来的现在发热的患者,还在医院里隔离观察,标本要到今晚才会有结果。祝福这位,但愿只是普通的发热感冒。
8 `' ^1 z- x) G" Y8 I) L; B
& k/ m* r6 T h7 l" G: T再说那个从加拿大回山东的留学生已经确诊为甲型H1N1病毒患者,这个孩子被好多人在网上骂:知道自己从疫区回来的,有病状了还到处跑,居然还坐火车。铁道部出来证实:火车上和车站没有接到该患者的病况报告。这么说这孩子是自己在火车上跟济南的卫生医疗机构联系的。摘自新闻报道:5月10日20点,患者自感发热。5月11日下午自测体温39℃,并伴有咽痛、头痛等症状。5月11日19点25分,患者乘坐D41次列车离开北京,当晚22点35分抵达济南。患者于21点49分在火车上主动与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很多网友猜测这孩子知道自己的问题了,就想回家去治疗,快到济南了才联系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害了多少人?是不是非常的自私?这个孩子又被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小留”后面的上纲上线的话就不说了。) L( h! N* ], J x1 E
; ^+ _3 _- N1 p7 G
这个期间回国的肯定会有人另外的眼神看你。不信你试试回来后,身边的亲戚朋友怎样对你?估计除了见到父母外,其他人都在有意无意的躲着。没有办法,国内就是这个现状--草木皆兵。是好是坏,不去评论。还有带孩子回来的,国内儿童的手足口病也很严峻。慎重!
) ~' M; `6 `7 H8 C
0 l, t& u+ V0 J @我这几天发热,主动减少了外出活动,主要原因是怕别人烦你。因为我是“发热”+“加拿大”。在家实在无聊,把之前的一个帖子修改,增加了新内容,又重新发了一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