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我们为什么会发烧?
1 g' }4 P6 m2 m8 e0 d3 U) ?# s- s) L( `* B2 h+ T
·方舟子·
* t8 G* W: C0 B! t8 s/ t# i2 t# B7 o. d: k( O. c" Y2 ~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会感到头痛的一件事是,美国人还在使用绝大多数国( x' b8 ~. ?( s0 B; W, k. N4 P
家都已抛弃的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设定非常古怪,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沸点
: D. O% W& O8 S定为212度,中间分成180度,不容易记忆和换算。华氏温标这一古怪的设定是历
4 k$ V/ D1 m1 Q7 j2 g' o史的产物:德国人华伦海特在1714年发明该温标时把冰、水和盐的混合物能达到1 s& l6 W8 s [3 }. p7 b0 {& F
的最低温度定为0度,把健康人(据说是其妻子)的体温定为96度(后人将其修正
3 |5 k% D% X7 `8 N, l& H! n为98.6度,即37摄氏度)。
0 N8 X2 }( ?% m; M
1 s9 l1 p, {3 E: K 华伦海特如此设定,显然以为健康人的体温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其实不同的& G# ~) r4 [. c
人的体温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态下
5 U8 Z c4 u- V \. S' r的体温也不完全一样,甚至一天之内都会有变化。在身体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也
& o6 {& ?; C3 B$ d$ P% T% d不一致。口腔温度在36.1~37.5摄氏度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腋下温度偏低
( N7 u% g+ G$ I7 G( p+ Q4 W约0.3度,肛门温度则偏高约0.5度。
- ~# V+ W- Y/ s% l, u0 K6 ^$ N* ~5 i2 I3 o8 _
所以体温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定温标。不过,我们既然属于恒温动物,体温的
1 \1 q$ M9 f" y变化还是受到了严格的调控。这个调控中心位于大脑内一个叫视丘下部的区域,
( }0 ?# _. T- c! a% n& |它通过两个途径收集体温变化的信息,再发出升温或降温的命令。一个途径是从
3 N4 J( _0 w- c7 {皮肤上的热、冷感受器送来的信号,这些感受器极其敏感,只要温度升高0.007摄
4 ~; F* \ N5 U7 A* i& C# ?1 |氏度或降低0.012摄氏度,它们就能觉察到。另一个途径是直接感受流经视丘下部
) X* J7 J7 L3 |0 \# W0 V8 i5 j9 s* A的血液的温度。如果视丘下部觉得体温过高,就会发出信号,让身体做出降温反3 V& u: F( j# ^! l" U
应。体内热量主要是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减少新陈代谢就可减少热量的来源,
& b1 F$ z6 z* @让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则能增加热量的散发。反之,如果觉得体温过低,就会增
/ M1 t( p- f) @6 A$ X加新陈代谢制造热量,让皮肤血管收缩,或用颤抖的方式让肌肉运动产生热量。 / Y5 g. k) i( K6 N' A
5 Y+ \7 y" {- Z' D2 L6 _* j 有时体温会高到超出了正常范围,这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发烧,生病了。其实
3 M. O. F% Q9 {. d1 y g# t发烧本身不是病,而是生病的症状。有很多种原因能够导致发烧,最常见的是病; y; y: y2 K+ g+ D, M F
菌、病毒感染。这些病原体进入体内后,引起了一连串反应。它们遇到血液中的
5 L Q1 d+ ^" s7 m: \- f; E7 P% W5 f巨噬细胞(一种白细胞),刺激它释放白细胞介素之类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 a, U6 y3 D. L& A! l
子随着血液循环到了体温调控中心,刺激那里的细胞释放出前列腺素E2。前列腺
8 m+ S4 g6 n5 j$ j" F; uE2会使感热神经元的放电速率降低,或者说,把“正常体温”的设定值给调高
: `* n$ f: b, [$ N$ O( H了,让身体觉得体内热量不足,于是就要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肌肉运动是增加
: a1 z5 e# c8 G/ x产热的一种快速方法,因此发烧的人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
! B1 \0 g6 f, D) q血管收缩,那里的血液被送到体内深处,因此发烧的人会觉得发冷。扑热息痛
7 H/ u# Y# i" `( e6 V( N(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等药物能够抑制前列腺素E2的
; ]( J7 V# T' n6 ~1 m6 N合成,因此它们是很有效的退烧药。
/ ~9 \7 S8 @# {7 H
2 i! i5 d6 b* z) [$ e 吃了退烧药,或者病好了,烧退了,体温设定值恢复正常,身体要把多余的7 o% _& O3 ]; r# ^8 T
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出汗。所以退烧会导致出汗,但是许多人却倒因为果,误以6 @2 b" s* h0 @$ b7 B8 a
为是出汗导致了退烧,因而在民间流行着这样的土办法:发烧后多穿衣服、多盖被3 |7 A v+ X* [5 a, X- l4 o
子,捂出汗来病就会好。6 W: K T4 V8 I% S: s
2 Q5 N" w) M% ^9 p( @- j# H5 M 由此可见,发烧是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产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哺乳
: c) Z9 x+ S* d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在感染了病原体后,也都会) `4 z S4 d/ T/ o) X- Y* s
出现类似的反应。这不能不让人猜测,发烧是否是进化而来的一种抵御病原/ ^1 m* [$ O% ~* j5 ?
体的有效方法?它在总体上对身体是有益的?; u2 I2 B) p9 ^
, [+ i9 X) g9 D$ c1 R 理论上,体温升高能加速某些免疫反应,比如能加速白细胞的增殖和运动,
" z2 K& E0 X! w! h. f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并能抑制某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等等,
4 m: {+ i, [' J. I5 S这些都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动物实验支持这一猜测。让蜥蜴感染病菌,体4 k6 m2 A2 R) ?0 u; W! O) s
温较高的,则生存率也较高。人为升高老鼠、兔子、猪、狗等哺乳动物的体温,
1 H: G; j/ z4 r" O% U* {发现它们对某些病毒、病菌的抵抗力增加了。初步的人体临床试验也表明发烧- |3 X! N: n! J9 N, W7 \
可能有些好处。例如,小孩患水痘,从发烧、出疹到完全结痂,大约要1周,
8 d. {! H$ g9 K$ I- n# V q6 [" L如果用扑热息痛退烧,和用安慰剂相比,这个病程要多一天。成人患普通感冒
' B# y p% X) x+ s, ~1 \. T6 Z后服用阿司匹林,鼻涕里感冒病毒的量要比服用安慰剂的人多。
6 W, w8 W" W. a+ N$ ~! ^
3 x( B% H. E8 |. o( A! _9 w! D! O 当然,如果体温过高也是有害的。如果是高烧(肛门温度高于41摄氏度),
+ U; u2 n( ?# m( n6 m3 [: w2 p+ V会对细胞、组织造成损伤,也可能导致身体丧失了对体温的调控。当体温达到# H1 B* c& g9 L1 B# { J9 |
42摄氏度时,感热神经元的放电速率达到了最高锋,感冷神经元的放电速率则
" E$ P+ t2 y. W( h* V% R跌到了最低谷,无法对体温做进一步的调控。因此一旦发高烧,会很危险,必须3 y1 x# |$ y+ c3 v3 I' R* N* F
立即采取手段让体温下降。
' c5 _( k, }1 p7 A% I2 y
9 v: ^7 h& R( W, [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发烧,却未必就要急着吃药退烧。在通常情况下,吃退烧+ a, u3 x/ g. g5 e
药只是让病人觉得舒服一些,无助于身体康复,反而可能还会有所延误。至于9 v1 R# F8 X! N; ] E/ \
“XX退热颗粒”、“XX清热颗粒”之类的传统药物,连是否真有退烧的疗效都很
l, E1 g8 c0 ?$ R$ K1 }' Z3 B/ U值得怀疑,服用它们更是有害无益。& M3 b/ m& b9 K/ i/ r% w, @! S5 s
1 M; Z* z$ ~- i5 X1 w2009.3.23.+ s+ d( t) n2 \/ w
0 }5 h% m% _2 v, d8 t
(《中国青年报》2009.3.25)0 f8 s$ Y4 \+ F7 y
http://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fever.tx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