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4|回复: 11

zt: 中国房价真相:银行疯了、房奴也疯了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加国无忧 51.CA 2008年12月25日 10:06 来源:大陆论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4 _  h5 X0 G: c" E; M! b3 ~  一炒家去年购一处100平米的商品房,开盘价5000元/平米,房屋总价50万元。贷款8成,首付10万。几个月后,他们将房价炒到了8000元/平米。担心没人买吗?他们根本没打算卖!--他们将房子卖给自己!(当然是以另一个人的名义)。这时房子总价是80万,贷款8成(64万),首付16万,通过转按揭(或提前还贷方式),他将房子卖给了自己,并缴纳差价的所得税。 5 O; N5 `/ {/ M) \  @! R" H) G- f

- p% ]! q) H/ S7 s4 B  这时侯,让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结果:这个人赚得房屋差价 30万(因为是用银行的钱还银行的钱嘛),减去第二次的首付16万和一点点所得税,它已经干拿了14万。而这时候房子还在它名下!它现在唯一的负担是要还 64万的贷款,加上利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这有什么关系,大不了还不起贷款,银行把房子收回去呗?!它还是干赚14万啊。如果它还能找到买主,即使以第二次的成交价卖(通常还会高,它会给你看购房合同上的买入价),那它至少又拿回了第二次的首付16万。那么这一轮下来它就净赚超过30万。当然,这中间会发生一些交易费用,但比起房价是微不足道的。 ) X* m2 P, Y4 g
  e8 U7 B, I6 I6 {7 R  C
  问题就来了: : ?+ A& a' d9 O6 W

! j0 V& @! j; h* |& C  一、它们能把房价炒到那么高吗?
3 h( ~$ `5 d( |; _, S4 r( t! V
, H* T9 v& {3 v1 I  答案:能。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自己主力参与这项勾当。一般而言,开发商在正式开盘之前会有一个内部认购,通过这个内部认购,开发商了解大致有多少真正的购房者。根据一个并不复杂的算法,它们知道房价炒到多少还有真正的买主,它们以此决定可以留下下多少套房子来进行安全炒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至少可以赚到到卖给自己的那一轮炒作的金额(对应上面的14万)而不漏出马脚,这是因为有真实的交易将这种假交易掩盖掉了。在这一轮中,直接的受害者有两个,一是后续购房者,一是贷款银行;前者要以比先期认购者高得多的价格来获得一个栖生之地(其实到现在,先期认购价也已经炒上去了)他们从购房之时起的大半生里被开发商及炒家带上了一付沉重的锁链,步履蹒跚地走在人生路上,他们这一生都被奴-役着;而后者(银行)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炒房者没有能力再次将房子转手到真实购房者,那么这就造成了一笔烂帐--炒家(开发商)已经从银行拿走了大笔现金,留下无法转手的房子,更为重要的是你没有任何办法去追回这笔现金,因为这个过程是看起来合法的。森豪公寓虚假按揭金额6亿多元被揭发,不是因为炒作太狠,资金量太大,而是他们将炒出来的资金移作它用导致烂尾,如果他们将巨额骗贷款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这个楼盘完工,这场炒作就会安全地被屏蔽,成为房价攀升的又一支看不见的黑手--大家只看得见房价飞涨,看不见多少财产落入开发商和银行官员腰包。 0 q. L( A3 m+ R% n3 i
" a2 [6 L- U! V7 B
  二、银行人员有这么傻吗? / C, D5 o' k- n3 j/ X4 L# Q: A! |
7 c6 r2 v4 k2 m3 Z+ B* [) m
  答案:没有。原因在于,开发商与银行内部人员有可能勾结串通,而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或在参与着分赃--中国的地产商是知道怎么喂养他们的。因此,根本而言,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向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某些官员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 Q# m+ j4 b( p5 r! T
6 _5 p" `/ G/ W' q) a/ h
  三、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事情? & K# I6 U* F( l8 S7 q
' K# A3 k4 G/ W4 N/ }: y" m2 ^" \
  答案:贪官。中国各种古怪离奇恶心伤感愤怒无聊无奈的事情,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说得学术一点是人事制度。在中国,说无官不贪,虽然有些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原因就是,没有先期投入,你根本当不了官。既然下血本爬上去,有不贪的理由吗?法律,在我国有时候是个笑话。法院也是go- vern-ment官员管啊,你不围着他转,明天你就当不了法院的官,而这个法院的官位是如何得到的啊,不言而语了!所以说,在这个人事制度下,贪官的温床就形成了.而银行官员直接面对金钱,更具有了吸引贪官的道理。谁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最气派的都是银行和税务,不要说在里面做官了,光能混进去就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 ^' Q# c7 Y& \7 C# ~/ m
. @7 [9 \, c- A/ F! }% @& ]  L% t  D  四、房地产对国民经济有推动吗?   }' F* S' l1 g- D# h
6 V& Z4 \, Q1 Z4 U
  答案:有;非常大。开发商/炒家和银行将房价炒高,虽然导致房价奇高,但人总得有住得地方啊?!为了买房子住,大家只能拼命工作,客观上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虽然发展了,创造的财富的分配严重错位:广大拼命工作的百姓发现挣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攀升速度,在国家一片经济发展叫好声中,人们憔悴不堪,早年白发。他们茫然地看着不断攀升的房价,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地产商和官僚正一点点地榨取着他们的汗和血。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77)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潜规则,就看看你能否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楼主说的都是真的吗? 开眼界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8-10年我的同学就有这么炒作的。而且不是炒一套两套,而是8套10套的炒。 而那个时候,我们才大学毕业没几年。
. J' T* A# U: _$ q2 Q5 W( ]7 g- E& f1 |: e% C* A# Y
触目惊心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 @, P& j' X" w# z" V" S0 U
“大不了还不起贷款,银行把房子收回去呗?”还有其他负面影响吗?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7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开眼界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7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也按这个方法在加拿大炒房行得通吗?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就有朋友是这样做的。5年前买房100万。首期付20万。10年按揭,月供8千。一年前转一另一家银行,换成30年按揭。现在每月供1万2千。他从中套现现金100万。因为房子的差价。如果他现在不想供了或供不起,银行收楼。那么他赚了现金27万2千+白住了5年。如果他把房转手卖给别人,赚得更多。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今非昔比 于 2008-12-27 12:27 发表
' }0 R# y3 w$ b, K5 J! k& Z我就有朋友是这样做的。5年前买房100万。首期付20万。10年按揭,月供8千。一年前转一另一家银行,换成30年按揭。现在每月供1万2千。他从中套现现金100万。因为房子的差价。如果他现在不想供了或供不起,银行收楼。那 ...

# K& [% L7 k$ n: W3 I" Z; }% [8 W1 O* C8 n  P9 N
本人数学不好,再请教。你朋友月供8千,供了4年,已经花了38万4千,加上首期付20万,就是用掉了58万4千了。之后换银行,每月供1万2,我就没看懂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3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基本是扯淡。中国房子的刚需还很大,特别是大城市,有很多人在眼巴巴等着接手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6 19:49 , Processed in 0.173812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