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4|回复: 0

五蕴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1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一、五蕴:
& T9 o- m, [% Q: C4 x0 v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梵语:स्कन्ध Skand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 j4 G: p7 C9 G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5 @" x9 l0 u1 C4 c- S9 I7 R5 l2 t( E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3 l6 x  _( {- f- D" l! e; _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8 W6 E8 x7 G' o! N0 C; u4 P% z6 n" W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y# R3 Q' V: u6 v' _5 q- q% f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8 18:48 , Processed in 0.1152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