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4-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国崛起,14亿中国人民感谢你“CNN” -(网摘)
博客:渤海之滨的涛声 - 时间:2008-03-26 - x% M& X3 r" r5 c6 E- y& t+ x5 K
8 S. i" y4 @' U3 d7 E% C (一) ! ]/ D ~7 V! z' ?! k
2 T4 l6 Z; h) a6 R
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在首都加拉加斯指控:美国是煽动西臧暴力的幕后黑手,其直接意图是破坏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根本原因是美国无法忍受中国崛起,千方百计设置障碍阻挠中国强大。
1 h7 K* @1 ^& ]# A6 |. h0 _
7 N. h2 r6 _7 X# z- ?0 w查韦斯的话也许有个人主观色彩,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与这起事件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在其中所扮演的卑鄙角色。
) ^& v, B) R& H3 v5 T/ F& H( n% t5 R
随着事件逐渐水落石出,宣传战线不见硝烟的较量也在激烈进行,但可以看出,这次西方媒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无耻谰言被揭穿后,显的非常狼狈:3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中华网网友发起反对CNN往上签名活动,一呼百应,群情激昂;接下来两天,在大陆各大网站论坛的呼吁下,“CNN”逐渐成为2008年第一流行语,根据汉语语发音,这三个大写字母被赋予了一个很精悍、“很暴力”的响亮短句:“草你娘!”令广大网友大喊过瘾,甚为解恨!这场媒体战朝着西方野心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快速发展。
& p; U0 c1 O9 Y" _
. }2 k5 A: f0 K" L; x毋庸质疑,这次啦萨事件和CNN等的歪曲报道出乎预料地大大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警觉与厌恶。原来在中国青年心中有良好声誉的西方媒体至少在中国是信誉扫地了,这是西方反华势力在这次事件中的最大损失!西方势力分裂中国的企图反而加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是他们万万没有预料到的,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啦萨事件如同当年的中国大使馆被炸一样,表面看是中国的损失,实际上西方损失更大!他们损失的是中国亿万青年。现在大多数中国青年已经熟练地把西方人的先进技术文化跟他们妄图颠覆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区别的很清楚了!损失大的还有那些列强圈养的,他们上次大使馆被炸时为主子开脱甚至叫好,就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人所鄙视和唾弃,这次又是如此表演,让大家更加看清他们的委琐真面目,确实好的很!真心希望他们继续表演,让更多的中国人欣赏! 2 {6 C Z5 S4 X+ ~4 \" E& b( M c2 i
; ~( z$ Y8 N; ^: F) b* U
这肯定是CNN的老板在为这家新闻机构起名时所始料不及的,也是驻华记者恶意杜撰新闻时没有想到的!
8 \% l t& Z$ F3 ~2 k- S9 U# k9 u0 R0 p6 i' g% Q. X! W! Q
(二)
* j- O8 s: y( u; _中华民族是一个经过几千年发展逐步形成的生命共同体,汉族以及55个少数民族是这个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xizang独立”是一个由达癞“流亡政府”、印度、美国、日本等敌视中国的西方集团炮制的“伪命题”,是一个荒诞不经的谬论!
* r# f. v" I, v9 p" _1 v) g
& O$ n5 {# L; ^" R, D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时下的中国青年中,多数具有忧国忧民意识、强烈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们为祖国百年屈辱史而郁闷,他们为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而自豪,他们对敌人嫉恶如仇,对祖国恨爱交加。恨是因为不满意仍然落后的现状,爱是因为人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 d+ g; v8 f2 f+ A
' G- h/ S7 F# n1 H3 [3 l0 t
年轻人是一个古老民族复兴的基因载体,他们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实现大国崛起的生命基础!这次西方媒体的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的丑露表演,不仅没能争取到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民心”,还被人洞察到了其唱衰、分裂中国,阻挠中国复兴强大的险恶居心,以后再披着“民主”的外衣,“爱你没商量”,主动关心中国人的“人权”,恐怕就不太容易“取信于民”,其损失可谓大矣! 0 x# ?: H `- m2 z! C0 { D$ b/ }
5 p5 G! s, O/ o& ~1 @& H$ ~& f(三) 6 e4 f3 h5 \, S$ b3 u
古今中外,大国崛起都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剧烈调整,各种势力的重新组合是一个痛苦的历史过程,其间必然会有阻挠和障碍,会有形形色色的挑战和破坏,必然会有流血和牺牲。
+ A$ H. q" A+ y, F) Y9 K8 W* { 没有挑战的国家不会崛起,会堕落! $ y4 s6 f4 [0 p* u
没有挑战的民族不是荣耀,是耻辱! # Q' Y9 p" k: }* J
1 P- Y; @/ n2 \3 p' C汉初,田横五百壮士战败后退据海岛,他们宁愿轰轰烈烈自杀,绝不屈辱苟活一天;宋末,节节败退的南宋皇帝兵败崖山血流成河,从皇帝到大臣、从将军到士卒,他们宁愿纵身跳海,绝不愿落入贼手!……….膘骑将军霍去病千里奔袭封狼居胥,少年祖逖挥师北伐击楫中流,民族英雄冉闵崛起于乱世、挽大厦于将倾,无不深刻说明:虽然社会从来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公平,但华夏的民族精英即使食不果腹也从来都“位卑未敢忘忧国”。
! Y3 ]* _/ `6 m
# |7 o9 p' p" K近代史上,有两位人物的死始终令我痛心不已:一是赴日留学生陈天华(湖南新化人,为抗议日本政府对华政策跳海自杀);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为唤醒国人麻痹的神经而杀身成仁)。是他们是我看到,无论政治是否清明,华夏族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忍辱负重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 X( D; q4 U( Y/ J. H/ G' y* y! r' M4 [: `; E
这是炎黄甲胄的宿命,也是华夏族数千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 n; @3 d5 Z0 S7 a
b+ r# U2 R1 f: i2 h# j& c
/ I6 k% ?* l# N; o b5 E(四)
, T8 g) u- K/ V% V, w四大文明古国均出现在经常泛滥的大江大河流域,并不是偶然的:经常性的洪水泛使居住在这些地区的部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提高了生存能力,最终在各部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圣人深悟此道,遂总结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千古名句。 9 N9 Y' Z1 {& t' T4 d3 t
4 s! E0 B' c+ F: a' ]" [2 f6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由于中华大地上接连不断的各种挑战考验才使得今天的炎黄子孙敢于面对一切强敌。 当一个民族再也没有了激情,当一个民族已经麻木得没有了爱和很,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昂首自立于世界东方,多次东山再起、绝处逢生,就在于这是一个有强烈危机意识的民族,这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于拚命的民族! & g5 @: H% ~# x1 ?3 a/ e7 l. u' |3 ~- @
, ?4 d# u* i# z1 F$ n1 f8 t“疆独分子炸南航飞机”、“藏独分子杀我同胞”、“陈水扁恶毒叫嚣”、“布朗会见达癞刻意挑唆”......统统见鬼去吧!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迟早会一败涂地。
3 ~# h: f2 S( y! }! b$ G
9 T( Q5 A9 {! D# `要崛起就要敢于面对挑战,就要敢于做压倒一切敌人的强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挑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华民族历史压力最大的时期,也往往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身临绝境的时期,也往往是高歌猛进的时期。
: h, z+ v0 W0 r' p1 a2 c
, k3 B! {0 \9 b! P5 i8 R \8 P在强者眼里:弱者和被淘汰民族的文化从来都是垃圾,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民族意志的竞争,没有超强的意志绝不会有国家的复兴,更不用奢谈军事上的直接对抗。
! T) y# ?# T: x% ^, v0 t
# v3 V+ p/ c( s. t拥有超强意志的族群,即使一无所有,终究走向强大;意志涣散的族群,即使风光一时,终究走向消亡。有梦想的族群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千万不要死在自己挖的坟墓里!
$ S5 i- x2 c W, X7 p- L1 O( F3 H! L3 \3 i1 `: g" p
内乱分裂,是民族生存的一个严重威胁,因为在民族之林的残酷竞争中,内乱分裂必然导致强敌入侵与外来势力的各种不正当进入,从而最终灭亡这个民族的文明生存方式。
0 b: Q R, P J% G4 h8 n! ^$ i1 W( y* t. _" w
(五) + [. @* x% c) \: v. {
民族的灭亡,虽然不一定是全部个体生命的集体毁灭,却是个体赖以存在的文明根基彻底湮灭,使灭亡后残存的个体生命丧失精神创造力与传统生活方式,沦为精神乞丐,成为行尸走肉。 T8 c; p; h T% a8 c% G" Y6 p; J7 b I6 @8 V
+ R$ m$ a0 T; I% A9 J7 `, {5 b
惟其如此,民族的内乱分裂,绝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灾难,更是每一个体的灾难。某个民族如果发展到以国家生存形式,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文明已经成熟。从此,国家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形式,成为这个民族的外壳与灵魂,国家的兴衰荣辱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命轨迹。从本质上说,民族的分裂内乱所侵害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国家形式,通过对国家形式的破坏而消解浸蚀民族生存能力,从而对整个民族带来毁灭性灾难。
: w0 `: v/ G) v% C+ u
; K7 u) e' n+ P# G" A6 V5 L4 r中国人强烈的群体精神,在于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悠久与坚定,这一点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华民族能够以大民族大国家形式数千年岿然屹立的根本原因之一。从现实原因讲,中国人也许在远古时代从部族团结联盟抵御严酷大自然与“非我族类”的侵害中,就痛切体会到了族群统一的至关重要。大禹联合各部族共同治水的时代,除了极其有限的棍棒木耒与极少数天然金属工具,人们几乎是赤手空拳,但是一旦联合行动,竟然在几十年中疏通了纵横数千里的滔滔大河,使遍地洪水东流入海!此等“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丰功伟业,还曾有哪一个大河流域的民族拥有?尼罗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河?恒河?伏尔加河?如此独步寰宇的伟业,没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统一,大概连做梦也不敢想。
# f8 R1 a' j) |$ G+ o" g1 p: q7 ?
$ ^. ~( N* U. U- V某些清醒的西方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说大河流域民族的治水斗争,是统一专制的东方帝国的起源(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魏特曼的《东方专制主义》)。 ' A; p) z, Q% j* c
7 C9 Z' k+ @$ _+ U6 R9 H事实是:大禹领导的联合治水,挽救了整个华夏民族。由此,大禹建立了中国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代国家形式——统一联邦制的夏。从大禹立国开始,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就成为中国民族生存历史上的头等大事。大禹在会稽山的开国大典上,无情的杀了迟到的东方部族首领共工,树立起国家最高政权令行禁止的绝对权威就是从夏朝开始的,至今已有约四千一百年。
4 Q7 D# ~: z* ]# I4 Z! A' X
8 {- e& g. b* M. W0 |- W' n(六)
1 b5 A& t$ E. d; F" v7 U( g总体来看,中国民族的统一占据了主流,分裂内乱终归统一。一个基本规律是,强盛的中国全部是统一时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分裂内乱时期。
( z5 _# f$ B2 ~& G; a' [3 `
+ e. m, p- R" v0 f, r+ @* ^6 c世界上没有一个古老民族象中国这样历经如此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终回归统一潮流!
4 T% H8 \/ A9 i
; K, ?* O( G( Z ]$ {8 W! M- {分裂势力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成功过一次,中国的国土没有因为分裂内乱而永远丢失那怕一寸!不能不说,这是世界民族史的奇迹。 " F" j& y2 M/ u+ J0 }" D
M1 H6 u2 X1 i! o$ \, B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功绩。面对自己族群当今的挑战和困难,面对波谲云厄、暗藏杀机的复杂局势,作为炎黄后裔,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又该如何做出一番无愧于先祖的事业? ( M) Q* @6 E% q! g* k! q3 X9 T
7 f# W) [8 S5 r! a. l/ {# i我们应该豪情满怀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m) l) y; X7 }, @. L: H1 b 不,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站出来! 1 U4 _6 o0 H" @( d' v
- }2 p+ P' u# m7 _
查维斯指控美国是煽动西臧暴力的幕后黑手,其直接意图是破坏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根本原因是美国无法忍受中国崛起,千方百计设置障碍阻挠中国强大。 : q2 c2 v: Y, d6 j. t- s! J+ f `8 V+ w
$ f. I5 A7 B8 p1 K3 Q& V) F查韦斯的话也许有个人主观色彩,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与这起事件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在其中所扮演的卑鄙角色。我们应该为此叫好! 1 v4 n9 X' H! w! u+ |, W4 G
9 O% R1 O& P6 M
可以预言的是: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挑战还会如影相随。这是我们的幸运,这是中国的福分!
* D9 |1 e3 R7 X, e; U& @ 因为:历史选择了我们,时代选择了中国! ' E7 ^( b: x/ y( A
被上苍垂青还不是福分吗?要知道不是每个民族都能有这么幸运!
! r! f* u, _ j6 r
' Q. p8 m5 ] p感谢“CNN”、“BBC”、“美国之音”等西方媒体在“西臧扫乱”事件上的精彩表演,你们以让藏独分子在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士面前“裸奔”的形式,抽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 i- v. O0 z4 X3 s) l, j这记耳光打疼了自己,也打醒了对西方心存幻想的青年。 * m- f8 q! p/ v: _& a
: R. \/ ^* Q7 q# R$ Z B' Y你以牺牲自己信用的方式催生大国崛起,14亿中国人民感谢你“CNN”!
3 r1 o& D4 w! N" R' E% v& n1 v: f( E. h# A, l' c
# n1 _7 n9 J) I
附:西臧民族构成
; z/ }/ J% c* C% p6 C2 y
/ F& D, o0 Y$ u8 J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除一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外,约二分之一的藏族人居住在西臧。 1 G, W& d* n2 b. N' z9 k& C( u/ t2 Z
( C; ?" i7 I' ]- I) ~8 D除藏族居民外,在西臧自治区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怒族、独龙族等民族的居民世代居住,此外,还有內恕⑾亩腿说取?
* z m/ J5 L& Z8 ~
& K3 A3 ^$ v3 o5 t6 p+ x; o) {0 v除以上民族外,在西臧的昌都地区南部还居住有纳西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历史上,当雄、丁青、索县和昌都地区的西邓柯以及阿里的一些地方,还居住过部分蒙古族居民,他们在与藏族人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已逐步融合成藏族。比较多的汉族人移居西臧地区发生在清代,多居住在啦萨、日喀则、昌都、泽当、太昭(今工布江达县)、亚东等地,在这些地方还修建过关帝庙、二郎庙和城隍庙等;这些汉族居民的后裔后来也与当地藏族人融为一体。现在居住在西臧的汉族人,大多是来自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与西臧建设的技术人员、工人、教师、医护人员和干部。 + t2 o* ~4 K8 v' }
3 p' F, G6 q$ a" [ F藏族
" a7 o$ @8 [" W
" R6 E [/ t- Y2 f9 n/ D `0 t西臧的主要居民。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区。以农牧业为主,城市居民多从事手工业、工业和商业。信仰藏传佛教。衣着上藏族人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衫,男子外着宽肥的长袍,女子着无袖长袍,腰间系带;已婚女子多在腰间系一条图案似彩虹的围裙;男女都蓄辫,喜带首饰;在不同地区,服饰装束上会有差异。藏族人食物以糌粑(用青棵或豌豆炒熟后磨成面粉)为主,喜喝酥油茶、奶茶和青棵酒,爱吃牛羊肉,但不食奇蹄类兽肉。古代居住在西臧高原的人曾实行土葬,现在的藏族人盛行天葬、火葬和水葬。 % r# _, t) r* v2 |7 q
/ U8 m- n: n' d/ _+ T; u! x# G
门巴族
7 q8 B: ^* X8 _- E6 q8 \. A; l8 ^+ C7 w8 c j
居住在西臧高原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臧自治区南部的门隅地区,有一部分散居在墨脱、林芝、错那等县。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门语支,方言复杂,无文字,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林业、狩猎和手工业。服饰上门巴族男女均穿红色氆氇长袍,头戴褐顶桔黄边、前部留有缺口的小帽或黑粗毛毡帽;妇女戴手镯、耳环等装饰品,男子腰间挂砍刀。男女均嗜好喝酒和吸鼻烟。食物以大米、玉米、荞麦、鸡爪谷为主。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在一些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多水葬,也习土葬、天葬和火葬。
1 P' q4 G8 G$ H+ g
) B3 R) z: G% z+ i% T, Y c3 p珞巴族 3 p. E0 D0 U3 e) a
, p/ _* a2 S. j$ i
主要分布在西臧自治区东南部的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基本上是使用藏文。主要经营农业,擅长竹编。男子一般喜穿羊毛织的长到腹部的坎肩,帽子系用熊皮或藤条制成的带沿圆盔,女子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为略过膝部的紧筒裙,小腿扎整片裹腿。食物以玉米和鸡爪谷为主,也吃大米和荞麦。
+ Z- G) a+ d/ c/ C$ T F4 p& P" O1 Q8 s! y: D& t+ W
回族 8 M- J- _9 l1 Q
" e' @, E7 t& ~# O m. i
现居住在西臧的回族居民多数是清代从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迁进的回族后裔,少数来自中亚一带。主要分布在啦萨、日喀则、昌都等城镇。多数从事商业、手工业及屠宰业。使用藏文,也使用汉文,在宗教上使用乌尔都文和阿拉伯文。信仰伊斯兰教,在啦萨等地建有清真寺。
5 F1 B7 R$ `! g I& `2 k- C/ _9 S( n; O) ^) F" W R$ Y6 O, A
夏尔巴人
" ]/ @& o" |% E$ y) e
; c2 i& R* A1 Y0 ]6 U/ |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附近的立新乡和定结县陈塘区一带,在中国境内现有1200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立新乡的夏尔巴人分为5个种姓,陈塘区的分为2个,同种姓的人不能通婚。信仰佛教,立新乡和陈塘区各有一座寺庙。现主要从事农牧业,事物以玉米、土豆、鸡爪谷、荞麦和豆类为主。穿着上,男手穿白羊毛织成的短袖外衣,镶有黑边,腰间插一把尺余长的弯刀,女子穿黑色氆氇长袍和彩色的长袖衫,喜戴金玉耳环,留有条带红穗的长辫。
' P' f) ?' G1 {! j& b* n5 J- ]
' w8 l5 u p2 K% r7 Z除以上民族外,在西臧的昌都地区南部还居住有纳西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历史上,当雄、丁青、索县和昌都地区的西邓柯以及阿里的一些地方,还居住过部分蒙古族居民,他们在与藏族人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已逐步融合成藏族。比较多的汉族人移居西臧地区发生在清代,多居住在啦萨、日喀则、昌都、泽当、太昭(今工布江达县)、亚东等地,在这些地方还修建过关帝庙、二郎庙和城隍庙等,这些汉族居民的后裔后来也与当地藏族人融为一体。现在居住在西臧的汉族人,大多是来自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与西臧建设的技术人员、工人、教师、医护人员和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