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283) 鸡蛋( 2)
|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lll 于 2012-7-1 21:50 编辑
0 C% ~0 K% y3 C9 _+ c/ o8 P' A8 `& i
5 M! F8 B' m; q' O! n
我去过的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鲜卑族的发源地
2 M D! m9 O& O$ n" a! S 转贴:! E" t- Y! t& Y$ t E% D
5 `4 ?2 ~' Q: {
“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 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鄂伦春自治旗的嗄仙洞即为著名的“鲜卑石室”,即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7 k) i, ~' h i- Z* C! C
嘎仙洞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方向南偏西30°。主洞长92米,宽28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约20°,斜洞长22米,宽9米高7米。主洞中部放置一块约3米见方的天然石板,下用大石块支撑洞壁平整,地下堆积较厚的青苔。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在地表以下1.3米的黄色粘沙土层中,出土有打制的石器,表明这里可能存在着更早的文化遗存。鲜卑族世居中国北方,并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 u/ X1 s% g- m" b5 f 当考古工作者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石壁拂去1500多年历史和尘埃后,201字隶书《祝文》难以置信的出现了,这一发现正好和《魏书》相印证,《魏书》说:凿石为祖宗之庙。不过人们任为,此话之意是在天然洞底后15米处凿的3个小洞,因3小洞的排列,高度,大小有明显的设计痕迹,而大洞洞口丑陋,无碎石现象。且工程极大,非人工所为。
( R5 F9 O& A' l/ f4 A8 z0 l6 ~1 X: R' p* @- ~- T) F* \( E
. a/ ? A+ J2 t; k0 S+ F9 b5 l& i2 y
! |1 ?7 |0 s: x$ I
: C" c4 ^" L! o: w* V
/ n3 m0 J1 x( u1 Z3 H历史文化+ S% Q; v0 z" d t) @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 祝文拓片$ P: |1 U4 U) o- K
祝文全文如下: "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此字上为“少”,下为“兔”)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揃凶丑,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荐于:皇皇帝天、皇皇后土。 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飨! 东作帅使念凿。" 这篇祝文是以北魏皇帝的口吻来对他的祖先歌功颂德的,并祈求祖先保佑。 . y4 s$ I%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