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宋朝只有皇子、皇兄弟(其实也是皇子,只不过是先皇的儿子)封王者才是亲王,后代只能称嗣王或降为郡王、国公等。 , D) K3 n# M: Y* D1 O" a
7 r3 f8 F6 A$ C相关介绍如下: 3 R# x$ }, r7 Z! g/ M i1 T
1 v& u" u+ O5 ] a" F- u宋代爵制分十二等。
. Z {% l* G3 t1 C一、王。皇子、兄弟封亲王。
8 d. m. V, C- g5 q二、嗣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 - H' b- }2 S: n
三、郡王。宗室近亲继承亲王者,特旨封郡王。
5 _; G* K' n2 B: @3 @3 U8 Q% x四、国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 w9 ]/ y: q1 C9 \1 o* ?五、郡公宗室近亲多封此爵。
' |1 ~2 I' C9 ^; R. R% V- ~六、开国公。 0 ?0 t# H! S' L) Q* y4 z
七、开国郡公。现任或前任宰相食邑万户
! w4 m6 g* T* s; a; ?4 `八、开国县公。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
3 c- K1 m1 N6 C/ R5 v% S$ G' z" P九、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上,封侯
8 D7 P/ F* i2 ~% D( v+ h& ^十、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以上,封伯
( A5 p }, x8 v0 X: E- U+ e十一、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以上,封子 ) r! w7 A6 J* i3 M. z& U3 ]
十二、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以上,封男
3 J, n9 i4 c! y0 x! |9 Q" E! |# G5 \
宋代对宗室的封爵不如前代优厚。主要表现有以几点: 2 A" Y5 R) c; P. k( A! c9 i
第一、皇子一般不直接封王。虽然皇子最终必然封王,但并不直接封,而是初封以较低爵位或职位,再迁转。宋神宗时,诸皇子初除皆节度例,封国公,稍迁郡王,加平章事,至出阁封王时始兼两镇,加司空。后成定制。 $ Q' L/ @5 w+ i3 y3 v. Y
第二、亲王之后通常不封嗣王。虽然北宋设置了嗣王这一爵位,而且规定亲王之子承嫡者封嗣王。而事实上,如同虚设。这是宋代封爵制度又不同于前代之处。前代亲王之子有一人承袭亲王,除非国除,否则世世相承。宋代的情况则是,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然后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郡王),而其祖、父所受之爵则不予承袭。亲王子不封王而只有一人继承公爵,因而在北宋中期一度出现了“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因此,宋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第一次下诏封十王之后,十王指的是宋太祖弟赵廷美、宋太祖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宋太宗的7个儿子。当时,按照十王子封郡王、孙封国公的原则,封了郡王6人、国公3人、郡公1人,仍无嗣王。直到宋神宗时,有感于其父宋英宗以外藩入继仁宗,将其本生叔父赵宗晖封为嗣濮王并规定世袭。立嗣王例一开,之后以宗室子入继的宋孝宗、宋理宗沿袭此例,相继设立了嗣秀王、嗣荣王两个爵位,加上后来的嗣沂王,整个宋代只有四个嗣王,而且他们又并非普通亲王之苗裔,而是皇帝生父或养父的后代。 6 e. Y! R8 g/ D: |
第三、亲王长期序位宰相之下。只有宋太祖在开宝六年(973年),曾下诏规定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位居宰相之上。仅仅十年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又改为亲王序位宰相之下,从此成为有宋一代始终不曾改动的定制。
9 Y3 C; q* I+ U0 [. _6 h/ N- f$ \第四、宗室不再领兵,不出任宰相(赵汝愚是个例外,但也只是短暂任相就下台了,而出身宗室是其下台的很重要因素)。就亲王府官属的数量来看,宋代与前代及后代各朝代的差距极大。宋代的亲王府通常是:傅有其官而未尝除授,长史、司马、咨议参军不常设,设翊善1人、王友2人、记室参军1人。其他国公以下几乎没有自己的属官。 3 o2 u/ ]0 I7 g8 `% v) J' V
9 L1 u& x( q! C* ]3 l
总的来说,宋代的封爵制度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有其先进性。对封爵的严格控制,从而限制产生庞大寄生阶层(不像明朝那样亲王子都封郡王,以致国家有数十位亲王、数百郡王),减轻的国家的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