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8-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油进口大国日本为何反而发横财?
今年国内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反观日本炼油企业,在日益高涨的油价面前,为何能保持盈利,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5 }1 K! a% u# G1 b
0 D! b. f: x/ @& h------------------------------------------------------------" [4 @ `: R) j: ~ [0 p
[转载]新华讯 2006-07-03 + e/ N0 c4 l; m+ f2 y1 ~: V8 p6 D
; B- c8 u2 X4 w/ {, l 参与海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节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等因素助推日本经济 & @1 ^ g* {# P! ?$ I+ ? A
日本《选择》(月刊)6月号刊登了题为《油价上涨给日本吹来“顺风”》的文章,摘编如下:
+ u! V, Z9 L6 \7 K7 u- n9 |4 u8 I) s, S: P) b p# U
产油国高度繁荣给日企带来商机
9 e. B" Z8 \" s+ R7 J+ ]! F/ |3 x4 }, ?
海湾地区产油国的高度繁荣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利益。经济活动的活跃带动了电力、自来水、燃气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本企业分得了一大块“蛋糕”。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去年7月,三菱重工、三菱商事、大林组和鹿岛建设在迪拜的新交通系统建设项目上夺标。该项目将在迪拜建设长达70公里的电车网,包括基础工程在内总项目费约4000亿日元。
4 {1 A" P! a2 G% I- w. d) w+ |$ @* R) v0 b
除了迪拜以外,沙特首都利雅得、科威特城等城市由于人口增加,市内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均成为当务之急。这就给日本的中坚和中小企业在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方面带来了无限商机。 9 }' o0 R' _& ?' H: }* O
; G" e6 V1 n1 e( {5 z( q' f/ ]
不过,日本企业在中东顺风满帆并不单单是因为石油美元的过分充溢。在沙特等中东产油国,日本企业因工作质量高、扎实和守工期而受到一致的高度评价。一些产油国首脑甚至公开说,那些动不动就要追加资金、拖延工期时借口成堆的欧美企业我们再也不需要了。 2 W3 r0 |: f9 Z9 m" D
3 H& |- @# ], {/ b% N1 M
日本制造业搭上“顺风船” 2 P/ k& a2 ?' D' V% O3 n4 c
5 ]3 P8 C, b( k1 v4 A 巴西海上的深海海底油田开发,北极圈内的天然气开发,热浪滚滚的沙漠中绵延不断的大口径输油管道建设项目,在日益白热化的能源开发第一线,必不可少要用到的是日本钢铁厂家所提供的使用特殊钢材制成的无缝钢管输油管道。世界上只有日本的钢铁厂家能够制造出可输送含有各种腐蚀成分的原油和天然气并耐高温高压的管道。世界上只有日本企业根据使用环境进行成分调整、加工和品质管理。就连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和第二大钢铁企业阿赛洛都没有能力生产这种钢管。
! u& q3 W& d* z( Y; X$ n. a& D, s
在价格不断上扬的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领域,在矿山中活跃的超大型铲车以及载重量200吨的运矿用卡车等,也只有日本厂家小松等数家企业才能生产。这些厂家如今是订单如潮,有的交货期甚至排到了一年半以后。不仅是车辆生产厂家,连生产巨型卡车用轮胎的轮胎厂家也分得了利益。日本的普利司通公司在大型轮胎领域与法国的米其林一道,称霸市场。生产直径4米、重5吨巨型轮胎的日本下关工厂几年来一直开足马力生产,成为普利司通公司的重要创收来源。这种特装车用轮胎一个就价值200万至300万日元,并且更换需求量也很大。
9 c6 f5 r9 m4 ~3 Y& p/ x4 G+ R
& S1 k- ?$ w+ R, ]6 ]3 `1 U; ^( b 接受矿石运输船和油轮订货的日本造船企业也都“吃”下了三年的订货单,开足了马力生产。 ! _% ?. c) Z9 a- Z, b
. d# E8 K5 a7 z- R2 d; U# h2 ]
日本节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超群
; f1 Z& c6 L* v' V
* H% b3 V" o8 O$ K8 V, _ i 美国的汽油价格两年来涨了两倍,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燃料消耗低的丰田和本田等日本车。日本车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一鼓作气占领了美国市场,今天美国市场上日本车得以兴旺的原因就是油价的上涨。有人认为,在第三次石油危机的今天,美国的日本车热揭开了新篇章。
: M5 \' W, b& s: h" u/ Y+ c) c7 t( T7 ]# n
在油价高涨时代应运而生的混合动力汽车去年在北美的销售业绩是,丰田15.1万辆,为上一年的2.7倍,本田4.4万辆,为上一年的1.6倍。如果这种混合动力汽车能在北美当地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的话,销售量估计还将大增。混合动力汽车将给美国汽车厂家最后的致命一击。日本汽车厂家不仅是在美国“大行其道”,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日本车的销售也很顺利。丰田公司计划2010年前在世界各地再建10个组装工厂,将其在海外的工厂增加至41家。年生产能力也将增加300万辆,总产能将超过1000万辆。一贯以行动谨慎和计划周密著称的丰田公司能有这么大的底气,完全源于其对高油价下的竞争力的自信。 + u! y) h% D) I, M
, p, X1 O! y O: S1 p, d# s7 Y 汽车和建材用玻璃虽然看上去像是很简单的材料,但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也是日本厂家独领风骚。 ; h( O( g7 b6 Z2 ?8 R
5 R3 i/ F" M# A1 x/ _9 D: L
石油美元涌向日本
/ r+ [6 \5 w9 p' w- {& C8 Q3 X4 {, W) ?! N! p
一般认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对大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不利的。的确,内需型的渔业和农业对原油价格的上涨是“怨声载道”,但日本的出口企业却少有人对现状不满。因为许多企业的真实感觉是,长于节能技术、大举进行节能设备投资的日本厂家的竞争力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是有升无降。 , {8 N/ o) Z: d$ c9 r$ a
: v( I8 V. A d8 s: x 那些赚足了石油美元但又苦于无处投资的海湾国家近来盯上了日本企业以及日本国内的不动产。近期以来他们将投资日本的能源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另外据说海湾国家还出现了一些以专门购买日本的办公楼和高级公寓为投资目标的基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