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z. F' z7 z
/ m; s# V4 G& Q) e4 V0 C8 y
扁舟大师,太好了,你亲自回答这问题了。对不起,越帮越忙。学佛者应该不会选择代替「他人」回答「他人」的感受,因为「我」不是「他」,会有误导。 - s# v% m& P1 `: C) W& \3 ~6 L+ ?3 E+ E2 a3 i0 C' t u
其实瓦窑的问题和找寻答案的方式,正好用来研讨『金刚经』的「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 Z" U7 }8 Q1 z: V. E4 l4 ?' \+ I3 {; t# x: o4 D7 v
瓦窑要的是Yes or No 的答案,但佛学里的『无常』观已证明这种形式的答案是执着,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心态、事物、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