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竹帘儿 于 2010-5-11 11:54 编辑
4 Q5 _+ Q2 P- _' X+ c) Y4 D语音实验的结果是1. 这个差异并不显著; 2. 某些所谓的“长元音”会因为前后元音和辅音语境的变化,而忽长忽短。你也是认同这一点的。在单词内部尚且如此,千变万化的句子语境更不必说了。如果把每个每个元音是什么“长元音”、“短元音”的,教给一个语言学习者,我认为这是在无谓地增加记忆负担。事实是,如果一个人的唇形和舌位对了,音长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根本就不需要记忆什么长短元音的事儿。
, c& S4 D; P, A+ C2 L! l0 sQ版007 发表于 2010-5-9 17:18 
# ^: N8 @1 x* c0 N' M
- h; f, R: ^' W# s. q$ h) `# {+ U, q9 D终于看到比较有针对性的回复, 我乐于就这两点讨论一下,原文在quote里全文显示了。
/ Q* D/ G# ^. u U+ M, d
! ~1 z) `7 r. s" l7 i 1。首先音长的语音实验这个文章里并没有说差异不显著这个结论,它只是列举了客观的数字,所有列举的同语境比较里ea 都比i 长,长度基本为一倍,。这一点是跟你的同语境音长一样的观点相违背的。
6 n! c9 t7 n- a c* R客观的数字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别,如果你说你的耳朵听不出那已经到了主观感觉这个领域了。那我们为何不听听母语语言学老师的反馈呢,我自认为是个average的二语学习者,我有一位母语语言学的英文老师,在我平日说话的被纠正的错误有50%为音长相关。音长不到位,母语者听着别扭,增加口音感,如果唇舌位再不到位,更容易引起歧义。9 N" g! d k: w+ T2 d7 }
. Z7 o' Z( y7 Y9 `6 V, V2。“唇舌位到位音长自然到位“ 这个结论实在不敢苟同。 那请教一下何为length contrast的语言?; F+ L, Y2 j$ c- }4 O
从这个说法字面我们能理解到是有些音各个性质都相同(唇舌位在内),仅仅音长不同。只能说在英语里唇舌位发对不会影响一个词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口音并不仅仅来自唇舌位,你的音长,你的音调,你的省音,你的重读,你的节奏。。。等等等等。 元音音长在语音语境里是“时长时短“,不是“忽长忽短”,长短很有规律,前面已经说很多遍了,不再累述。在句子里受语义语境影响变化也不是“千变万化",实际上就一个,即强调时都被拉长。其他情况下正常发音。所以二语学习者学习学对唇舌位是一个最基本要求,学一个词时也要同时学它的音长,注意:我已经改进了第二楼的说法,不是单纯的元音音标学习,而是单词学习,单词已经赋予了这个元音的语音语境,它不会“忽长忽短”了。 只有可能在句子里被强调时再被克意拉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