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L' O' y- `5 n* P% R: Q, f牛,佩服,佩服。 ( S. ~" [3 D. F X % F* j! x5 n1 }( a) j虽然“汴水流,泗水流”不能支持沧海月明的观点,沧海月明却完全可以有更好的例证。比如后主《虞美人》,“春”字有两处,“月”字有两处,“多”字有两处,“东”字有两处。五十六个字的小篇子,这个重复也算很厉害了。 % W6 K! m* j9 @" F * x. p1 w) f& R/ y0 [7 s' Z但是,第一,大师这样做可以,我们这样做就不可以。大师在第三层,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这个时候,刻意的重复已经泯却所有雕饰的痕迹,成为琅琅上口、千古传颂的佳篇。我们如果以此作为可以重复的借口,那就完全是东施效颦了。6 O3 e: o& W% c8 O+ O; H
% @9 @5 H7 v- r: u3 J/ W
第二,这第二个“无”字,很容易换一个好一点的字,“难”“何”“如”“当”“曾”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选项,“无解”这么一个数学词汇用在这里并不能够增强这里这个“没有办法排解”的气氛。沧海月明又何必一定要为了重复而重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