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圣经中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小标题(卷名、章、节、段落标题)都不是原始正典的一部分,而是后世为了方便阅读和查找而添加的编辑工具。
( S, ^( p$ M% w. k. @3 n8 n9 \: }9 F% @: J& B- u+ j; u- z
这些“小标题”是怎么来的?3 W2 Q2 a! ]9 f, ^
5 J& B7 @' N- j: r* f! Y
1. 最大的标题:“卷” 的名称(如创世记、马太福音等): ]& a- l7 a! E9 S6 V8 u
来源:这些书卷的名称非常古老,但并非由最初的作者亲自命名。它们通常是根据书卷的内容、主角、或收信对象来确定的。! S1 ^" k# M( L- ^3 B6 y6 g
按内容:如《创世记》(意为“起源”)记录了世界的起源、以色列民族的起源。4 r. R- ~8 g7 y% g) V+ I: w
按主角:如《约书亚记》、《撒母耳记》、《路得记》等,以书中的核心人物命名。
# e: C( l' R7 A$ C按收信对象:如《罗马书》、《哥林多前书》等保罗书信,是写给哪个教会的就以哪个教会命名。) G, f' C3 q) a4 T2 u) v0 B, c
) G/ y& |0 {" v" r; K; i作用:将整本圣经划分为66卷(新教正典)或更多卷(天主教、东正教正典),这是最宏观的“标题”。
# {# b! Y# R7 v! a
1 n$ Y6 \2 A2 F2. “章” 和 “节” 的划分
5 K* S! e; K) P章的划分:
, v1 s0 p9 h1 D) g+ R发明者: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
" C9 W8 |: o& T/ ~' H时间:公元13世纪(约1205-1214年间)。
$ S9 s- l3 u; }过程:他在巴黎教授神学时,为了方便查找和引用,首次将拉丁文武加大译本(Vulgate)的圣经划分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章节。这个系统很快被犹太学者和基督教各派广泛接受,并应用到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原文抄本上。4 p. @4 }% \$ r3 d. ]
! C/ A2 J4 I9 g节的划分:
3 C8 R- n! W3 ~$ d" j旧约的节:犹太拉比们在更早的时候就有一些类似节的划分系统,但现代节的系统主要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2 v2 _& ^% r" J9 A# X
新约的节:罗伯特·斯蒂芬诺(Robert Estienne,又称Stephanus),一位法国印刷商和学者。
4 `8 ]% }! @ g1 O+ U2 x8 K$ u! X时间:公元1551年。( t% H8 z% p. F9 p4 r
作用:章和节的划分极大地便利了阅读、研究、记忆和引用。我们现在常用的“约翰福音3:16”这种引用方式,就完全依赖于这套系统。) l) ?/ \1 u/ d1 ?( o. D& J c7 p4 s
5 d; f4 t" D. n) s! J9 O( [: U* _, w, e; U3. 段落标题(如“耶稣受洗”、“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 ]$ D, ~6 `! w9 b6 w' \这些是最“现代” 的添加,也是纯粹为了帮助读者。8 N9 }+ b" m% O) T, v$ |! M
来源:由各个圣经翻译版本的编辑和出版团队添加。这意味着:
: v0 o+ }$ s' ^$ m( w不同译本有不同的段落标题。您可以对比一下《和合本》和《新译本》或英文版本(如NIV、ESV),会发现标题的用词和分段可能略有不同。 F# Z8 w5 M Z A* J
它们完全不是经文的一部分。在大多数圣经中,这些标题会使用不同的字体或放在括号里,以明确区分。& T3 G1 S4 G0 B
' T+ c& r$ n+ F: c9 w, T" I4 E只是在读者深入阅读细节前,提供一个快速的内容概要。) g+ Q; A( ^" r( F+ N
导航: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到著名的故事或讲道。4 ]. t5 Q- @7 _! p: v) o6 @
主题划分:将较长的书卷(如福音书、先知书)按主题分成易读的段落。
* b- O$ L! w& y9 Q1 c5 N- }. ?) H9 U3 l
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9 v. X. H3 X1 ^! I, u
并非神启:必须强调,章、节和段落标题的划分是人为的,并不具有神圣的权威性。它们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有时划分的位置可能会打断原文的思路或流势。例如,保罗的书信原本是连贯的长篇论述,章节的划分有时会让人忽略上下文的紧密联系。
: W8 N0 ]: A% a" d3 D" Q- g* X6 W* _+ y8 O0 Q) e
可能存在偏差:编者在添加段落标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带着自己的神学理解和诠释视角。因此,标题有时会暗示一种特定的解读方式。有深度的研读者会学会“越过”标题,直接从经文的上下文中获取信息。
. a: v# w, G8 ~( k, R5 m
' @& T" C6 M" {/ m- E; R( |8 V阅读时的建议:在严肃研读时,最好将段落标题视为一个方便的“路标”,而不是经文本身。要理解一段话的真正含义,一定要阅读标题前后上下文,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个标题下的内容。1 P$ {$ X+ b% V l! n
+ J `/ t1 Q* E8 z$ |
总结:3 `# o6 L! ]% q* ]" y q) g0 s% e
类型 来源 时间 作用 权威性8 ]" S( s- v4 W# O5 c
书卷名 古代传统,根据内容/人物 非常古老 划分宏观结构 被传统接受,非原文- w l5 _9 c5 H$ |
章/节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学者 13-16世纪 方便查找和引用 人造工具,非常有用但非神启
$ N u% R% }6 j+ [段落标题 现代译本出版编辑 近现代 内容提要、导航 人造工具,因译本而异,仅供参考9 g3 q3 C& N5 T3 Q' g3 Q
这些“小标题”是千百年来人们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传播神的话语而发明的伟大工具,只是我们在使用时要明白它们的由来和局限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