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2|回复: 3

中国神道教探讨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4-1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序
9 x! T% K/ r+ V6 p) _1 K( R! F    第一,什么是神仙?& ?% `3 G0 f. p4 O9 z/ I! A* J
    神仙之名出于中国。仙有五等,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神仙者有特殊能力,可生而不死。引仙诗两首作为证:①、古代仙真王重阳诗:“地肺重阳子,强音王害风,来时随日月,去处任东西,作伴云和月,为邻空与虚,一灵真性在,不逐人世界。”②、近代仙真吴淑度真人诗:“半在灵山半在都,周游四海遍江湖,行止不拘任吾意,道号人称铁腿吴。”8 u  r6 a4 _3 V4 _3 [
    第二,关于神道教说,神仙理法古称丹术,今名道教。
9 K8 {( w3 K. v$ n, ^0 z) O    由洪建林编辑《道教解秘·道家养生秘库》记录了陈樱宁先生的道教创意。陈樱宁先生将道教分作概况、基本原理和修炼法则三个部分。下面就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讨。
$ H, V5 L7 ^) H* a: t  c/ t
" i* Z5 q0 [$ I* E9 a8 Y    一、中国道教基本概况0 N! _2 M! i+ R1 u( o; ?0 d
    1、道教历史回顾/ i  X; D0 d  ?. b0 C, m
    提起中国的神仙,世人敬仰。说到仙家的代表人物张良、孔明、刘伯温等,无人不知;子房功成身退,辟谷入山林;诸葛亮主“人和”乃治蜀方略,“借东风”,谓天气运行之机理;刘基死而复生是知药性,更知人心之善恶及应对之绝妙。所以,无人不敬。( O0 C1 L7 T* X( ~
    说到中国人发明的神道教和近六千年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有其道教自身的原因,也和不良的外界影响有关。就道教内在原因来看,第一,古来道教精华就寄托在外丹功夫上,所谓道教即是指炼丹而言,所以形成了自汉朝至现在此二千年间“有仙无学”的局面。第二,自宋以来仙家借用佛家名词而形成仙佛不分的局面。第三,真正仙道接引的概属上智之士,历来讲善根慧缘,择人密授口诀,智者难遇其机会。所以古人有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大道难逢。4 k! z4 }. D1 h- V
    2、认清道教的现状, R- e2 J1 W) `  A/ d- [
    道教的现状主要是与三教关系交叉不清,尤其是与道学之间概念相混。) }% s2 f) N' D9 |- i
    ①儒学,儒家学说为孔孟所建立。儒学以“仁”为核心,讲普通做人的法则,生老病死乃常人与常理,所以,只讲长寿,不讲长生。
* Y/ o$ ^5 }$ [7 _! X) u- s  M" k    ②佛教,汉朝时自印度传入中国。仙讲长生,佛讲无生。这显然不能相合。
/ D1 v- n9 w, t# b1 w9 @    ③道学和道教。黄帝和李耳被道界称为“道祖”“道宗”,先秦道学称老庄学说,核心是讲“道”理,秦汉之间名为黄老学说。由道学发展成为道教,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始于汉朝张道陵。全真派始于元朝邱长春。道教北宗七真,南派五祖均为吕祖所传。名、派虽异,原理相同,其修炼功夫的核心都在“采先天之一气”。; S  ^4 p4 {7 h) G1 ?7 O
    ④道教。一般人认为道教与道学关系不可分,其实不然,仙家和道家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 C; m2 h. x( M7 d+ r, m    a.系列不同。古时道家与神仙家截然两事。《汉书》中将道家列为九流之一,将神仙家列为方技之一。! K9 e; w+ R1 a  ?" l& f
    b.宗旨不同。九流大都讲关于治术,方术偏于养生。治术是对人的,方术是对己的。
* A1 F" r0 {# c3 V7 h% A& |    c.玄理不同。道教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所以只能名字为道教,而不能名字为玄学。
4 m6 p, F4 z7 N4 z) ~- g    以上可见,道教是与儒释道学并列的独立科学,后人偏要强拉硬扯,把孔子附会到神仙这条路上来,又把神道教说附会到孔孟书上去,于是乎没有一个神仙不是圣贤,更没有一个圣贤不是神仙。这个不算,还要把印度的释迦牟尼请到中国来大出风头,逐变成儒释混染,仙佛不分。所以,正如几位先辈所倡导的那样:必须将仙术拔出儒释道三教范围之外方有进步可言。. ^/ b: F" t( b: y) G" m
    3、树起道教的旗帜: A  t: a: Q4 A+ }+ B6 w3 G. d
    中国道教协会田诚阳道长作序《道教巨子──陈樱宁先生》:“为了弘扬祖国传统道教文化,他把道教丹学改称“道教”,把道教从道教的躯壳中分解出来,专讲道教,不谈宗教”。将仙术从三教圈中独立出来,使之充实、发展,不致再被死套套的东西所误,为学人指明修真正道。
( ^$ D9 r7 d+ j, k    幸生中国又闻正法即此为因缘也,相传仙者广成子活了一千二百岁,未见衰老,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修炼辛苦两三载,逍遥快乐几千年”。何乐而不为呢!?
  p. F& K# Y3 s, j8 e2 \8 H% i
5 h! `9 a+ L/ a9 |! @6 I6 P3 I; P: E% {    二、中国道教基本原理! T, Z) f% {# W4 \; B
    1、性质0 Q2 a$ T3 m% h( ?
    道教是三教范围以外独立的一门学问,神道教思想理论与方术综合,可称为“超人哲学”。道教可以补救人生缺憾,其能力超出凡人世界,普通科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道教可以弥补。将来世界上足以同“现代思维”相对抗的,或许道教有这个希望。' B; c/ D( S8 y
    2、原则0 Z8 G+ b5 z2 U# z% h) w
    神道教有四大原则:第一,务实不务虚;第二,论事不论理;第三,贵逆不贵顺;第四,重诀不重文,原则化为行,信诚必求精。
/ j  T+ r% P1 N6 z( r    3、宗旨
% V) d# q- q+ k. `. b    对儒释道三教,我们不想议论其得失,以免引起无谓的争论,今只将仙术从三教范围独立出来,使其自由,让世人得知:儒学佛学道学而外还有道教。学仙者须知:道讲玄理,儒讲常理,佛讲无生,仙讲长生。宗旨各异,不可混同。0 _7 |4 K) z" G6 a! n' c
    4、口诀0 U0 S1 V# J2 w% t4 x& W
    学道的人最难悟通的就是玄理,最难摆脱的就是俗情。有四句最重要的口诀:一,神不外驰气自定;二,专气致柔神久留;三,混合为一复忘一;四,元和内应即成真。
% }3 n5 K% |) z( Y0 e    学仙的人若专求口诀不肯读书就等于走方郎中一样,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勿贪捷径,以免误事。古籍如《参同契》、《黄庭经》、《抱朴子》,皆为仙道门中最有价值的书。
0 s2 A9 B2 F  p9 a    5、神气% D* Q, i4 s. G; e4 [* J5 t& N
    丹道千言万语不过是“神气”二字。神者何也,妙用知觉之心也。此心非有形之肉心,乃虚灵无形之体,在五行属火,八卦属离。离有二阳,光明于外,一阴虚静于中,玄妙莫测,变化无穷,故名曰神。神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神是元神,后天之神是识神。气有先天之灵气与后天之浊气之分。心不动曰炼精,身不动曰炼气,念不动曰炼神。上药三品精气神诀曰:炼气化神养以文火,息无来去,必成正果。如果能把自己肉体上的普通生理改变过来,神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5 v* P5 R0 W& m: O) t
    6、长生
4 p4 _  R8 G! ?4 i9 e0 s    古诗云:夹脊何车透顶门,修行经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烟,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常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此种作用无古今之异,亦无男女之殊,乃成仙了道,返本还真的一个公式,除此而外别无他途。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斥者自斥,疑者自疑,信者自信。. v4 ?4 }* x4 c$ ~* v. Z
$ |2 ^. u' t- o7 u" E1 u5 J8 C
    三、中国道教修炼基本法则
9 k8 t8 n# o" o! i$ W7 o& c    1、清净虚实,清净为本,真实为宗。重在虚实二字,至于修炼要诀,无非以虚为君,以阴阳为臣,以意为使,以此三者而逐步修炼,即可得神仙之道。
, X1 R% l; l6 A) U7 {$ Q    2、水火之会。水火者人身之气,惟能交会,其内之原气借外之呼吸,以为收剑,由渐而入,自微而著,积累而成。修炼之术妙在“调其火候”,火候的“天机”,只是一个勉强、自然,分文武之宜。
4 }0 ]6 P6 E+ E7 \/ o    3、调气中和。端身正坐,不动不摆,听其自然,不加勉强就是调息法。勿忘勿助呼吸从此处用功夫,一身之精神气血能中和而无过无不及。待到一朝,凡息停便真气自露。
6 b& K$ J3 i2 z9 d: t6 w    4、性命修炼。性是命之根,命是性之蒂。性与命乃是一物二名,体用一致,或曰形神合一。
& `. w3 f+ A7 @6 u; P* j    有为法重在一个炼字,无为法重在一个养字。性功是养神,命功是炼气。透中皇是性功效验,通三关是命功效验。总之,炼心伏气二者兼而修之。若只炼心身命必难保固,伏气纵寿亦是愚,神气合一便是性命双修,就是修道。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同团结锻炼而成。
( @- f7 a- |  x$ R; C3 K    5、积功修德。修炼之事以阴功德行为本,以操持涵养为要。外积功,内积德。
7 s9 G- M* \5 o3 p9 t/ S; Y0 v    6、窍不死守。张紫阳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初学者不知变通地死守一处,将来易得怪病。守两眉之间得怪病者甚多。然而不死守又如何呢?须知“守而不守,不守而守;玄关一窍知而不守,若有若亡之玄妙”。$ q5 g0 t+ U! h: s/ \
    7、智毅俱备。只有智慧而无毅力,虽可以见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无智慧,又恐怕认不清大道,误入旁门。必须智慧与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遗憾。
: @6 \$ g* z" z3 e    8、清淡饮食。仙道功夫的修炼,身中总要多些清灵之气,少存秽浊之气为妙。最好吃清净素食。若有不便之处,随缘稍食小荤亦无妨。《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5 a* @7 F! u. V/ }& O
    9、静功强身。练气功,有人适宜,有人不适宜,有的人可以练,有的人不能练。静功比较容易入门,虽然难求速效,但不会出大问题。静功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炼,并无所谓相宜或不相宜。
8 B0 U5 i* [: l' r, g1 P$ k$ j    10、炼虚合道。欲求色身之固,离不得保精裕气,筑固基础,然后可得人世天年;欲求法身悠久,又离不得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然后可证神仙之果,二者不可缺也。《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神合形随逐通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陷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已,出入无间,或留于世或脱质升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5-7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哪里有您所说神道教的论坛或知识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07-5-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是学术派别,不是宗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5-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5 07:35 , Processed in 0.1039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