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 U6 Y, C; j% T新冠病毒年初在本国首现,涉歧视亚裔及华人事件亦时有所闻,即使三级政府再三强调病毒无关种族,但因疫情而呈现的歧视问题依旧存在;亚省Athabasca大学应用心理学学术统筹高奇芳教授(图)称,尽管本国奉行多元文化为国策,但种族歧视问题续存,她吁本国华裔勿对歧视行为以恶抗恶,更应以理智态度化解误会与憎恶。
4 K8 H4 o) ~) w* H) f; z7 f) w" M: }) ~2 h& k2 f5 \
自从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后,亚裔及华裔面孔人士在各地被针对及歧视情况经常出现,在某些极端个案中,有戴口罩的东亚裔外貌人士,甚至遭不相识人士殴打;本身是注册心理学者的高奇芳教授表示,她曾研究本国种族歧视议题,即使本国以多元文化及包容不同种族为国策,但歧视或多或少是存在的。2 I% S1 i& F. F
' z* T9 ~# L5 n- {& F* Q7 N
尽管对比美国或其他欧洲等国家,加国人歧视亚裔与华裔人士且诉之以暴力的情况甚低,但歧视思想是不分多与寡,歧视就是歧视,不论付诸行动属多或少。/ R" D( o8 l8 Q0 ?# t
# O; T$ x% Q! E( }- e) N
暗地里存在微侵略现象
! x# G5 x* X+ D$ K, g: [+ O$ `; R7 _( M. J/ P' l
谈到本国多元文化政策在推行上的纰漏,在今次疫情中浮现得钜细无遗,高奇芳教授形容本国一直着力推动多元文化及包容思想,肯定是好事,但是否足够却有疑问;她称本国谈及多元文化,都从不同地方饮食文化、各地节日仪式着眼,但却缺乏深层次的社会公义探讨、平等价值等,令多元文化推广流于表面。! M, ?, }4 R/ J9 o q$ I- w
, C' |$ ]+ ~( g- @1 Q: `/ i她称加国歧视情况看似不太严重,但暗地里“微侵略”(Micro-Aggression)的歧视情况是一直存在,高教授说有学生问到该如何应对此情况,她形容每当国内发生与种族相关的具争议性案件及事情,这种涉及系统性的歧视情况就会表露无遗,例如早年的“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以及现时疫症下对亚裔人士的无理态度等。问到早前有民调表示,约20%受访国民不讳言若在公共汽车上,见到一名亚裔或华裔面孔乘客,即使没有任何病征,也会毫不犹豫地避之则吉,高教授称该调查结果甚能反映现实,也许有些人反驳可能是亚裔人士敏感,但国民也要承认此事实之存在。; B1 c3 R8 O( h3 m3 U0 t, s
* v- a' J$ C( B6 [心理压力大宜避看负面新闻
0 B/ N/ K; G4 Z/ F: f y) }
9 h! N2 U# y# Z6 d( L3 C在如此疫情下,本国华人既要抗疫也要抗歧视,华人可如何自处,高教授称她向学生说,遇到社交平台有网民于留言版留言攻击华裔,切勿以恶抗恶,用恶言反讥,这样反而加深彼此误解,令歧视情况升温。) A5 [$ _. R* ^$ m' D4 g6 F
* N2 a, T" i- O! O! P0 O
她建议国民如于网上见到恶意留言,或可以好奇态度询问对方为何有此想法,与对方理性讨论,找出他们见解的来源,如对方也属理性人士则可理智开讲,了解彼此对疫情的看法。3 C* m; \6 y' l" i
; f/ a6 a; i/ Q. k/ R0 t: ~
她又认为作为家长及各级政府,可趁此时期教育下一代,如何在危机中发挥互爱精神,并教他们互相指责对化解危机是毫无帮助,社区也应在此期间,鼓励来自不同族裔的国民开放思想,多与其他不同族裔人士沟通相处,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想法与价值观。% ^' k7 ~ x L$ x" s7 F
7 ^% ]1 Z7 \/ R; l$ v" U
如果国民见到一些令他们感不安的留言及新闻,高教授建议他们应避免看负面新闻,让自己与之保持距离,以免长时间浸淫在这些新闻内,增加个人心理压力;她也敦促感到心理压力巨大与不开心的市民,不要羞于向心理辅导人员求助,尽早面对心理健康状况,寻求适当治疗方是上策。
( R, n. ?% V/ f1 w8 r5 x8 i" c$ b- C) J8 Y6 E$ ]3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