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  鸡蛋( 0)
|
12. 桂枝新加汤8 f5 a+ v9 v4 [
* f) \$ C0 g, h9 D4 q' x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兩 人參三兩 新加湯方& _% q/ P3 S9 `9 p
" T$ t, t9 X. X. X+ t
桂枝三兩,去皮, 芍药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n+ X3 r1 T5 i6 v8 M" K+ D; h
3 X5 t" k3 d! U7 E! G5 Q桂枝9克, 芍药12克, 生姜12克, 大枣4枚, 甘草(炙)6克, 人参9克。
; d7 `( N1 E: v5 r9 q+ i! I, {" E+ V$ g: K. O1 ~1 w( W
右六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 今加芍药生姜人參。9 N9 {& N8 n3 v3 |% K0 h5 \8 c
, P8 ]# `. } ]& P, g8 c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
8 o+ u1 P) v+ y* Z8 q
, Y9 y' B( N6 D气阴两亏.于桂枝汤加人参生姜健胃, 增芍药以养液, 故治桂枝汤证胃气沉衰、津液不足、心下痞硬而脉沉迟者。1 M4 v# ~+ q& D$ d+ s
9 b. G2 j$ j, }1 g5 {: K7 t5 L
益不足之血, 散未尽之邪。温补其营卫。
$ a1 j0 j4 U& Z0 Z4 m& n6 r2 h/ u
【方證要點】2 M# [3 o% K0 B
7 X# q3 N% X W7 \ ~1 }0 N' j2 _6 J, u1、津血两虚证, 以身体疼痛, 心下痞硬或拘痉挛及喘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汗出恶风,身体疼痛, 心下膨满, 按之有凝结物状而无痛感, 食欲不振, 噁心呕吐,小便清;舌苔薄白,沉迟。
0 i" d! K8 h) Z* ~' E j) p1 P9 h! U& r0 h( d" V3 Y
2、常用于虚人感冒、阳虚感冒、反覆感冒、胃弛缓、胃痉挛、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心脏衰弱、产后拘挛、大便不通、阴阳易等属于太阳病未解而津液先损者。( U2 v/ t1 k! v2 Y [; I2 F# p
" }) [6 }4 q) s3、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 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 c; { X' D9 W5 D
5 d3 R) I& T/ z4 S. K5 z【类似方证鑑别】
" Y- Q( @6 k+ c. G4 q7 ?$ e1 M' ?
5 |( Y# n% w; b G5 l1、新加汤与附子汤:都可以治疗身痛, 脉沉迟。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 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等症状;而附子汤证素体阳气不足,或误汗、误下、或过用寒凉致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背腹, 充达四末, 故而寒症明显如手足寒,背恶寒, 腹痛恶寒等。: R& _, h* x2 y! [2 U
/ s- O8 M" ~' Y+ [% A2、新加汤与麻黄汤:都可以治疗身疼痛。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 筋骨失养, 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等症状;而麻黄汤证之身疼痛系风寒外袭, 营阴郁滞, 经气不能荣于脉, 筋骨失养所致, 必有恶寒无汗、脉象浮紧等症状。
9 }( H3 o' L9 D) W- G! ]) C( ?4 v
, w: r( E. Y0 J名家经验谈:
1 [9 `" t( g5 l1 T" W* i
, F# T- @4 W- F. C0 J" I阳虚感冒, 阴阳易, 妊娠恶阻, 产后高热,
. e4 A2 m( Z( Z R6 X4 w% O) {, F$ O2 A8 n' v1 `2 o
年老之人或失血之人感冒, 感太阳中风之邪, 用桂枝汤不足以祛邪外出, 故加芍药一两增加补阴的作用, 加人参三两增加患者津液, 加生姜一两, 增加药力走表的功效。故新加汤补足患者津液, 加强走表力量, 自然祛邪外出。7 t+ ^0 o* s( } m2 A: j# o
0 `+ d5 }$ `3 G P+ o老人感冒, 若自汗出, 恶寒, 流鼻涕, 打喷嚏, 脉缓, 桂枝新加汤便是神方。桂枝用45g, 吾岳母一饮竟没有汗出, 二饮汗方微出。经方药少, 剂量不足, 桂枝若按照药典用8g、9g, 如此轻量, 若挠痒痒, 如何让经方上战场, 祛邪外出。请同道深思之。
$ B0 C/ C. y K$ {* h9 J: P" A j! M6 @
或问桂枝新加汤、独活寄生汤皆为补气血、祛风寒之方, 且独活寄生汤阵容强大, 何以一效一不效? 曰:独活寄生汤为补气血、益肝肾、治风寒湿痹之方。证之临床, 并无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表虚证。桂枝新加汤证属中风表虚,病机为营卫不和,气阴损伤。调和营卫,补益气阴,非独活寄生汤所宜。
( ?7 q& i [5 L4 `) p$ P! O; B8 L1 |桂枝新加汤证, 虽属中风表虚证, 然虚象不著,发热、恶风、汗出亦表现轻微。病者多不作主症陈述, 只有详细询问, 或腹诊时腹壁湿润粘手可知。至于脉象, 迟、缓、细、弱皆可见。
: Q4 U0 l- z ~
+ }/ J2 t! h4 i+ E% a% I7 A6 x! {发汗后仍然有身疼痛, 是表邪没解, 还是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要凭脉辨证。如果脉浮,肯定表示表邪未解, 现在是脉沉, 提示这不是表邪未解的身疼痛, 病在里。今天的脉学是脉迟主阳虚, 可是仲景在这里的脉迟却是主营血不足。怎么知道主营血不足?打开讲义第32页, 看原文第50条, “脉浮紧者, 法当身疼痛, 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迟者, 不可发汗, 何以知然, 以营气不足, 血少故尔。”所以仲景的迟脉主营气不足, 主血少, 是他自己的话, 我们以仲景言释仲景义。所以这里脉沉主病在里, 脉迟主营气不足, 主血少, 因此这肌肤的疼痛就是营血不足, 肌肤失养, 不荣则痛, 有的书说“虚则痛”, 还有的书说“失养则痛”, 意思都是一样的。关于疼痛的病机,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是“不通则痛, 通则不疼”, 这里又引进了虚则痛, 失养则痛, 不荣则痛。
+ z/ e! z L0 _0 a6 g% t7 {. B3 Y6 ~: @
颈椎病和腰椎病所致之疼痛,效果明显,肩关节周围炎,窦性心动过缓,虚性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外感咳嗽、发热、鼻涕、鼻渊诸证,产后高热。
. u: C, J- |; i4 A+ Q7 W4 Z* v. x2 A2 u; b
本案素久肾元亏损, 阳不外固, 即感于寒而成太少两感证, 其麻附辛汤亦当掂量用之。因本方是用于“少阴病, 始得之”, 与本案之肾元久亏不符, 况麻黄宣发, 细辛温窜, 如再发汗则足以损其阴津, 病转恶化, 此当所忌。唯桂枝新加汤再加附子, 于阴中求阳, 使阳固阴守, 庶病可愈。" I" E# R. n- b1 s+ G/ _
3 O, k! g$ [; ~3 W2 j5 }# _& J
虚人发汗, 伤津损液, 经脉失濡。桂枝加葛根汤虽有津亏不润之证机, 但程度较轻, 且其脉浮缓, 项背拘急, 与本证之脉沉迟, 头身剧痛大异, 故用之不应。本案脉证所现, 与《伤寒论》所载完全相符, 果投之神效。
3 z% t% B. p9 I0 e( I8 ]
5 M" j. o r: B. T. l* F阴阳易又称“房劳伤寒”, 临床待征是身重乏力, 热气冲胸, 阴中拘急, 腰痛臀酸, 头晕眼花。临证时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桂枝新加汤、烧挥散、当归四逆场、逍遥散等方治疗。2 K' W, H% k' M, {7 M
, u9 w* O# b) P7 m/ {' {) O4 X1 }年高气血虚衰, 患大便秘结, 本应补而通之, 而误用泻下之法, 且一误再误, 大便虽通快一时, 但阴津损伤, 肠无津润, 尔后复结。况令筋脉失养,身体疼痛,其病机正合桂枝新加汤证,径投之, 病果己。
n1 {4 T/ n. J8 e# ^, L7 e& n
9 Q, ?4 O9 y3 {1 Z; J头痛, 恶寒,有汗,脉浮,本为桂枝证, 然发于产后,又有气阴两亏本质,不宜单用桂枝汤取汗.而宜新加汤益气和营,鼓正祛邪而安。6 T% f, S+ j3 x0 N8 D
" C& |3 Y' h7 ^4 I1 O
年老之人或失血之人感冒, 感太阳中风之邪,用桂枝汤不足以祛邪外出,故加芍药一两增加补阴的作用, 加人参三两增加患者津液, 加生姜一两, 增加药力走表的功效。故新加汤补足患者津液, 加强走表力量, 自然祛邪外出, 一剂神效。倪海厦曰感冒最难治。乃千真万确也!擅用经方,感冒不难治, 一剂便愈。反之难说。
8 [& d1 ]7 ?* J, q' m7 W1 |2 S% G+ @/ ^
象吾岳母这样津液素亏的老人,脉已沉, 病将入里,若治疗不得法,病入少阴, 便可见危象。这也是为什么老人感冒后会丧命的原因。今日跟师门诊,一家属告诉我们, 其父亲, 六十岁, 半年前体检, 全身正常, 也未见脑部有异常, 一月前感冒总不了了, 再检查发现有巨大型脑瘤了。吾思这便是外邪入里, 进入髓中的缘故吧。所以再以倪海厦老师金玉良言提醒众人, 感冒, 要么不治疗, 多喝水让其自然好, 要么找个好医生来治疗。
" s: i J& V1 I' N* i6 o2 c0 `; h: s0 p( z, n
老人感冒, 若自汗出, 恶寒, 流鼻涕,打喷嚏,脉缓,桂枝新加汤便是神方。
+ V1 G( I* d! n6 ~3 h
& z* h: w2 H! B2 ]9 h% j: x4 |名家经验谈:
: M+ s5 j7 W. w( Q8 x1 y( a8 g" M
9 W( X& s# M( V4 ~: b虽然新加汤和附子汤均见身痛之证, 也都使用了人参, 但由于病机及病位不同, 故使用人参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其中,桂枝新加汤在于“充表”, 而附子汤在于“实里”。桂枝新加汤之身痛系在表之气血津液不足,不荣则痛, 故用走表之桂枝汤加人参以充实之;附子汤之身痛则系在里之阳气血津液不足, 不荣则痛, 且寒湿留滞, 不通则痛, 故加人参以充实在里之气血津液, 用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以通利在表之寒湿,故痛止。. d7 S, S; Q: o1 D
% t# e1 q2 T: Z; K8 i% A名家经验谈:
! t; v* w4 M6 o3 G1 z* ~$ I7 j8 V& ]2 |( V" t! Z( w; Q" e- A
桂枝新加汤原方名为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出现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第62条条文中, 条文所主治“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乃仲景于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味加量变方而成, 治疗发汗后所出现的身疼痛、脉沉迟者。但于临床中的体会所见发汗后出现身疼痛、脉沉迟者少之甚少, 而于愚临床之所化用, 常用于产后汗出不止者, 每每必有中的。
1 r. I8 P8 t q* n1 N1 I% Q {& q. H
所治疗产后汗漏不止者,此乃与妇人新产后耗伤营阴,导致营阴亏虚,营弱汗自出,此与发汗后汗出而营阴虚少本质一同,并无二异。! [1 F2 t/ j* J# m* _5 x P6 l
2 t) y' R3 }+ \+ C& k愚于临床中体会桂枝新加汤原方加浮小麦治疗,往往多数3剂未尽而汗止。然于汗出恶风可用之, 若至于汗出怕冷、汗出清冷者此属阴阳两虚,阴损及阳,宜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 M' y3 Q8 y- s- Q% M* c/ r
% f. j" F6 P6 J* e" S6 ~/ P; a或有汗出不止, 兼见烦躁、卧不安者, 如见舌尖红者, 宜桂枝新加汤合用栀子豉汤,舌不红,桂枝新加汤加龙骨牡蛎。8 i5 e; @9 |% v7 g# _0 K9 e5 C
5 @. {7 A4 j" |. S6 A* w
愚所阅医案, 已故俞长荣校长治疗产后发热、汗出不止者用白虎汤治之, 此一案告知辨证论治的重要性。7 }; {. [3 w% @8 L5 R
' e O* f X. S! i
临证不得以产后多虚为先入为主, 必然查无实证, 乃可以虚论治, 若有实证, 这当按实证论治, 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 y( ^/ A$ O8 }7 P$ g0 F) D1 n* a5 k3 r+ \, D# H: u
桂枝新加汤临证之要义仍属营卫不和、营阴亏损所见诸证, 身疼痛或汗出, 但见脉沉或沉迟者, 即可用之。
& z0 k8 J5 d' z8 t4 D. s+ F* \8 `6 c& d ~2 _+ b
名家经验谈:
- D$ z' Q0 P7 \9 c7 f! R4 u/ m6 d
8 I8 V' J6 c# z3 ^5 g) n5 E本方主治: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脉沉迟, 或痹, 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临床加减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 G. d% ~3 p, F$ p1 c. N
; ]( z5 V4 D4 u
1, 习惯性感冒:因患者体素虚弱, 故易感冒。症见头痛, 全身酸痛, 鼻塞流涕, 时犯时愈, 脉不浮, 亦无发热者, 用本方补虚, 其病自愈。 2 s3 {5 N V6 X6 [: y' T, [
; G7 h5 I1 ]$ d$ H
2, 各种禁汗的外感:外感为表证, 在表之邪宜用汗法。但《伤寒论》云 “咽喉干燥者, 淋家, 疮家, 衄家, 亡血家, 汗家等 ”虽有表证, 不能用汗法。即凡阴液不足之患者,均不宜用汗法。本方既能滋阴血, 而血汗同源, 故用本方治疗。
. [9 T" `, O2 N5 \% u( d " A# u* [+ _) B9 N7 V; A6 t% {
3、身痛(属气血虚者):正常人之肌肉、筋脉, 皆赖气血之温润濡养。气血充沛,人体就觉得健旺、轻捷、舒畅、有力。如果大量出汗和失血, 卫气和营血就因其耗损而不足,肌肉筋脉失去足够的气血温润, 此时就会感到身体疼痛酸困倦怠乏力。症见周身绵绵作痛, 酸困的感觉多于疼痛, 稍为劳累加重, 休息好就减轻, 脉沉缓或细弱, 经年累月不愈。阴虚偏重者, 伴有咽燥口干或四肢肌肉拘挛, 舌红少苔, 脉细数;血虚偏重者, 伴四肢麻木, 起立时眼前昏暗, 舌质淡脉细;气虚偏重者, 伴气短倦怠乏力, 舌质淡或有齿痕, 脉虚软无力;阳虚偏重者,伴见肢冷或局部发凉, 脉沉微迟。除遇劳加重外, 常无明显诱因。应与风寒、风湿等外感表证身痛和杂病瘀血身痛相鉴别。虚证身痛是临床常见病证, 因病在皮肤、肌肉之表而五脏虚象不明显,故从五脏之虚治疗效果欠佳。用本方治之, 效果显著, 因本方能滋补血液生始之源。 i3 v' {3 u: j6 Q3 I4 a+ l
$ r2 f: C" B1 m4 z 4, 虚劳腰痛:肾为脏腑藏精之府,气血亏损, 精血不足,往往累及到肾,导致虚性腰痛。症见腰部酸困无力,隐隐作痛,喜热怕寒,稍微疲劳即屈伸不便,久之则波及下肢致软弱无力,这种疾患常用补肾之品治之总是似效非效,缠绵不愈者,用本方治之,久服能根治。% F0 d! I0 }/ ~0 k/ K2 i
1 ~$ C& g3 u; H5、拘挛:又名拘急, 属筋病, 症见肢体牵引不适,或自觉紧缩感,以致影响活动,多见于四肢、两胁及少腹。四肢挛急, 多因六淫外邪伤及筋脉,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用本方治之,效果显著。
: P5 k: b; @6 S3 [7 q4 a ; v) T& X G, {
6、鸡爪风:多见于生育后的妇女,尤其是生育过多的妇女更为多见, 因产后本来气血皆不足,或感受风寒, 或浸于冷水,最容易诱发筋脉拘挛。另一方面是筋脉失去气血的濡养,枯燥而发生挛急。发作季节多为冬季和初春,发于手指者,俗称“鸡爪风” , 患者痛苦万状, 用本方加钩藤、木瓜、当归、川芎等治之. ; N y2 y1 p9 v5 @& K$ W- g, T
$ f" d1 L+ `% L$ I* x
谭杰中:
7 q) n! w# \: H& e
0 n$ l# C, x7 v7 G' Q4 s桂枝新加汤或附子汤都是很有机会用在女人月经时不舒服的方子,比如说月经来的时候,如果「身疼痛。脉沉迟者。」是很容易用桂枝新加汤的,月经来的时候,是容易「手脚冰冷。身疼痛。脉沉迟者。」的,就用附子汤,也有人月经来时,嘴唇干燥,手心发热,是温经汤,这是月经不舒服时,就有很多的主证,可以用到《伤寒论》的方。桂枝新加汤跟附子汤的辨证点只相差「手脚冰冷」,这两个方剂,常常产后或月经后会用到。
; t1 R$ [& M* {8 c9 G9 [6 `( C; }$ D# K) `4 ?1 a0 Y$ @) O
干姜附子汤补充卫分的阳气,而桂枝新加汤是补充卫分的津液,因为要从营分把津液送过去,所以是以桂枝汤当底子,从太阴开太阳的路子,所以不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送不了津液过去,但桂枝汤要送津液,要加补充津液的药,加了人参(张仲景津液不足就用人参),这个证状比较有效应该是西洋参,不然就用东洋参,党参效果差一点,红参就没用,粉光或东洋参是人参中比较能补充津液的,一般比较不用那么计较,党参也可以,加两倍,但生姜要加多,因为桂枝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也就是脉管之中流动,用生姜才能分叉出去,在桂枝汤的结构加了人参去补充津液了,接下来要开津液能够到卫分,所以生姜要多一点,才能开出去,其它的芍药甘草大枣的作用是一样的,这里宋本是芍药加成四两,而桂林本芍药不放,这个差别,并不会造成药性的太大影响,因为各有意义。, Q6 ~- `) {; z; v- L" x( u
( u+ G H6 E- n! t/ p9 b1 B, W
还有跟新加方相反的方,因为这方子是在说如果血管里面的水太少,人会有「身疼痛。脉沉迟」的状况,它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要补充卫分的水分,最好走营分补充过去,是走桂枝汤的路线,而不是走干姜附子汤的路线,因为走不通。
! {* }8 w7 I. f6 X; G2 a4 o. ]" s1 ?: w$ n! `$ U5 J! i
另外这个方子在治疗卫分得不到营分的水、津液的供应,另外一个跟它相反的状况,如果一个人的营分里面水太多,如果一个人的血管里水分太多,这个人会坐在椅子上看天花板,会觉得天花板在转,这是泽泻汤证,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张仲景在另外一这个方的对头,是泽泻汤,(泽泻汤是把血液里面多余的水拔掉),这些用药相反的地方,张仲景书中写的很过瘾,为什么不是伏苓、猪苓?因为泽泻是去血中之水,伏苓、猪苓是用阳气引导水份,泽泻是从已经是液体的血之中,把不要的水再抓出来。' |3 J" { j) o: S' ]
( C/ e: O2 _, k' o3 t' M2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