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回复: 0

[加国新闻] 加国17岁华裔留学生逝去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7-9-2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周末得知一个不好的消息,心情猛然低落起来。17岁中国留学生于林海失踪近两个星期,这期间温哥华华人圈众多人的心跟着他父母辛苦寻子的步伐上上下下,一些热心人还亲自参与了寻找,每个人都盼望着有好的转机出现,结果却仍然是最悲的悲剧。这名年轻男子的遗体被找到,身心疲惫的父母要带着孩子回家了,心情却和当初送儿子来的时候有着天壤之别。
) ~, N- {4 G+ {/ A! n) }+ [2 k' }- ]* |+ O  \
美如天堂的温哥华,怎么又发生这样的惨剧?追究发生的原因还有没有意义?本来不想多说,因为不想给相关人士伤口上撒盐,但有些话却不得不说。于林海的悲剧已经发生,成了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那些潜在的悲剧能否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T: c# R/ a9 ]. r4 N

& o; ?: C: g: K: ~笔者获知失踪事件的悲惨结局后,第一个冒出来的感慨是“养儿多不易,走得却那么容易。”身为拥有一对儿女的妈妈,深深知道养娃的不易,从他们刚出生嗷嗷待哺时就日夜操劳着,孩子们一生病就提心吊胆,恨不得病的是自己。随后挂念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性格培养,计划着他们的将来,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说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一点都不过。
% q5 X! J1 p* q+ v- h6 _9 q3 C8 t+ \( K1 Q; W9 |9 t. c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千方百计、满怀期待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毫不吝啬付出金钱与精力。孩子虽不在身边,国内的父母心里却象有根线牵着一样,时刻挂念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父母在海那边动动那根线,最希望能得到海这边子女的回应,哪怕是不起眼的略微回应,也能让父母放下些心。
, O$ P! s. s$ S+ G) R3 k
* y. s* G6 K; c3 S但是有一天这根线突然没有了回应,焦虑的父母心急如焚地跨越海洋而来,试图将孩子生活的城市翻遍,来寻找那声熟悉的回应。一天又一天无果,也许无果还是好事,因为心存好的盼望,心情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直到最惨的结局出现。& S& N# r/ V4 L- K
" {, o# _9 I0 t& e! O* q: h
生命的结束就象石头砸地“哐当”一下响,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看起来很快捷很容易吧?那个世界再没有生前的种种痛苦和纠结,一了百了。但生者呢,在此之前父母需要熬过多少日日夜夜,付出多少辛酸和操劳,才能扶着娃、牵着娃、推着娃走到今天出国留学这一步。这一步走错了么?如若不出国,于林海的命运是否会改变?+ I( H' G1 F- ?) {$ D$ }9 s; I

+ \9 B3 i# m$ V0 I1 E" M4 J7 R近年来发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的悲惨事件,让很多人严肃发问,“出国留学,你真的准备好了么?”在陌生的异乡留学,不仅仅是申请学校、金钱资助那么简单,也不是说找到寄宿家庭照顾就可以了。即使父母再考虑周全些,让孩子妈妈陪读,也不是说能解决留学生面临的全部问题。, Z& F# E% t9 ]+ ?# N0 e4 l' A

% J/ e" G# x; b2 e, ^, E/ J' a许多家长把子女送出去留学,抱着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美好愿望。但锻炼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把不会游泳的人直接抛入江河,即使给个游泳圈,还有不合格的可能。锻炼需要让孩子从小做起,从来都是衣食无忧、生活处处有人打理的子女,在异国他乡如何正确迈出第一步?- C+ C2 \/ ~. T; n' H

7 C5 N. u3 I: l% [4 h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的子女却似乎越来越脆弱。也许这跟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养得孩子太娇气,大人们又太焦急太投入太紧张。普通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日常生活已经面面俱到照料,还唯恐有什么不周。应该小孩做的事大人给代劳了,应该小孩受的委屈、磨难,大人先帮着承受了。然而现实是,你可以在自己小家里打造个温暖窝、铺个平坦路,但一离开家,人世间必然存在的寒冷、坎坷依旧或早或晚砸到子女身上。  D3 B3 P! s' L. A

& L4 h; R5 X( l8 q4 `- L/ L按笔者老爸的说法,现在二皮脸的孩子少了,外界的压力、评说、拒绝,都可能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让我想起韩寒写过的一句话,“再累再苦就当自己是二百五,再难再险就当自己是二皮脸。”意思是要敢于吃苦,吃得了苦,不把苦当苦。+ T( u1 U; [5 o
! L  _7 l9 U; @
因为大多数人的一辈子苦辣多于甜蜜,人皮实些,想得开些,才可能挺过人世间各种磨难。就把苦当作一种活着的必然经历吧,哪个人都会走过这种那种的痛,回过头想想,你会感谢这些上天降下的苦。
. K) |7 h; ^# p& L- q, P
$ Y& U' f- G8 U- s2 u* R当然,也该考虑到人和人性格不同,耐压能力不一,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不一样。有的人在陌生地方会愈战愈勇,有的人在熟悉之处才能发挥顺畅。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留学,不是别人做了,自己一定要跟风。父母手中紧拽的那根线,如果从小跟孩子的关系都是收放自如的,那就可以尝试着让孩子飞远些,否则时刻提着的那颗心太折磨人。有些很少被放飞到空中的孩子,突然被带到了海那边,还能否平稳呼吸?眼泪已经习惯被大人帮着抹去,伤痛也习惯被大人抚平,忽然没有父母陪伴,他们该怎么办?* d- t0 O$ O% @1 L, ~9 r9 g) {+ V, P

/ X" @3 S( g- B! k4 A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想坚强,不是不想体谅父母的苦心,而是发现没有了这种能力。
6 I, I4 c8 G& b+ O0 r9 \/ `
% H7 S* |6 E  H9 p/ \! D5 D* J. @/ [温哥华的一个年轻生命逝去了,谁也不想看到下一个再次出现。养儿育女的不易也许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能真正体会那份苦心、那份牵挂,但在此之前,努力地去走人世间那道艰难的路吧,有苦,但也有苦尽甘来,别去选择那条一了百了的路,看似容易却太决绝,对深爱你的人来说,太过残忍。
% n& k- ]9 R" t.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9 04:16 , Processed in 0.11563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