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1月9日,美国和日本媒体率先报道称,美国海军的一艘快速攻击潜艇与日本的一艘商船在阿拉伯海的霍尔木兹海峡相撞。虽说双方都没有人员伤亡和艇轮损失,但相撞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原因却引起了国际军事观察家和政治分析家的高度关注。
/ ?& P1 t7 D, T+ g6 b# p, D
' |8 U2 `, ]: e" n1 d事故:美军核潜艇撞上日本商船: r% l9 w- D+ O9 f& V
/ Z$ U& s [7 \! W1月9日,驻巴林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凯文·阿达尔将军向媒体证实:“我们的一艘潜艇与日本的一艘商船发生了事故”,不过,这位将军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只表示稍后会提供“更多的情况”;第五舰队一位不便向媒体透露姓名的海军军官表示,美国海军的“纽波特纽斯号”快速核攻击潜艇(SSN750)与日本商船相撞,但双方都没有太大的损失,不影响双方的船艇性能与航行安全。6 S- y9 }6 ~& g4 z+ h3 _
$ {: P- q! `; w3 P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托德·维西安9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证实了潜艇商船相撞事件,但表示双方没有人员损失和艇轮损伤。
! r1 y& v5 p; [
( B9 W# J3 S, u( Y v日本昭和壳牌石油公司9日表示,与美国潜艇相撞的是该公司的“山形号”超级油轮,事发时正从波斯湾向新加坡运送原油,当时油轮上有8名日本船员和16名菲律宾船工。相撞事故中没有人员受伤,目前“山形号”正驶往最近的一个港口接受损受检查。至于油轮的损伤情况则要接受检查之后才能得知。
* {) m+ m0 o( t g
8 B1 ~) s. P2 _! B. n6 j7 j" f调查:五角大楼美国海军反应迅速
" @; k! T" \" [3 f+ ^# R8 b% `9 p, W. t6 l+ |
2001年,美国海军的一艘潜艇在夏威夷海域与一艘日本渔船相撞,造成9名日本人死亡。由于美国军方反应迟缓,而潜艇艇长的道歉更是迟迟未出炉,结果导致日本民众和媒体对美国军方强烈不满,引发大规模的反美抗议。
) m7 h6 V5 Y+ H( G: [2 o( \
. Y/ X& _0 I1 G- h2 J引人关注的是,美国海军的舰艇在波斯湾水域不是首度肇事:2004年7月,美国的“肯尼迪号”航母与当地的一艘小船相撞,造成船上所有人员死亡;2005年9月,美国的一艘核攻击潜艇与土耳其的货轮相撞,造成一定的损伤。' W1 L- w) A/ e; Z# x* v
; z. O5 i- `% J7 a o0 p3 S
吸取上述教训,美国海军这次对事故的反应相当迅速:美国海军官员表示,由于这次相撞事故发生在8日晚至9日凌晨之间,所以双方的损失情况要等9日天亮后才能得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也表示,美国五角大楼本身和海军成立一个联合调查组,对这起相撞事件的原因展开调查。
% M4 c8 w; b3 V+ Y( u1 r% k o0 K: U& {6 Y) M4 W
日本方面也对美方的迅速反应表示“满意”:东京方面表示,美国大使馆是在9日凌晨4时通知日本外务省,而日本外务省负责安全事务的课长表示,日本方面会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接收美国方面提供的最新情况。
' b/ I6 U$ T- k0 ]% X0 k! E2 r B6 i p" N8 A& `
内幕:美核攻击潜艇隐身霍尔木海峡有深意+ j4 s; F: a3 K' Y5 I: X s
0 V0 H$ |/ x7 b7 |. f
尽管美日双方以“相撞没有损失”为由尽量淡化此事件,但由于这起事件发生的地点--霍尔木兹海峡而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4 f% M" n5 b+ B# A
2 i4 J! g5 E) @不久前,伊朗海军司令表示,如果美国、以色列或者其它西方国家继续对伊朗施压,或者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话,伊朗会封锁对全球原油输出至关重要的霍尔木兹海峡。此番言论公诸于众后,美国海军开始在霍尔木兹海峡排兵布阵。. j! l8 r8 f2 K) K1 K/ }
0 p7 u6 E- K9 m! t
美军悄然增强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军力量:美国军方公开场合打的旗号是,美国和盟国海军正在该水域执行反恐怖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走私行动。目前,邻近波斯湾的有去年9月底部署到前沿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该战斗群有6500名官兵,4艘其它战舰和不明数量的核攻击潜艇。它对外声称要取代一直部署在海湾水域的“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不过,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媒体传言,本月还有一个航母战斗群将赴伊朗邻近水域,因此外界认为这是美国在为伊朗可能激化的事态做准备。6 \6 r: Q( m" }( ^9 E5 r" S2 x
# w3 c; v! v- r% e7 y. b
第5舰队的实力在加强:此次相撞事件也令外界此前并不知道的“纽波特纽斯号”快速攻击核潜艇意外曝光,从而令外界得知,美国第五舰队的真正实力远超过外界的想象。现驻巴林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于1995年7月1日组建,担负着印度洋独立方向上的作战。从表面上看,第五舰队是美国海军现有5个舰队中的“小弟弟”,组建的时间短,兵力规模小,平时在编的仅有20余艘舰艇、兵员万余人、1个航母战斗群,似乎只能是“半个舰队”,然而,鲜为外人所知的是,该舰队一旦有事,其兵力可以迅速扩大到舰艇百余艘、3-5个航母战斗群。这样的规模已将近占到美国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另外,第三舰队的辖区是所谓“新月型地带”、或日欧亚“大陆岛”的中心地区。按照经典地缘政治学理论观点,谁控制了这一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而印度洋是从海上向这一地区施加影响的最近和最佳海域,甚至是唯一的海域。再有,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中竟有近一半是在这一地区爆发的!比如印巴战争、斯里兰卡内战、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亚国家战争、塞浦路斯战争、索马里内战、埃厄战争、也门内战等等,不胜枚举。第五舰队的存在,无疑是美国对这一地区施加影响、进行控制的基本战略力量。因此,美国海军在此部署的隐形兵力可能远超外界的想象。1 D8 E4 y! b( I% Y5 ?- T2 x+ k
* D: c* }& b9 S% f! ^- f # |) {+ f% |4 D+ N/ q# R- \
“纽波特纽斯号”快速核攻击潜艇(SSN750)角色非同小可。据美国全球安全组织介绍,该艇1989年6月投入服役,安装有最新的消声瓦,是美国潜艇中少数几艘装备有12个“战斧”导弹垂直发射装备的潜艇。自其正式服役后,先后参加了1991年1月的“沙漠风暴”行动,并且获得了优异服役勋章;1994 年10月,它正式进驻海湾,并且在伊拉克战争中首次攻击伊拉克的指挥与控制设施,摧毁伊军的大量指挥中枢。因此,它有着“战争先兆”的绰号。
6 K/ v- J/ N0 r3 {2 n# [ |' o, E# I( h) w% A+ K" p
8 ^. d4 P( u0 T8 w4 B0 h2 }-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