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40)  鸡蛋( 18)
|
本帖最后由 reneeqq 于 2016-6-14 19:25 编辑 . C2 n3 r5 Y+ f3 ]3 |3 N
/ ^ ]& \+ [& I8 ~. M3 U& i
7 H* H- J9 l! [! G2 e0 B& e 文化灭绝, Cultural Genocide, 的定义如下:(参见 Wiki,文化灭绝)8 R! M( ]4 Y- C7 D( t( |$ |% \
! z5 b$ z' E8 r2 \3 S a)任何旨在或实际上破坏他们作为独特民族的完整性,或剥夺其文化价值或族裔特性的行动;8 G, E- W. s+ b6 k( v
2 _" l% n$ i: u(b)任何旨在或实际上剥夺他们土地、领土或资源的行动;$ ~$ F8 `1 r" F+ ?
& t/ @7 y0 g! s% ~(c)任何形式的旨在或实际上侵犯或损害他们权利的强制性人口迁移;
+ [% z o5 z" @. M
; O! o, A' t* d! H* V% j' r(d)任何形式的强行同化或融合,及强加给他们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 s8 D. x8 @2 k& b6 P, _1 ^5 d5 l
4 D. {% Q1 W9 |3 B2 r
(e)任何形式的针对他们的反对式宣传。; X8 A5 R5 F& o# ]/ L6 s
5 \/ B% o' D8 b" H5 b2 P7 T# W 英文的解释更容易理解,指在战争或殖民统治下,入侵者有意割裂被统治者的历史,重新注入新文化。手段包括销毁书籍,艺术品,摧毁建筑物,压制宗教活动等。
i. \6 h. M0 s0 g% j$ [
) u$ j* Y) M( b/ t/ G* H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古代有焚书坑儒,近代有拿破仑炮打狮身人面像,希特勒摧毁波兰华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五六十年代把土著居民关进寄宿学校进行再教育,当代有中国的"文革"和ISIS对占领区的破坏。* Q- f0 R- _7 [) N; u
" g" }. d# j6 r2 {% ?& Q 从整个世界来说,各个文化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文化灭绝活动,有些是针对外族,有些是针对本族。村庄被夷为平地建成工厂,人口自愿或被迫迁移,人群被分割成独立个体,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当人与文化脱节以后,不再成为文化载体,人就像鬼魂一样游荡在世上,他的存在就不具有意义了。
- ^8 @- u$ S$ e( O3 K
4 z" v9 {' a- @7 M1 d$ F 我常听新移民讲,说加拿大的城市像中国的农村一样。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尊重本国的历史,有意识地保护文化遗产。尤其是市中心,百年老屋比比皆是,有许多有历史意义的房子被修茸一新,作为古迹保留下来。文化纽带作用就是这样形成的。人最宝贵的是回忆。我常回想起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一起玩过的小伙伴,还记得在哪里刻过字,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我也就失去了归国的动力。
( c, z0 m1 b% \
# a y0 \* q1 d+ n! |/ ^' y- T+ g 也听常回国的移民讲祖国日新月异,言语中充满兴奋之情,说回去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听了真不是滋味。大片的旧城改造,毁掉了多少人的回忆啊!一个民族,总需要有一种凝聚力把人团结起来。过去我们说为土地而战,可今天我们完全无法用这个理由来激发斗志。土地,谁的土地?开发商的吗?我们难道可以说为了我们这个微信群而战吗?一个建筑物不同于一个网名。我们可以把我们人生的回忆跟一座建筑物联系起来,即使百年之后,子孙也可以看着这个建筑讲述许多故事,寄托对我们的怀念。而网名,则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湮没了。
1 n/ g/ d/ D, E1 i/ g# T
; d* `% c1 X4 z6 M- u5 q5 h 有一位导演 Ron Fricke 去过许多国家拍摄反映人类文化灭绝的纪录片,如 Samsara, 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有非常强的震撼效果。比如沙漠中的一座空房,门窗早已不见,而整个房间几乎被沙子埋没了。不难想象,再过若干年,这个房子就成了地下文物。我们虽然造了许多高楼,但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越来越少了。' V6 y5 r6 H; g; D" c/ q5 ?# a
' k, c4 g% a; |3 p( Z# W 文化灭绝比战败还可怕。德国和日本能在战后重建,是因为基本的生活方式没受影响,人口数量减少了,但仍然可以回到故土重新开始。但文化灭绝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整个村庄的人都进城了,只有老弱幼童留守,没多久这个村子就消失了。整个地区为了修水坝,成百万人移民,他们之间故有的亲情,友情一齐切断,再也无法修复。我们这些移民,也是文化灭绝的牺牲品。过去的一百年,是全球大移民的一百年,人类能否适应这种变化还是个未知数。文化战,Cultural warfare,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胜者能够固守地盘,不断壮大,负者支离破碎,背井离乡,被迫融合。
' v7 U. F9 I+ \. ^# s& ^9 {; T# m! y8 x! U( [* @0 W/ K+ C: J8 i
我以前在教会的时候,听有人说希望寄托在八零后身上,这使我惊诧莫名。事实上八零后是文化孤儿,他们是文化灭绝的第一代牺牲品。他们的父辈们参与过"文革",耻于把当年红卫兵打老师,烧书本,破四旧,搞批斗的神勇告诉下一代。因此八零后与父辈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感情纽带,没有文化承袭,就好像让一个孤儿写家谱,Mission impossible .
% n) p4 O8 X- D0 a- W! A- F; A1 M# P2 p) Q3 q1 |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种族灭绝和文化灭绝,战后试图把收缴的数以百万件的物品归还原主,但乏人认领,只好把大量物件运往世界各地在博物馆展出。可见,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还原是很难的。2 e) R) m5 w( O1 M5 M! g3 y0 B
) [8 M! N; \3 I- d
我有个猜测,用强拆的手段破坏掉旧城,并不只是为征地,很可能有文化灭绝的嫌疑。
7 a" {8 G& B9 q) O( A5 b
1 A5 w! u4 y( \- F$ \$ M- W Culturally erased, 在文化上被涂抹掉,只剩躯壳。不站起来呐喊,大概就是这个结局。
. m. o! G0 }-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