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54)  鸡蛋( 0)
|
血浓于水,炎黄一家亲。五月八日下午,新华通讯社渥太华分社首席记者李保东、中国中央电视台驻多伦多记者站张颖哲记者专程从渥太华和多伦多赶到爱德蒙顿,对从麦克默里堡市撤离到埃德蒙顿的华人华侨进行了专访,并传达了来自祖国的问候。' s$ n5 a/ g3 R! r7 Q
, Z: [" |, Q8 {# r) o6 X. T$ ?2 u与会的几位从麦克默德堡市逃离火海暂时落户爱城的华人华侨回顾了当时可怕的情景。那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给每个经历过的人都留下了一生不灭的伤痛和回忆。即使目前已经初步安顿,大家重新说起那段经历的时候也都带着后怕、恐惧和悲伤。在逃离大火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有车翻了,有车爆炸,有火丝在车窗前飘舞,有火球在不远处轰响。车路堵得水泄不通,平时十分钟的车程现在要开一个小时,有人甚至弃车而奔逃。以往美好的家园现在完全葬身于火海中,很多人亲眼看到自己的房子一点点被大火吞噬,而完全无能为力,只有继续逃离。也有人在抵达艾德蒙顿后,看到发过来的视频,曾经的家园已经烧成平地。在那个灾难来临的时刻,广播里只有一个信息,就是撤离,立即撤离。大家急匆匆地逃离,坐飞机撤离的人几乎完全没有办法携带个人物品,而即便是开车的人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在车上带够哪怕是食物和水。6 V. h% j( Q& u+ I7 e( q
1 t! f7 |1 G; ~ h9 i! Y7 x
虽然这场大灾难中幸运地没有伤亡,但是很多惊险的瞬间仍然让人回想起来心有余悸。有一位华人朋友,火灾的当天还在上班,工作到下午。而父母从中国过来探亲,带着两岁大的孩子,并且身边没有电话。火灾突如其来,皇家骑警挨家挨户敲门也到了这位华人家里要求他们紧急撤离,但是语言不通,两位老人并没有行动。后来经历无穷曲折,才算抵达救护中心。之后又在大家的帮助下,被撤离到埃德蒙顿,全家人才得以团聚。$ m. L# o/ Z6 p. ^. M( ?8 A
1 p8 G/ R: T- G# u! }3 X' X! B
与会的受访者中,有救火助人、等到最后一个才走的英雄,也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餐馆被大火夷平多年心血付诸流水、却仍然坚持在自己南边的小旅馆里无偿接济灾民的好人。大家都仔仔细细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述者伤心,闻者动容。" Y& X8 A' z: Z! R6 f; T
* P' K% W' P7 p7 R3 C
在受访的过程中,麦克默德堡来的华人朋友们也表达出了一种浓浓的庆幸的、感谢的和感恩的情绪。说到警察挨家挨户敲门要大家撤离,说到北边可供临时避难的宿营地,说到厂区里的免费加油,超市的免费赠物,撤离过程中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油公司一趟趟的飞机救援,爱城华人提供免费住宿、生活基本用品等等热心帮助,大家的言语之间都流露出满满的感激。+ U, }* G. m- ~. s
' t% X/ u3 A0 r李保东首席记者认真地作了采访,问了许多关键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李保东说,他不久要到蒙特利尔去,也会对那里的华人做出捐助华人灾民的呼吁。李保东记者也将向大使馆和领事馆转达一些华人朋友提出的办爱城签证日的建议。李保东非常明确地向大家表示,凡是中国政府、大使馆、领事馆和侨办可以帮助到华人华侨的地方,都不会有问题,会尽全力做到。
n H' j8 f5 [5 }. K h, |
$ w# l; o7 i4 B/ \: Z爱城华人社团的几位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这场专访,并且就麦克默德堡市来爱城的华人群体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提出了一些颇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就如何建立更好的沟通机制,把爱城华人帮助灾民朋友的热情亲情和灾民朋友的实际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爱称的几位华人社团领袖都一致认为我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抗震救灾的万里长征只能算是走出了胜利的第一步。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爱城华人的明天仍然是灿烂美好的蓝天。
' r5 w4 h1 @4 _9 N,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