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6|回复: 0

[学书论画]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技法讲义:构图、形象、层次、气氛、色彩、笔墨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18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李可染先生山水画技法讲义:构图、形象、层次、气氛、色彩、笔墨, ]& q# O4 J% h* G( J! _. f

; v( q- d/ F7 Z9 r1 r      (一)构图
6 B; N: E' D) D, `: j1 Q9 N+ ]
9 O* N: P. C0 }# n: m        画画前,先酝酿情绪,再设计方法。对风景对象将信将疑,意境还不十分鲜明的时候,坐下来慢慢细看,有时会得到启发。我画《鉴湖》就是如此,本来兴趣不很高,定下心来凝视,饱览?看,想到古人所说:“湖光如鉴”,觉得有所启发,意境酝酿得比较成熟了,经过组织加工,终于画成了一幅画。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成见往往使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仔细观察,心要像明镜一样,你就会发现一切景物都生意盎然。所以画画之前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很重要,心情烦乱是没法画好画的。 $ g3 ?$ A- N4 C; Q
       顶好的构图,要“似奇反正”。古人说,“既得平正,须得险绝”。构图要极尽变化,大胆组织变化,但又要求稳定。只奇不正,就有不稳定的感觉。要正重见奇,奇中见正。要两条腿走路,矛盾中求统一。八大山人的画,构图很奇,但又有庄严的感觉。画面上,主要的东西,一定要给适当的位置。一般说来,主要的东西,不要放在正中,要靠边一些,但又要使人感到,整体画面的平衡;形象地说:“要像秤,不要像天平”。在风景画里,一般地说,树比山分量重,人造物比自然物重,人比一切重。懂得这个,对构图是很有帮助的。 & M4 a- [; |4 v: ~* E
       善绘画,要求“大”和“多”。所谓大,是感觉大。多,是东西多。因此,构图要善于穿插,要往深处发展,不要平铺对垒。《清明上河图》绝不是仅往两边伸展,同时也很注意深度,往深里发展。石涛的画,很讲究穿插,利用中景,使画面能透出去。四王的画,就常常是,一层层地往上叠,空间的感觉就比较弱。任伯年很会构图,有的画几棵树占满了画面,下面画上人物,穿插得很好,很奇。我画嘉定大佛,把大佛几乎画满了整个画面,再利用周围的角落画上树、石级、江水、行船等,这就不仅使主题突出,而且画面也丰富起来了。
3 m/ t8 Z1 P% h; q+ Y! t1 W       艺术,一定要讲求形式。有人怕讲,以为就是形式主义,这是一种误解。要区别,为表达主题讲求形式,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构图上的一些规律,是要注意的。譬如,画面上前后两个人的头正相叠上,三棵树交叉于一点等,这些都是要避免的。黄宾虹先生说:“他从中国书法、绘画中,得出构图规律的奥秘,是不等边三角形”。这实际上,就是变化统一的规律。艺术上,美的抽象的规律,往往是最高的境界。规律中,有一条最重要的规律,就是自然。矫揉造作,永远是要避免的。不要把“奇”,理解为矫揉造作。5 C- s; [  R, w) g( J

" I0 J% U- k% n" Y3 Z0 M3 s' C       (二)形象
2 m* g$ T3 n- X( }0 u* d+ p% P# s6 z: P2 ]  f/ p8 ~, e; q5 V
       艺术形象,要求精神。艺术形象,不是把普普通通的、电影摄影师,对着嘉陵江自远而近,自近而远的行船,可以摄下几百个不同的镜头,但取其中最美的只有几个。一张画,还要有最精粹之处——所谓“画眼”。画眼,一定要特别抓紧,不能与其他一切平均对待。主要的东西,可以强调、夸张,要避免面面俱到,应有尽有。竭力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京剧表演家有三字诀,叫做“稳、准、狠”,狠就是要敢于强调最主要的东西,狠狠地表现。狠,取决于艺术家的感情。艺术创作,要像写情书那样充满感情。母亲的孩子,如果被人杀害,她会咒骂一辈子,这就是感情使然。艺术就怕搔不到痒处。
$ b  b% Z' O! E# Z2 @4 h3 i
5 ?0 g$ G9 d8 ?       艺术家不仅表现所见,还要表现所知和所想(自己的全部经验和传统知识,以及根据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推想)。中国古代艺术家,描写的《仙山楼阁图》,就是把最美的建筑,放在最美的环境里。这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的想象,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中国画家画黄山,绝不是站在某一个固定地点,取某一个固定的角度,画其眼所仅见。而是,全面观察理解以后,加以表现。好像是,站在黄山的上空。古人说:“以大观小”,也就是这个意思。石涛画黄山,曾将距离二里的“石虎”与“鸣骇泉”画在一起,题诗:“何年来石虎,卧听鸣骇泉”,这在艺术上是完全允许的。毛主席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绝不是站在某一固定的地方,能看到这么广阔的景致,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想象,这是和毛主席宽阔宏大的胸襟分不开的。中国画家画菊花,绝不止于表现菊花,而是寄托了画家自己的感情。山水画不是照片,也不是风景说明图。风景画,要比自然更美。从来人们说,“河山如画”,而不说“画如山河”。要建筑师来参考,我们所画的楼台亭阁。我有一棵图章,叫做“不与照相机争工”。画家比摄像师,有更大的创造的自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缝纫师给人们做衣服,不合身是最坏的,合身了还不够,还要使之能突出身体美丽的部分和隐藏丑的部分,这才是最好的缝纫师。画家对着自然景物作画,也是如此。风景写生,也可以叫做“对景创作”,对象只是创作资料,并非全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十分之七根据对象,十分之三根据画面本身需要,脱离真实不对,完全依靠真实也不对。艺术,应比真实更高,更集中,更概括。形象,要真实与美统一。真实使人信眼,艺术性叫人感动。要运用自己的全部修养,把自然提高到更美的境界。' F. m, y; l2 |
) D+ b6 p2 {3 Q
       构图设计好了以后,可以先拣最感兴趣的,最主要的东西画,一点点地加,一层层地加,加到适可而止。罗丹雕刻时,就是在石头上,逐渐地剥出一个人来,有时连手脚还没有剥出来,但感觉意境够了,就不再剥了。不要把什么都表现得很清楚,譬如我画“巫山渡头”,两边虚中间清楚,画中主要的东西就突出了。清楚是为了表现最精彩,最要强调的,含蓄是为了表现丰富;光清楚不含蓄不耐看,光含蓄不清楚又软弱无力,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沈石田的画不含蓄,含蓄是和一览无余相对立的。京剧《平贵回窑》王宝钏出场时,薛平贵站在台上纹丝不动,古典戏曲中龙套不讲话,不动作,都是为了突出主体,画家要有这样的手段,一棵树可唱一出重头戏,深入观察,抓住细节,丰富它。相反,整座城市可以处理的很单纯,含蓄。单纯不等于简单,简单往往由于忽略细节,浮现掠影,观察不深入,深入观察房子也是有性格的。根据对象的特点,沿着对象的本质夸张,就付与了对象鲜明的个性。特点只能夸张,减弱了就平淡。! I) g+ Y, h6 Z
% v  @5 X  J6 l% v+ T9 i9 s
       山水画,要讲求明度。画前,要明确最亮的地方在哪里,最黑的地方在哪里。要在,整体中求明暗,局部无法决定明暗。明暗不完全取决于对象,更取决于主题。7 Z: r* l8 @* E* I2 x7 r1 y

* d  ?6 Z; q5 M4 n# ^: B7 ~       马思聪说,我的画黑是为了亮,说得很对。和对比相反的是,“对吃”或“对消”。几种东西,分量轻重一样,黑白明度一样,就达不到效果。画面无力的原因,常常在于此。整体感,是画家一辈子修炼的事。为了把握整体,画面时切忌一个局部画完了,才画另一个局部,要整体地画,整体地加。画山,首先要看大的形式,再看大的转折,不要零碎。大的转折不清楚时,要仔细找出它的脉络来。画山,要介于方圆之间,太圆会显得软。 3 ~. N0 p5 s) s, y1 U( D. ?8 o
       树的关系是,接若离。画树点叶要含蓄,不能太清楚,要在清楚中包含不清楚。一片树的处理。要介于具体与不具体之间,往往突出几棵主要的,会,显得既生动又无尽的感觉。 8 t9 l8 H. |( `7 @& D# u8 K
       远山远水远树的处理,越远越要小心经意,要在简单的笔墨里表现空间、距离,要有远的感觉,随便乱抹几笔不行的。八大山人的人物,不要太正,太正就无神态。5 b& S5 y. p& F! ^4 D) J7 J

: P  g" G$ a# u$ s# U/ D2 j  \       (三)层次:
0 D. L$ O6 {( [. O4 h4 j" Z, Q( j9 N. Y+ B$ y+ K+ |0 z
       画好山水画,在技法上,要过好两个关:线条和层次。层次关最难,因为山水画,往往要表现几十里的空间,层次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这个问题,许多老国画家,也没有解决。层次问题解决了,才能达到深厚。没有那个大艺术家,不追求深厚的。艺术表现,总是要求“够”,要求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正如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地表达思想一样。剪裁、夸张、含蓄,提炼都只是一种手段,要深度需先画够。初学时,宁过之勿不及,画够了再加层次。不要怕碎,但要避免花。在碎的基础上,整理调子,整理的过程,就是加层次,也是整理主从关系。要逐渐加,一遍一遍地加,不是完全重复,要像印刷上套网纹没套准似的,而且最好是七八分干时再加。空间感,要有意识强调,处理远近物体的关系,要注意他们的交界处,略加强调地表现,不一定近浓远淡,要看对象和画面本身的需要。在艺术上,科学规律要服从艺术规律,使科学为艺术服务,不能因科学规律而损失艺术。
/ v3 K; t, g* X/ L9 d# G9 v/ P4 b/ o5 e0 r4 t
       (四)气氛:: Z/ c. g- \9 R0 t: ^$ e* I

7 v' N5 Z5 \6 K+ y+ _       一幅画,要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画才能活起来。齐白石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也是为了一张画的气贯连,气贯连才有力,才能生动。画人,并非画跑的人才生动,静止的就不生动,打盹也可以画的很生动,生动就是气要连贯。中国水墨画,从来讲究气氛。如说:“山中有龙蛇”,就是贯气,又说“苍茫之气”,“含烟带雨”,“挥毫落纸如云烟”,“试看笔从烟中过”等等,都含有这个意思。山水画中,留出适当的空白,亦有助于气氛的表现。
- c; O* p: ], l9 R/ H8 {( n
, ^. ?# W4 T. ^      (五)色彩  ?$ t! k/ ~( d5 [) e% \6 M

' U) B) ~1 F9 P- G/ B       色彩的意匠设计要决断,最怕犹豫不决。设计颜色,一定要考虑到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不能完全根据客观对象。水墨画的色彩宜单纯,变化不宜太大,经过设计突出一种调子作为基调。如,尽量渲染夕阳的红,雨后的绿,别的色彩可以压低,需要浓的可以尽量浓,需要淡的可以尽量淡,总以烘托意境增强表现力为根据。
' T- G- z* ?! \9 i% q' s+ M8 g       水墨画中,墨是主要的,要画够,明暗、笔触都要在墨上解决,着色只是辅助,上色时必须调的多些,切忌枯干,老画家说要“水汪汪的”,才有润泽的效果。4 Y. ~( S: R9 J# V. \

, V) D& r7 Q- S. `  e0 c6 v) L& X' v4 O: y$ Q# A; l; B" A
       (六)笔墨% n% `; E9 O  c% b- b" z5 A- K: I

2 W; n  x9 O2 u6 K0 p! Y' e       如能运用传统的现成的笔墨方法,充分地表现对象当然好,如果没有现存的办法,就取决于对象来创造。画家如有自己对对象的深刻认识和真实的感情,就会有所创造。, `7 x  @. y8 V

% Y( }8 P* Y$ V; p; {8 c: p1 h1 `       一幅山水画的笔调要统一,一幅画和一曲音乐一样,要有统一的旋律。一种表现方法是一种旋律,或是粗放,或是秀美。不能单纯根据对象。譬如,画人物的用笔,要和画风景的用笔要统一,远景和近景的用笔要统一。如果人物画的工细,山石的笔调又很粗放,就不协调。有时候,表现对象仅用一种笔法,易于单调,如皴山,点叶,可以集中笔法掺和使用,但又要在多种笔法中求得统一。笔调色调本身,就代表一种情调。情调不仅包括具体部分,也包括抽象部分。有人排斥抽象部分,是不对的。抽象和具体相结合,情调就更鲜明突出。) n- Q1 r" K! C: m. A
+ t1 I, Y. E0 ]2 L% }* P% p
       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墨中也要见笔,不能“合泥”,画雨景也要求见笔,见笔才有力,反对“浮烟账墨”,有人把纸打湿再画画是不好的,中国画不像水彩,不能单靠烘染解决问题,要求画到百分之八十再烘染。用笔还要求苍柔相济,苍而不润则干枯,润而不苍则无力。元人画画,很讲究干湿并用。
# \5 X* ^( `# |' H% b" C       线的最基本原则,是画得慢,留得住,每一笔要送到底,切忌飘,要控制得住。线要一点一点地控制,控制到每一个点。古人说:“积点成线”、“无漏痕”,都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画线,才能做到细微、完美的表现对象,在一条线里解决许多问题。否则只是粗略的表现,正如拉胡琴的要善于控制住弓子,奏出的音乐才有丰富的内容和感情。声乐家控制自己的声音也是一样。中国画家,主要靠线条塑造形象,为了使任何一笔都富有表现力,力求每一笔都要代表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善于控制住线。同时,还要注意每一笔和整体发生联系。

( v9 m: M4 R; [% |0 F6 c3 \) _4 t: q. E+ W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Q1mG0njKSK3Ch18#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2 00:17 , Processed in 0.10612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