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山
4 F: d: M0 M# {% ~* h; R/ J2 S: ?0 |3 G0 E2 b- _
最近10年多伦多的 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几乎所有类型的房屋至少都翻了一番,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从2000年至今,多伦多房价平均上涨了127%,仅仅从2006年以来,多伦多的房价都上升了50%以上。如果你入市的时间更早,甚至早到上世纪50年代,光是靠房子你赚的钱何止倍增,英文《环球邮报》挑选了几名几十年前投资(或者自住)多伦多房地产的居民,他们的回报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1957年 多伦多地产局(Toronto Real Estate Board)是从1967年才开始定期公布多伦多地产数据的,在此之前的1940年代和1950年代,许多数据都无从比较,不过大量数据显示以前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非常平稳,屋价也稳定的上升。 , ^' p; U3 b7 p& G# C+ R2 V5 `
Mae和Leonard夫妇于1957年买下位于多伦多Chaplin Crest街上一栋两层高的房子,当时Mae35岁,Leonard39岁,两人刚刚从美国移居加拿大,丈夫担任1家工厂的经理,管着超过200名工人,妻子在家里照看3个儿子。
* x% y4 ~. r& v. o: s房子的Lot是64英尺,当时两人花了3万500元买入。
+ T j2 }. {. ^+ k) h5 K! X+ yMae已经记不清当时两人的年收入,只记得丈夫向老板借3千元作为房子的首期付款,但是老板慷慨的的开出3万元的支票,让他们一次性把房款付了,年轻的夫妇心存感激,很快就把老板的3万元还清了。 Leonard今年去世,Mae决定把这栋两人拥有的半个世纪,也是两人唯一共同拥有的房子卖掉,房子的售出价是160万元,比当初的买入价升值52.4倍。 几十年前房屋买卖似乎比现在容易,当时没有那么多抢价战,房价也不会像今天这么离谱,几乎每天都有变化。 " k- ` J3 d- o
遗憾与建议:只要你能够承受,赶紧为自己买一套房子吧。 1958年
0 V( T9 w3 W$ x5 JRon和Joan当时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当时Ron还是实习警员,两人花了1万6900元买下位于Birchmont和Eglinton交界附近的Chelwood Rd街上一栋2层高的半独立屋,作为他们的爱巢。 买房子的首期款是1500元,其中500元是Ron自己存的,另外1千元来自遗产的继承。当时Ron的年收入为3千500元,每个月还按揭款75元,平时两人都比较节省,一有闲钱就偿还按揭,用了15年就把按揭还清了。 Chelwood Rd街上的半独立屋目前价值40万元,等于1958年他们买入价的23.7倍。 Ron早已去世,目前Joan住在多伦多北面度假胜地Moskoka湖滨的度假屋里,Chelwood Rd的房子是他们人生中购买的第一栋房屋,之前两人越搬越北。 遗憾与建议:踏出第一步吧,尽快偿还按揭欠款,开始时买房子不要太大,这样可以把开支降下来。 1967年 info.51.ca 无忧资讯 上世纪60年代的多伦多与现在相比大不一样,许多标志性的建筑还没有兴建,现在高档商店林立的Yorkville当时不过是嬉皮士的避风港。1967年多伦多的平均屋价仅为2万4千元,3年之后屋价大幅跳升了20.4%,平均屋价也不到3万元。 40岁的Jean和44岁的Mac当时买入Moore Park附近Hudson Dr街一栋3层高的独立屋,有40英尺的Lot,当时的价格是4万2千元。 - 多伦多 51 网 当时多伦多平均家庭的年收入大约2万元,当时的按揭利率为4厘。
( f6 ]/ e- n+ G' w# o# k根据多伦多地产局数据,现在Moore Park附近的C9区平均屋价为250万元,等于Jean和Mac当初购入价的60倍。
0 j% V' b5 N( r: \) C/ y$ nJean和Mac在此之后还买了6栋房子,目前Jean住在多伦多市区Cabbagetown的Wellesley St街上。
2 R! b% M5 |6 Y8 W( [" N) `遗憾与建议:小区邻居永远是买房首先要考虑的,一旦决定了,就跟着感觉走吧。 1973年
2 a: y! f6 c! ^4 t5 \上世纪70年代是多伦多房价大幅上升的年代,1970年多伦多平均房价仅为2万9429元,到了1979年,这个数字就升到7万830元。屋价大幅上升导致普通购房者难以承受,建筑商不得不减少动工量,以及将房子的面积缩小。 1 b1 F8 y2 E- M8 Z5 x. O/ y" i
! D& B+ R7 w0 P
1973年,Nick和Rochelle买下多伦多Kecala Rd(位于Birchmont和Lawrence附近)的一栋侧复式独立屋,有3个睡房,花了3万4千元。 当时多伦多的平均屋价为4万元。
/ v2 l; n, {3 y* P6 B4 R {7 IRochelle在一家翻译公司任职,Nick在Lipton公司任会计师。 买房的首期款为3千元,其中一半是自己存的,一半是借的,当时的按揭利率高达9厘,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万1到1万3千元。 3 K: ]' S+ B M. O, M) }
根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该区域(E04)同类房屋的均价为54万元,等于当初购买价的16倍。 目前两人都退休了,Nick住在多伦多东面的Pickering,Rochelle住在蒙特利尔。
# U- F$ h! r0 M9 B+ c; H遗憾与建议:回顾过去,Nick似乎应该在这栋房子住的时间长一些,交易的费用不菲,买家永远要考虑装修和重建的费用。按揭利率不会永远如眼下这般低,记住要避免抢Offer之类的价格战。
0 |" F, o+ ]) d' G: ?1981年 加拿大 51网 上世纪80年代的按揭利率是你难以想象的,经常达到双位数字,1981年更高达22%,不过利率这么高也难以阻挡屋价上升的步伐,整个80年代多伦多平均屋价上升了260%,从1980年的7万7千元,上升到1989年的27万4千元。 info.51.ca 无忧资讯 Janet和2个哥哥连手买入位于Trinity Bellwoods小区的Grace St街上一栋2层半高的半独立屋,这个30英尺Lot的房子从中间分开,可以分成4个独立的单位,当时Janet只有23岁,2个哥哥分别是25岁和27岁,买这栋房子花了8万1千元。 8 O5 \. Q% C4 S* c. K0 J2 g
1981年多伦多的平均房价是9万元。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这栋房子的首期款是2万元,其中1万元来自母亲的贷款,5千元来自投资者,3兄妹每人拿出1700元把剩余的款项凑齐。当时3兄妹踏入社会没多久,Janet在影视业做自由撰稿人,每周有300元收入;其中1个哥哥是法律系学生,另1名哥哥在纽约当餐厅侍应。 # T9 Y9 h" d; @, J4 [! A+ `
他们与银行谈下的按揭利率是13.5%。Janet住在顶层,哥哥住在主层,他们把其中2个单位出租,帮补一下按揭的压力,后来Janet从2名哥哥手上把整栋房屋的产权都买下来,最终自己把房子卖掉。 无忧资讯 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显示该区-C1半独立屋在2014年10月的平均价格为91万5千元,等于当初购买价的11.3倍,而这个物业在今年初卖出时的实际价格为146万元,等于当初投资价的18倍。
8 d* _; |! Z3 \; A2 x' bJanet目前住在多伦多Glenholme大道上的自住物业里,她和丈夫在多伦多市中心Riverdale区、安省Prince Edward County分别拥有收租的房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还有1个公寓单位,退休生活完全无忧。
2 x1 k4 V$ v$ B% N8 }; W$ }: V9 ^遗憾与建议:看准心仪的物业就下手,别犹豫,Janet告诉记者,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绝对不会把Grace街的房子卖掉而买现在Glenholme街的房子,好的邻居小区是无价之宝。
/ F$ M$ y4 n' h" {1986年 John和Ruth当时都是31岁,那年他们决定花22万元买下河谷区(Riverdale)Langley大道上一栋3层高的半独立屋,面积达4千尺,当时多伦多平均屋价只有13万9千元。 1 M8 j0 Z% Q" F8 S( t
辛苦存了4年积蓄,加上向父母借款,两人终于凑齐了5万5千元的首期款项,开始了清还按揭之旅,当时按揭利率高达11.25%,两人都是艺术家。 4千尺的大屋在河谷区非常难得,加上房子保养得又好,目前的价值轻松过2百万,与当初的购入价比较,增值9倍以上。 John和Ruth现在还住在这栋房子里,后来他们又陆续投资购买了6栋房子。 , |3 |1 t c0 S& N
遗憾与建议:尽可能多付首期款,加快还款速度。John后来说,如果有可能就尽量多买物业,能买多少买多少。
+ [/ s7 I ~; l8 x' ?0 C1991年 1990年多伦多的平均屋价为25万5千元,这是一个屋价下跌的10年,整个90年代多伦多的屋价跌了11%,到了1999年,多伦多市的平均屋价跌到22万8千元。 info.51.ca 无忧资讯 9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令失业率上升,人们对房屋的承受能力大受打击,其中1996年到达谷底,当年的房屋均价为19万8千元,之后才开始回升,但是无论如何到世纪末还没有回升到10年前的水平。 - 多伦多 51 网
- ]1 N7 e- x* M/ v. I1 }# D' y$ M' m0 x8 I' A) _
在影视界工作的Laura于1991年花了16万9千元买下她的爱巢,当年多伦多的平均屋价是23万4千元,她买的房子是有2间睡房的镇屋,在多伦多上湖滨区(Upper Beaches)的Swanwick Ave大道,房子不大,Lot只有14英尺,只有1个浴室卫生间。 Laura的老板借给她1万元作为首付,当时的按揭利率也很高,达到11.25%,物业税一年要交505元,她的年薪是5万8千元,还有花红。 $ R- C) Q% H8 c/ L3 q
同类型的镇屋现在价值50万元,等于23年前的3.25倍。 2 }# p& U8 a1 C1 J1 i, b5 |. h5 C
Laura后来又买了2栋房屋又卖掉,目前住在美丽的湖滨区Herbert Ave大道上1栋3层高的独立屋里。 无 忧 网 - 51 遗憾与建议:没有遗憾,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看重房屋的升值潜力,不要因为一些小问题比如橱柜颜色而放弃大好机会。
( t5 J& i4 M( o; q: w& k9 N ]
$ H: _: |1 {0 B) {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