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5|回复: 5

[交易拍卖] 滕运成先生篆书027--毛泽东词一首《沁园春·雪》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4-10-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10-23 00:14 编辑 + v( n9 x" Q1 O) `1 E7 X

/ Q3 M4 d) |$ {, g' _滕运成先生篆书027--毛泽东词一首《沁园春·雪》
) H. i. x; i+ w) s# S, W; \
& N3 O5 Q2 |' z# p: j% I《沁园春·雪》
5 Z% Y8 s; C, K: u% L* G: O' c0 {5 f. N% a5 R*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7 \1 [$ n8 G* U8 E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4 {, t5 R  V9 K# }8 c- v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0 o8 u! W7 n! b. ?1 a, U6 \5 x' I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 M" D' E' h8 d; o$ ^  k, L
江山如此多娇,
0 V8 y6 S/ E- x* ~9 a& M! v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 P! Q0 [) m5 Q' T7 R/ d-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0 K& P' _* E( ~2 N) \) I) ^; U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X5 e* R+ K; {# c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e$ V+ b! o% t6 o" J- Z
8 a) L# M0 B% s3 Y, U

& c+ \: D% s; V作品赏析
5 m" c& p$ V. v5 }5 G, |0 m9 }2 o
) Q' e3 h+ N" d& X, g3 J9 I! R4 M【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5 ]; a0 o# A) J8 n
7 i4 J# d$ f8 {3 \8 z2 r; u【注释】:$ \- ]+ m: x7 w: }+ ~; E/ {/ D
) T/ I' W1 y9 W5 k3 B7 W: z7 J+ v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  J' m3 u6 r' Q3 s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3 {- P* ^/ I4 n5 b+ M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4 e8 Y0 Z3 F* a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 ^$ ~+ P4 k4 f+ i! \$ {/ n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2 m( g0 q3 I2 Y# r, M5 M" a6 C
) h' u! m7 |# g% z. v* m* m
【题解】6 {& o- b  y/ b9 F4 {! ?+ J
2 F: s- Z3 _5 s6 M; d& D; m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 z8 B$ V' d# h0 G
; V2 @1 ?& I9 Q0 E( f( O- Y" {
【作法】
9 A8 W, A/ W/ [9 H5 k) M
) C1 Y& I& w7 F* ]& j# S5 s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滕运成篆书027--毛泽东词一首《沁园春·雪》

滕运成篆书027--毛泽东词一首《沁园春·雪》
大型搬家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10-23 00:12 编辑 ( \: d7 l5 C& x* g) z
/ d( e. E- Q4 `% R( I* y$ s0 f# j
  析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0 Y4 k! t& ~* ~4 X9 f" u

' t0 T) R8 q% L0 Z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W* U: g3 J* ~: D9 i

6 y- ]. h1 d3 P" [/ `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1 Y6 q, E3 g) N4 X' x. P
! b. n, w# B! k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 x: e3 \; I# A& }6 V; K, j) T& |: m- B9 P. m4 D6 ?2 r3 ?) B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4 D1 ^) J9 z" L  ~5 p! v! s  J  @1 N6 K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 q/ }' }% V3 \1 C% ^& H
" _7 D5 Z4 ^7 ]+ k( i+ ^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t! U" G4 W; h, ~3 V3 j
; o, _- d, F  c1 H" G3 f. @0 b' X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相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写法。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诗人就是这样把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摄出了。能够通过客观感受将自然的形态艺术地描绘出来,这即是古人所说的得“题中之精蕴”。
6 o( V! m; \8 ^' C8 B1 s( K5 m+ U( z6 K' q8 U* _7 J( e" O1 J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壮丽,故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10-23 00:27 编辑
4 D# N0 h; ~# R+ ?/ r8 A4 K8 a- Y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U+ m( N9 T' `4 J0 {( n, `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9 m; c0 K- O9 Z# ~! s3 Z/ T
2 V* m2 v, A# c/ a+ @4 `9 |
作品注释1 w. D. @3 w( n! F; O8 C
7 k' ]7 M4 Y2 W2 ~$ d" |
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F& E8 W: q9 R0 ?$ W9 ^1 {
) @1 f% U5 R. g. l5 ?9 ?1 w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 a2 E! s! f: g8 ^0 Q& u3 g% B5 U8 H/ u, M& N

  C3 X% w9 E$ D: D" m+ j⑶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莽莽:无边无际。
7 n$ e4 n" v' J$ }* J) Y; r5 u6 l% {( C5 j+ f1 u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2 X# o: d- W8 g9 _" w, W6 G5 X- y0 V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4 D  o2 Z( I4 D, a; F: S. H- j- `* J4 ^4 o0 |+ M& P. @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I" O# X$ [; C4 }1 S
0 E7 k1 [/ J9 V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E0 g" @9 d' ?  r" u; k, w
6 N8 w, h  d6 b6 N; ]6 K8 Y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G4 e; @3 L, N1 ]& u( ~
5 X2 X$ W" R* {, \! _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5 s! W- Y) G/ R& o1 ^  i, ]  j
, ^- f8 d* K9 A2 S8 D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 @- G$ H9 }2 \" N- k
# O  E* m( c: ^. k' N: g" i6 p% w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0 h3 d! z9 X& n
. s8 g* q2 i/ K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 R" L/ e9 H  Y3 K4 l% B# m5 f
  y" R. x: |4 A) k- F1 L9 a$ s作品译文$ \' n% L8 _, E- D  w6 m' ?
2 d2 ?" T0 w7 u8 K: |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2 }$ ~( v; b* Z

& i2 f7 Z7 _6 o; W" q& y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 |: b! \( ]8 E# [5 f6 }& `3 P
4 Y' U$ [5 C( ]$ x3 创作背景
1 G  V, u# L6 K' ]( R. `7 [# L《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初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毛泽东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 y! `; C  G/ K$ g9 B
" e; G( Q# F: w" n# p+ c* d7 J
4 作品赏析1 [. G  \( j/ k8 t% m& A/ l3 u
文学鉴赏
$ X+ K7 v" R9 k  Q4 x5 f" o# j8 o1 ?4 o& M' ^# c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此词的意境。9 X% G2 O2 @% K. ?: h. E

& S- ^1 T0 B+ B! h0 A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 y0 ~8 N0 \" ~* n9 i' B3 o
8 n7 w, Y3 A5 C1 Q  G& u
# P2 a& d, J9 l
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1 ^7 V2 W3 k& X5 W3 K* `2 j( f

9 i4 _8 ~4 k9 @% ~2 \8 X# D第四句至第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4 Y. b) b+ a" \( E8 `# M5 `, p# H; p# W4 [
第八句至第十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p2 l9 J3 w3 t# l8 ~7 X- [7 s

7 L" H1 E# A. n1 ~, Q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Q' e3 K/ R4 N  }* W
! K1 `- `: g' U4 [/ n
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2 B! c! [, t8 t7 k7 y

1 z' W8 b9 j1 J8 O第十四句至第十五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U, K2 Q* E) v' c: z6 a0 `
, X$ D9 J4 ^8 K3 P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9 m" ?% f. [9 i: X! ?6 V
; @+ _: Q+ F, h1 Q
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 m6 c: w- i  P: Q# x# r! m
2 f' I! [% j) k) M" z第二十三句至第二十五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1 a: D, J) Z, u$ n2 q' H

) q: w8 c: u2 M; v! ~5 f& k《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 y+ s- W6 b8 ~- n
& H. j. A& K& }, G9 l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 e0 A- b/ i
$ ]& D/ ]0 I, a1 {! y
名家评价
4 f' f. P$ }0 J% \
* d' a. [  Y! u' u5 V毛泽东对英文秘书林克说:“《沁园春·雪》是反封建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从一个侧面来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0 G0 }1 _$ a  u+ h
3 U! l7 x/ ^) ]6 ^! ^4 @% [
陈布雷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6 }1 K- Q9 f) u+ U9 p
/ B4 f7 j, P, F$ H" B$ A0 o
蒋中正说:“我看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陈布雷)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
% Q7 H2 ?* ~+ z0 \5 K; h5 U6 G3 X! D( g; ?0 R8 {/ o4 d# z
柳亚子说:“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1 D. A$ m2 f4 n7 {: }% }% k! q
+ d# t' ]. o9 S9 p
5 作者简介0 d: Z' s/ U! t: @$ A( S8 W- y* Z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 w! z, {* w; o( ?9 p+ R2 I/ C
$ n4 N# D: l2 K8 f( X  W毛泽东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TAM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XX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XX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jpg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11-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11-2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 v7 i/ L$ b! ]( V% |
请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4 01:35 , Processed in 0.1494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