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92)  鸡蛋( 0)
|
你觉得是通过拉关系送礼得到上司的提拔好,还是直接让上司在内心里觉得你很优秀而提拔你好?在情场上,你是愿意用物质利益来说服一个女孩跟你好,还是愿意她就是喜欢你崇拜你?就拿同性之间的交朋友来说,你愿意大家是因为利益而走到一起,还是愿意大家是因为相互欣赏、佩服而走到一起?
5 T5 G# v# m' v; p1 B人,在本质上是心灵的产物,所有和人有关的事情,朔本求源,追踪到最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人心”。
; H1 _0 Z0 k3 S0 X; [2 i6 k6 M心灵法则和世俗法则之争,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得”与“失”之争。心灵法则是先失后得,似失实得;而世俗法则是先得后失,似得实失。
7 I+ K/ s, ` H) z) L$ V5 o; C中国有句古语“与其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句话其实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分歧。“一鸟在手”就是选择世俗法则,“百鸟在林”就是选择心灵法则。
" C4 I' o( c+ j+ F! s人类目前的智慧水平而言,“得”与“失”在很多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的。人生不是一个时点,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时的“得到”演变到后来却可能是“失去”,一时的“失去”演变到后来却反而是“得到”。
- J( j! ~+ `7 C& ~* k/ _在心灵的层面,最基本的作用力就是反弹力,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8 X+ X( M5 S; c" K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为人要善良,但是我们是不是经常做一些恶劣的事呢?
* S+ t* p7 p1 D+ d6 l4 u3 b
) L" \0 o9 L- A. ^; [3 Z7 j9 d, n, B: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帮助别人才快乐,但是我们是不是经常表现得很自私呢?* W: B- K( }! _* W
9 \6 ]% D& r( t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无功不受禄,但是我们是不是经常期望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d. S. Z8 } T5 h6 N) Z6 l7 ^# f
5 U# A4 e; E+ V6 }" \# }* u1 a) Z
比如说,我们在成功的时候都渴望别人的掌声,但是我们是不是经常暗地里希望看到别人的不顺呢?
0 h0 F% V( W: x j
3 h. L, k1 d7 @# T( h$ H. W& j比如说,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我们在餐厅里面对待服务员是不是经常居高临下?
" w1 t* x# [( F4 t, G; B* e3 w6 t: N# v& F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们是不是也经常渴望得到意外之财?9 T1 J; M" G7 _2 r8 c( k
8 u0 F+ f5 s( M9 h+ J- f; S
比如说,我们并线的时候都希望后面的车能够让一让,但是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和前面的车亦步亦趋,全力封堵旁边想并线的车呢?1 s, d0 X3 x0 P( r9 y
8 F" j( a; o# |7 n当一个小孩呱呱落地,他不是一张可以供父母任意挥毫泼墨的白纸,事实上,他是一张写满字的纸,上面记载着他是谁,他将要成为谁,只不过这些字都处于潜伏的状态,我们都看不到。随着小孩子的年龄增长,这些字将会逐渐显露,我们无法把上面的字抹去重写。从负面的角度讲,我们最多只能把这张纸揉成一团,扭曲它;从正面的角度讲,我们只能顺从这张纸的指引,提供可能的物质环境,让每个小孩更充分、更完整地成为他自己。因为他只有充分地成为他自己,他的天赋才能完全施展,他的才华才能得到呈现,在他擅长的那个领域才可能做到卓越。遏制一个人或事物的内在渴望,除了妨碍它正常发挥潜能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父母无法塑造一个小孩,作为父母所能做到最好的,只是当孩子走向那个内在既定的目标的时候,父母帮助他/她扫清障碍。! X, p% e* _" l4 U7 j) `7 D5 I% |
世界万物的运作自有空间法则在推动,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替代空间法则的力量。我们每个人所要做的,只是顺势而为,静观其变,在变化的关键点上稍稍推动一下,就足以。
* r" ]6 v8 d0 A% ?) K: ]如果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想要这个女人也喜欢他,这个期望未必能够实现。但是,如果一个男人以真诚和善意来对待女人这个群体,那么,他必然能够收获到来自女人的真诚和善意,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来自哪个女人?$ C! A( a: _7 Z; Y9 S$ ?! m
一要生存,二要快乐,这就是人一生真正的追求。
) e6 D( m: D4 X* Y1 A分享的法则是一个“创造”的法则,所谓的“创造”,就是从无到有。不仅快乐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物质也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所以,分享的法则也是“无限性”的法则。; ?( m% B, Z" [( D/ f; I2 h
卢梭认为,爱就是“在知识引导下的对他人的美好愿望”。3 @: D( i/ r5 M0 {
爱,不能够站在自我觉察的层次,单方面的去表达自己一厢情愿的愿望,一定要以“理解”为前提。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对方的自由选择是什么,再把自己的良好愿望和对方的自由选择调整到一致,这个结局才是美好的,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爱”。如果不以“理解”为前提,爱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为假爱、错爱,甚至是因爱生恨。
- V! K( U( B Z这个世界看上去似乎空空荡荡,但是实际上它是受到很多法则制约的,这些法则为人类的行为划下了一条条道道,行走在这些道道之上的人们就会收获快乐,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天道”。( N' i* O* p' t$ B) V5 N' \. u+ p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S$ u* ]4 V! u0 g% _/ R6 v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Z4 U5 h$ H7 @+ j2 u全文看完了,其实并不短,但也不太长。很多地方也未必都能明白,但是确实有的观点让我反思自己。一生中有很多的地方让我纠结,还有欲望-痛苦-无聊之间的摇摆。不过来到了加拿大,这些纠结和摇摆烟消云去,一要生存,二要快乐,这就是人一生真正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