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70|回复: 6

[加国新闻] 一个中国医生在加拿大看急诊后的感慨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潜水的星星 ' Q; ]  l8 Q( ?. d2 E8 A' P; D

  |; ^1 q/ Q2 x; |) i, W曾经看到报纸上一些文章,倾诉在加拿大看急诊的困难和等待时间过长。这次我因左膝摔伤有机会亲自看急诊,也谈谈我的经历和体会。
% E2 t, _. B* [- s9 n; m3 r8 a% S: ?: y
因为不会开车,公交车又不方便,便想起可以骑自行车去附近办事。那天在二手网站看中一辆自行车,便匆匆赶去,不想试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站起来觉得左膝很痛,走路一瘸一拐的。勉强走回家,疼痛加剧,膝盖已经肿了。那时家庭医生已经下班,我想只能忍耐一晚,明天再联系看病。
# u  @0 A3 X  Z; w8 U* {' y( D5 {; R' r

% ?4 c3 d# j4 O女儿回家一看情况便说不能等到明天,家庭医生那里不能直接拍片子,万一骨折还是要转院,反而耽误治疗,还是立即去看急诊。由于听了不少急诊的负面消息,心里也是很恐惧,但那时我已经完全不能着地行走,只能让家人背着上下汽车,背着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大门。
+ W( x3 F5 R- {+ e% N1 _6 m一进门,就看见几辆轮椅靠边停着,我正犹豫可不可以借用,女儿就推过一辆让我坐下,不用背着我到处走,大家都松了口气。 : y! h. @+ Z9 w" ]8 I7 J
% ^/ m( l! s9 v  s/ f8 a) m: a
( v' }3 F* f' q' G
暗想,加拿大还是比较人性化,要在我们医院(我是国内一座三甲医院的医生),轮椅都锁起来,要用就得用身份证和押金抵押,而且十次有九次都已经借完了。推着轮椅来到挂号处,前面有一人排队,不久便轮到了我。负责挂号的是个护士,她就像调度一样,把病人按轻重缓急分类,有时做点紧急处理。她过来问了我的情况,再测血压、量体温,拿来指末监护仪(戴在手上就能监测到生命体征),见我情况不差就拿走了,然后让我去旁边的窗口登记,挂上手牌,就让我去一边等待。
; H9 u4 s7 v( y0 G) c  a8 b* ?4 r$ Q6 h2 D

1 ?; c4 ~2 F4 u3 p, C3 O' W! M& s" a0 H/ o
我做好思想准备,这一等就会是几小时。看着周围的病人都静静坐在椅子上,看着手中的书或玩着手机之类的,没有一个显出焦急的样子。忽然从大门推进一个担架床,病人脸色苍白,像是昏迷的样子,几个护士迅速围着他,一下就推到里面一间,接下来听见一些响声,想来在抢救病人。周围的病人还是那么安静,好像他们已经明白,看急诊不是完全按前后,而是要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适当提前。# Y, n: u( h3 D
9 B8 h! _7 _1 A, V( Z0 x
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听到一个护士叫了我的名字,这时来了一个护送人员拿着几张纸,想必是我的病例,推着我进了另外一间房间。这是一间很拥挤的诊室,靠大门的一边放着三张桌子和椅子,墙上有读片机,可能是医生的办公桌。与这堵墙平行并距离1米多处拉了大半条布帘子,从里到外,放了4张诊察床,床与床之间也用布相隔。
) f8 I5 _8 K. C/ [) B: p% d0 F; D/ F' k! D1 H% k! }1 }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位医生,听说我是膝盖受伤,就让我躺在2号床上,只见一位年轻的白人正在更换这张床的一次性床单,他穿着自己的衣服。换完床单他帮助我坐上床后就离开了。那位在门口接我的医生约在10分钟后来到2号床边,问了我的病史。检查了我左膝的表皮和功能,就让我去拍X-光片。
/ H! Q+ g# e5 r+ W0 k8 Z! q+ o" F
又是那个护送员,把我推到放射科,还是让我等待。大约过了20分钟,放射科的大门才打开。我拍完片又回到2号床,大约在床上躺了一刻钟,我的X-光片送到诊断室,那医生看了以后说没事,骨头没受伤,我和女儿松了口气,但需要髌骨固定六周。要自费买绑带。就在他要离开时,他又看了眼片子,这下倒看出了问题,说髌骨有骨裂,并用手指给我女儿看,我距离读片机远,没有看清。
- R& t2 Q$ s1 l. C; p$ }! t6 D1 Z; u! q& j
+ Q1 X; r7 }% \: X2 r1 v6 E
0 `! Z8 q9 z& f3 m/ I2 p
我想可能他也不是骨科专业医生,要不看片子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反正治疗不变,他又交代了让我原地等着带绑带,而后就匆匆地去看下一个病人了。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一位黑人小伙来了,笑嘻嘻的,手里拿着一种塑料绑带,把我的左腿从大腿中部到脚跟固定好,并教授了使用方法。我着急地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活动,他笑嘻嘻地用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说:靓婆,这下你要停止活动了,乖乖躺着吧!我的急诊就这样结束了。 0 u) ?' L+ a* G- O. ~
* A3 `" u, f4 m: j
* D- l/ d8 H6 B2 ?
! S/ T& r: v' T; F) c
女儿推着我到大厅,付了绑带的钱,护士给我一张淡绿色的纸片,让我一周后看骨折门诊,并写明了门诊的时间和地点。那位白人青年在急诊室门口叫住了我们,说他可以带我们出去并且顺路认识一下去骨折门诊的路,那青年和我女儿推着我走在笔直的走廊里,我好奇地问他,是否是医学院的学生,是来做“志愿者”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他还不是医学院的学生。 - 多伦多 51 网
, I$ l; F0 v# {4 x. n2 ]3 ~/ r2 l" v, m+ D5 o
只是本科大学生,因为想考医学院,就先来做医院的志愿者,让大家看看有否医生的素质和才能。那青年一直把我们送到骨折门诊门口,还提醒我们找到这里的重要标志。出了大门我特意看看时间,前后一共差不多三个小时。 ! ]# {/ {6 Q" B  |& T" J

9 a. ~; h7 R- b: ~9 L" j6 t) r' |( ]5 n" B
% F" U- y1 }. S
也许是季节和运气的缘故,我觉得我在加拿大的第一次急诊并没有像报纸上说的那样艰难。我想可能也是我的伤较简单,如果还有膝部外伤,需要清创包扎的话,就不是那么快能解决的吧,说不定还要等好长时间才能等到专业医生处理。不过最让我高兴和意外的是,医院竟然主动安排了以后的诊疗,从此我每周一次来这里看病,医生也是固定的,一直到我的膝盖伤愈合。 8 y, J3 e9 E, X1 g+ w' |

3 H1 c6 ~( e+ t2 }+ [! X% |3 F6 w! D4 P/ x3 _1 H8 a/ K
( |, J1 V) g  Z0 d' p. F' d7 e9 t
我想如果等看家庭医生会这么顺利地看上骨科吗?看来在这里如何根据病情,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是很重要的。再联想到我们上海的医院,看一次急诊,如果幸运遇到好医生会告诉你以后可以看某某医生,不可能连预约单也开给你。
8 J- M7 ]7 Z6 j2 K, x) @- R% l
; W  C8 |3 g/ j/ d5 l! Z) P% C# j9 G9 u# p7 V) b/ K9 [7 d! \; x6 r
' [/ R" ?5 j2 N3 J: d0 Z+ j2 e' Y6 E
总结第一次在加拿大看急诊,感觉等候时间还是比较长,但还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与我在国内工作的医院相比,加拿大的急诊医生比较少,我们那边摊子很大,不仅内科和外科分两大片,各自还分科,如内科会分心脏、呼吸、神经等,它们各自有急诊诊断室。总之,加拿大的急诊医生很艰辛,对知识面的要求更高。我觉得那医院虽然医生少,但安排井然有序,利用率极高,分工明确。对待病人亲切,服务热心,照顾细心。" G+ i4 a$ F0 H) n. {" C

, A8 e6 c/ V* h, {; I$ F* p( Q8 h这与国内不能相比。这几年国内致力于医院的建设,大都市的医院高楼林立,县医院推到小楼建大楼,农村医院旧颜换新貌,但后者门庭冷落,病人都无休止地涌向大医院。医院的硬件越来越硬,连县医院都基本拥有核磁共振,农村医院都有CT,资源实在太浪费了。不像加拿大每个区检查仪器都集中在一起,需要检查的病人都集中在那里查,资源利用率极高。3 ?+ t; b, g' j0 J0 O: [
& j: `' i: A% m3 a/ B3 `# u* a
并且加拿大的医生完全根据病情需要作检查,能够用费用低的检查解决诊断就决不用费用高的,听说如果医生开的检查太多,超过规定会处罚。政府为了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添置各种硬件。据报道安省为了缩短候诊时间,今年投资7580万元,添置了核磁共振和其他仪器。让病人早日检查,早日做手术。
3 q' ^% Y& `; _0 \8 U$ r% G; x$ g) f) e+ w, _
都知道,加拿大的医生年薪颇丰,根据最新报道加拿大医生的年薪平均净收入差不多高达25万多。但我知道在加拿大学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我在看急诊时遇见的年轻人就是一个例子,为了争取考医学院的资格还必须先去医院做“志愿者”,让群众来评估他是否适合做医生。大约在九十年代初我有一个同事,刚升为主治医师就移民加拿大,一直到06年我在多伦多见到她,她还在读医科,准备考试成为一个理疗科医生。
5 x3 G( i0 W" }  n3 H* T3 |: K8 r+ O8 j( @" B8 o) b
8 x% e7 x/ }1 A. {: R  x
听说在加拿大,从进入医学院到学习完毕实习,最后成为医生,需要差不多十年时间。国内医生的年薪虽然不高,但医学生的学习也是很艰苦的。在我考大学的那个年代,进入医学院都是拔尖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级别的。医学院的学习年限是6年,个别是8年。而其他学院都是4年,最多5年。毕业后大家的工资都是一样的。
2 c3 q2 ~0 y( Q  J+ ?% |7 t! o3 I" w; n. z) X4 x: n/ Q( o# @. C
" s: |) x+ g  t' G
2 t3 j7 y; e  H
而医学生毕业后还要做5年住院医生,24小时值班,吃、住都在医院。医生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而且考试不断,要通过严格的晋升考试才能逐步升上主治医生、付主任、正主任。除了晋升考试医院每年都要考核,医生要参加专业和外语的考试,还要求写有水平的文章。年轻医生隔三差五值班,即使当上主任医师也要值班,节假日医生没有连续的休息。0 D# S: K. O" t4 B, r9 V7 O( S, \
# C; b! D' T% S1 l  }' m1 F# Q
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我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不断加深,国内甚至发生了杀害医生的悲剧,医院接待办公室(处理医患矛盾)经常发生打骂事件。医生倒成了有很大风险的职业,致使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不愿意让子女考医学院。考入医学院的分数线逐年下降,更不要说有严格挑选学生的机会了。加拿大就不会有这种误区。我的一些早年移民加拿大的同学,他们自己在这里当不成医生,但努力培养孩子学医,现在已学成并在医院工作。 * i' D5 P0 \8 N# v! U

0 W  C4 t7 ^! A2 q8 B/ [; j4 V; w3 E. h  X4 [2 T

$ D* d. D: j' F) n7 V- d0 g在加拿大医生是一个令人尊敬而羡慕的职业。希望能多多培养出新一代医生,不断补充医生的队伍,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
鲜花(792)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也有同感。我也是从国内医院来的,还是觉得这里的医疗体系比国内有很多的优点。
鲜花(33)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随便杀人(仇人,富人和医生),还是感觉挺恐怖的。
鲜花(63)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6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LZ的故事真的吗?怎么和很多人说的不一样呢?我看急诊怎么等了7个多小时呢?你的运气真的比别人都好,你不会是认识什么人吧?介绍一下,我们下次去也好快一点!
鲜花(223)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楼主比较幸运。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3-10-2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急诊啥的得攒RP,有的很快有的要等很久很久
鲜花(61) 鸡蛋(0)
发表于 2013-11-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梦里的故乡 发表于 2013-10-26 00:21
% C5 K# A: C/ ?5 qLZ的故事真的吗?怎么和很多人说的不一样呢?我看急诊怎么等了7个多小时呢?你的运气真的比别人都好,你不会 ...

* g, H2 e- ]: o5 ~楼主是在安省,不是这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5 06:23 , Processed in 0.12225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