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283)  鸡蛋( 2)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2-7-14 11:08 编辑 5 S1 z* @. w& A/ e/ m! m4 m6 t
9 {/ |0 r4 J8 W" |, g, C @+ u
+ j' { ]( ] F+ V8 [2 k
4 z5 h9 z. V9 e! [- j/ T4 z& J3 |( d$ b# E' L% B
& m/ G) w# o' Y9 `
* ], D/ _6 I/ G5 O8 f1 [食品用料
* R, J& N' O% e1 E Q2 P+ Y. o$ a7 X' S" _5 t; A* y" X- C) r
原料:草鱼、青鱼或鲤鱼一条,卤水豆腐一块,粉条一把,大白菜,五花肉数片,榛磨或香菇若干,土豆一到两个
6 o, b9 C3 G% l8 s! _/ C% E% J
2 T; k9 \! G3 \2 X% D# _4 ?$ i配料:青辣椒两个,小干红辣椒(一定要有,怕辣可少放),葱一根,姜一块,蒜半头
8 ^. E4 ^: s7 A- l/ E7 T5 h" q4 A9 W
) o- n' ~3 U' p2 ~& h/ D2 e调料: 盐,料酒,糖,酱油,花椒,八角,桂皮 注:传说中炖鱼作料还有苏子叶,把蒿(藿香),山花椒(五味子)。
9 N$ z7 l9 H: r/ O3 v3 l
# f( N+ l8 ~- b5 v
; S+ U8 }4 a# W5 F, @' H! ?制作方法
. E+ T/ G( D) a4 B! `) W" N. a/ ~! Z4 T" A; p3 Q
1.过油:把鱼洗净,改刀,水控净,过油或旺火煎三四分钟。
+ z( C2 x: m* i) j/ Z0 l6 r v5 a4 I9 }# w6 F& c& `8 b
2.调汤: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盐量;把葱切成段,不要切碎,这样可以增加整道菜的 得莫利炖鱼- ?+ H4 E% ~1 i' c
美感;姜切片,蒜去皮。把所有配料放在料理盆里,调匀。这时要把榛磨洗净,浸在水中。土豆切块备用。
3 {5 a" B3 ^% W: X
$ b+ C% [8 O3 e9 ~4 a* i3.炖鱼:鱼过油后,把多余的油倒出,调好的汤汁浇在鱼上,加五花肉;加开水,水量没过鱼身低于大勺边,旺火炖;水开三五分钟后调小火炖20分钟。 (注意:水量不要太少,一是炖的时间长,二是后面还要粉条,粉条吃水。)
; N* y8 R: v9 W! v7 t' C$ V0 _/ F0 `
4.加料:鱼入锅炖约25分钟后,加入粉条、土豆和榛磨,粉条不要紧贴锅底以免粘锅。10分钟后加入切成大片的豆腐、白菜,白菜可以整片放入,五六分钟后关火出锅。一定要用稍大一点的盆来盛,这样吃起来才够气氛。
' B5 w; J3 o! ^) {
. v- c: R+ N& T7 E6 a! b; q/ Y! j
4 r0 _- \' P2 u, K4 s3 n 7 o: Z( [- e# M3 u
相关典故
6 D2 ^1 e B: i0 ?4 T; n! J# i: ?9 H( S; m9 F$ {& l8 e
“得莫利”一词是满语“渡口”的音译,这道菜的原产地哈尔滨郊区方正县伊汉通乡得莫利村(伊汉通,为满族“老牛岛”的音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个村北靠松花江,在鱼多的时候这里的村民主要靠打鱼来维持生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在路边上开了间小饭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他们把当地的活鲤鱼(也可以用鲇鱼,鲫鱼,嘎牙子鱼)和豆腐、宽粉条子炖在一起,味道鲜美,又不失东北菜的豪放,吃的人是越来越多,结果生意越做越火。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哈尔滨人说: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欢吃西餐和东北大菜,咱们吃得莫利炖活鱼去。这道菜的主料应该是新鲜的活鲤鱼,那样才可以充分享受到鱼肉的鲜嫩和美味。
6 w& C* h! w5 o6 P% x8 n `5 j/ B& Y5 W0 l9 P
有关传说
' e2 `6 k4 ?9 m0 S- t. B2 V2 O: j' f$ q4 B v4 g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在我国北方边陲松花江南岸有一个商阜小镇。它东倚青龙山,北临松花江,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小镇住着一户叫得山福的老汉。他膝下有三儿一女,生活过得殷实。长子得莫江,在松花江打鱼为生。次子得莫山,依山种田,还在小镇里开个农家豆腐房。他做的豆腐十里八村都出名。三儿子得莫田,开个制粉作坊,他生产粉丝也是远近闻名。老汉唯一的女儿叫得莫莉,年方十八,聪明伶俐,人长得如花似玉,被老汉视为掌上明珠。她聪明勤快,身怀烹饪绝技,她烧炖鲤鱼,被邻里称为美味佳肴。看到几个哥哥生意兴隆,她不甘示弱。于是,他与父亲商量,靠她精湛的烹饪技术,在江边繁华地段开一个炖鱼馆,招待八方来客。她说:“爹,开鱼馆大哥可提供松花江鲜活的鲤鱼,二哥可提供雪白细嫩的豆腐;三哥可提供清白透明的粉丝。咱爷俩儿上山采集山野菜时,顺便寻找炖鱼的作料苏子叶、把蒿、山花椒等。”“好,就依你说的办”。老汉高兴地应允。
- Y9 h B$ D z2 z' T: N" c3 _$ l1 G! C
得山福老人年过六十,老伴去世早,三个儿子已成家立业。老汉的唯一心愿就是女儿能嫁一如意郎君。这年夏天,小镇搬来了一户姓魏的人家。一位老妇人带着一个青年书生,住在得山福老汉家的对门。妇人的丈夫原在三姓督统府为官,后为朝廷奸佞所害。妇人带着儿子隐姓埋名来到这江边小镇。那书生叫魏世清,二十多岁,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他对父亲为官清廉深为敬仰。也为父亲的不幸感到愤恨。他发奋读书,要考取功名,重整家业,耀祖光宗。
$ Y/ H/ {7 |% z" T/ M* O( W8 K2 A; B- Y; p% i& G7 k7 c- A
清晨,火红的太阳刚刚升起,小镇通往林区的山间小路,便传来魏公子朗朗的读书声。得山福老汉带着女儿去青龙山采集山野菜。顺着读书声,父女俩儿不约而同地望一眼林中的读书人。傍晚,当夕阳的余辉涂抹山间旷野时,采菜归来的父女俩儿在树中与读书的青年人相遇。得山福老人放下装满山野菜的竹筐,主动向读书的青年人打招呼:“年轻的后生好样的,读书刻苦,日后必有造化”。女儿得莫莉低着头,羞怯地躲在老汉的背后。
8 ]+ k, {2 u0 ~
; @$ l" ?2 y' s 魏世清慢慢抬起头,见是老汉父女,彬彬有礼地说:“谢谢老伯,你们爷俩儿上山辛苦啦。喝口水,歇歇脚吧。”说着,他把深情的目光抛向躲在老汉身后的害羞的姑娘。两人充满柔情的目光里,露出几分羞涩。老汉和女儿各喝了一碗水,没说什么就走了。 " c8 L1 b1 Y8 f. ]6 O
( [( h9 C, {5 {' A+ |
从那以后,每当太阳偏西的时候,小镇村边山间小溪旁就出现得莫莉洗衣的身影。林间小路上时时传来青年男女的戏笑声。得莫莉用美貌和勤劳征服了满腹经纶的魏世清。俩儿人一见钟情,双双堕入爱河。得山福老汉乐得合不上嘴。魏母体弱多病,她知道自己已不久于人世。看到儿子结识这么好的姑娘,心里高兴极了。家境贫寒,她将结婚时戴的金戒指送给未过门的儿媳。后来魏母去世,得山福老人一家帮助魏家埋葬了老人。从此以后,得山福老人和得莫莉就挑起了供魏世清读书的担子。
K z; I$ W! h8 U9 i 魏世清进京赶考的日子临近,他读书更加废寝忘食。见心爱的人日渐消瘦,得莫莉心痛极了。这一切被得山福老汉看在心里。一天,他把女儿叫到身旁,深情地说:“孩子,魏公子求取功名,只在旦夕,他母亲去世,我们要好好照顾他呀!你去几个哥哥家取些炖鱼的材料来,把咱家拿手的炖鱼做给他吃吧,给他调调伙食,补补身子。”得莫莉闻言,心中暗喜,嘴上却说:“爹,你不是说,要等我们的炖鱼馆开业那天,才做这道拿手的炖鱼吗?”
3 y# E. w5 q: H% J- @
4 l; C; y- U) u( v2 L" c. C# z “姑娘,什么鱼馆不鱼馆的,魏公子体弱,需要补养,你快去做吧!这也算是鱼馆开张前让你再练练厨艺”。老汉微笑着说。 “好!我这就去做鱼”。得莫莉高兴地跑出屋子,到三个哥家取活鱼、豆腐和粉丝去了。从此以后,得莫莉每天都把香喷喷的炖鱼端到魏公子面前。尝到姑娘亲手烹制的炖鱼,魏公子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p6 ?+ G2 {9 Z0 l3 x, p: c5 N
3 m) b2 O: n+ ~; D$ X5 z ~+ _8 K/ h2 |$ l 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魏公子无穷的力量。他发奋读书,定要考取功名,以报得家父女的关怀。
1 O/ E1 V/ o- V% [9 q4 I* z% ~" b- e ]
那年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魏公子和得莫莉结婚了。进京赶考前,他帮妻子张罗了几天。松花江边一个小木屋装饰的炖鱼馆开业了。果然不出所料,鱼馆一开张,就火爆起来。远近的商客、官员慕名前来,就餐者络绎不绝。
3 a/ T! V; e9 ^% {: C7 Q5 u4 s) z& Y4 Z
那年夏天,魏公子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心爱的妻子和岳父大人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途。得莫莉含着热泪目送着渐渐远去的夫君。 ) R; U7 O) G* r" s2 t
魏公子走后,得莫莉独立撑起了炖鱼馆的生意。火红的生意,不绝于口的赞誉,都取代不了她心中对丈夫的思念。每天晚上,劳累一天的她都要跑到山间小路旁,祈祷心爱的人一路平安,盼望他考场上早传佳音。深秋。北京。紫禁城金銮殿上。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才华横溢且相貌出众的魏世清一举考得头名状元。龙颜大悦,皇上御封他为殿前大学士。
, D+ t d0 ]. I' Q" c1 b* S
. b V, k1 i- Z; S$ J 一日早朝毕,皇帝传旨诏见魏世清欲选为驸马。魏公子闻言大惊失色,慌忙跪拜在地说:“皇上,恕臣不从之罪。微臣乃北方一臣民,皇恩浩荡,招至殿下供职,臣感恩泣泠。如今臣在家乡已娶妻室,夫妻恩爱之至。爱妻在家中开一鱼馆,供养老人。为臣不敢贪荣华弃贤妻,望皇上施恩,赦臣推卸之罪。”皇帝闻言,感其忠诚,改变招婿之意。并欲下诏,接状元郎妻室和老人进京,尽享天伦之乐。魏公子再次跪拜在地,说:“谢圣上龙恩,臣虽考取功名,尚未国家效力,身无寸功,安敢享受富贵。”皇帝闻言,默默点头。 光绪三年,沙俄帝国侵犯我国北方弱土,野蛮的俄国军队依仗坚利的炮舰,经黑龙江省沿松花江南下,企图侵吞黑龙江大片沃土。军情告急。皇帝欲亲临北疆,布置沿江军事防务。
3 |9 V. N' t" R# W& @7 L2 a
- S# i/ s# }$ N' u* y3 L4 k 魏世清得到皇上恩准,随圣上前往北疆。一来在御前听令,熟悉国家政务。二来顺便回家乡看望爱妻和岳父大人。
& K2 m) X9 r4 p2 g. G6 G 4 `5 q- v; ^9 i& w3 h, u
深秋的晚上,一艘巨大的木船停靠在松花江南岸小镇的码头边。一群客商打扮的人从船上走下来。岸边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栋普通的木制小屋前,竖立着一个旗杆,上边挂着微微点亮的灯笼。灯笼下面悬挂的“得莫莉炖鱼”的布幌在微风中飘动。 e( |( N7 Z7 |; C2 U1 N7 E
船上下来的众客商朝鱼馆走来,商人装扮的状元郎走在前面,皇帝夹杂在人群中。众人在鱼馆中坐定。年轻漂亮的得莫莉热情的招待客人。端鱼、端茶、倒水沏茶。状元郎深情地望着妻子。他悄悄走到妻子身旁,把脸贴近得莫莉。得莫莉吓了一跳。她抬起头,惊愕了,眼前站着的不是她日思夜想的郎君吗。7 A. e, d$ d6 b8 v9 i- o3 H; R; p
y0 n) r: N( @, v# F) d5 ?
“郎君,怎么是你?这不是做梦吧?你怎么一去无音讯?”得莫莉拉着状元郎的手。 - L. V B% F6 ~8 w
, S" R$ `$ ~' u6 P: w: ?, u
“夫人,我回来了。这是真的,去年我金榜题名,考取状元。如今在朝庭供职。我曾两次托人捎书信,均因路途遥远而搁浅。此行北疆是督办军务在身,要在此住上一宿,明日天亮赶路。”随后,状元向妻子介绍了各位官员,只是没说出皇帝真实的身份。3 w t2 G2 R _1 @
! f: X& u! y9 i) h3 k “夫人,这些客人,连日行程,非常疲劳,你快备些上好高梁酒,把你最拿手的炖鱼端来下酒”。 3 y* G; l' @1 I
3 _7 i4 m4 V o6 Q
一会功夫,得莫莉端上两大盘鲜嫩的炖鱼。- @9 J! t$ E& X6 J$ t
* H4 G, T9 h& x1 f 人们把目光投向身穿微服的皇帝。“看什么,到状元家做客,还客气什么?”说着,皇帝伸筷在鱼背上夹了一块嫩肉放入口中。他微闭双眼,细细品味鱼的滋味。“好鱼。这鱼炖的可真香啊。我们在京城可从没吃过这么好的鱼。”众人闻言,一起动筷吃起鱼来。大家边吃边说,赞不绝口。
* e% p6 h. u8 \% Q+ k9 Z
$ Y" V! r: ^( ]) f 皇上说:“这炖鱼的特点不但鱼好吃,这粉丝和豆腐也很有滋味。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绝好的厨艺!”
0 }1 r0 E, I: A
4 W a* b1 `& q- z9 F# d) _ 状元郎听得皇上夸奖,心里甜蜜蜜的。那天傍晚,众人酒足饭饱,回船仓歇息。皇上恩准状元郎回家与妻子团圆。6 }! U0 O" s2 t
5 x1 T9 r" {$ g7 E
第二天清晨,状元郎回到船上,妻子得莫莉前来送行。
/ [ H2 A6 a1 z) ^3 Q& |+ H: J3 |4 Y: |! N: _. Z4 x$ m
得莫莉见到众人,双手抱拳。说话带有江湖味:“众官人和各位兄长,吾家夫君与众人一道出门在外,为百姓做官,我把郎君交给众人,请各位官人多多关照。欢迎各位再来鱼馆做客!”这时,身穿便衣的皇帝从人群中走出来,对状元郎说:“朕的身份,她可知晓?”状元道:“宫中机密,安敢泄露。”
0 W. x3 Q9 W8 Z! Y ^. W) j9 C: b! n* H
皇帝道:“告诉她吧。她知道爱卿与朕在一起也就放心了。夫人是朕见到的天下最好的厨师。” 得莫莉被眼前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感到莫名其妙。她眨着一双美丽的眼睛,一会儿看看夫君,一会儿看看眼前这位自称“朕”的官人。状元郎急忙拉过妻子,一起跪在皇帝面前。
6 H9 K% ]6 V$ o; f
. l4 y6 p' ^! f2 x “爱妻,我们面前的是万岁爷。还不快给皇上请安。”
( v7 I! s/ T1 ]3 ^9 c+ s3 N: j: V3 c9 j 8 n* a1 L0 ^0 j3 E/ G" j5 u
“皇上吉祥,民妇不知圣驾到此,请皇上恕罪。”! S. }$ V! b; W) w1 v3 b- `
' C) J/ J, C& K “爱卿和夫人请起。”
5 o% \" @; x5 o, z+ ?! V8 v5 z7 n6 i( |) D
“谢谢皇上”。
2 l( p& j0 |* Z
# D8 A2 B" y7 z 皇帝面带微笑,对得莫莉说:“你夫君,爱国忠君,清正廉洁。朕此行本要将你接回京城,与状元过富贵日子。怎奈你夫君执意不肯。朕感其廉洁,准他每年回来探亲两次,日后如何,再作道理。不知夫人还有何要求。”
. r9 D* c) P4 G* g. @+ k2 s" s 7 p8 i" b+ Q: @. h3 k% r8 O
得莫莉急忙回道:“谢圣上准我夫君探亲之恩。夫君在朝为官,应以国事为重。民妇在家经营餐馆,赡养老人,尽儿女孝道,天经地义。如今圣上屈驾寒舍,是我家福份所至。民妇别无所求,只求皇上为民女开的炖鱼馆赐名。借皇恩以施天下,生意必然兴隆。
8 c/ n. K9 H. |. Q # y* R# }1 `# }9 r1 H
皇上闻言大喜,随即命取笔、砚侍候。 * O& L0 f" N1 X k
7 g$ J0 j! q. a* D G) J2 ? 一张金黄色的丝帛平铺在桌子上,皇帝遒劲的笔峰在纸上闪光。“得莫莉炖鱼、天下第一”几个大字跃然纸上。 , W5 v# l9 k4 a$ M4 `7 D: I
3 q3 p" C3 V$ d2 ^6 v. T
“谢万岁爷!”
$ V1 m# i. v; d7 R! X$ v: U; Q2 X8 t- F7 B: ^! B" {0 b$ ^! _
夫妻双双跪拜于地。松花江上的木船缓缓移动,岸边上得莫莉手捧着皇上赐的条幅,眼含热泪,目送渐渐远去的夫君。
3 j7 j( i7 {, c; x6 N) W& g+ G5 V/ h( r0 o
从此以后,松花江南岸小镇边的鱼馆生意更加兴隆。夜幕降临,鱼馆前那条“得莫莉炖鱼,天下第一”的布幌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显得一片火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