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4|回复: 0

当前中国儿童阅读能力反思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2-5-8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在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进一步的享乐型消费后,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中国已经形成了重视阅读的精神土壤。* Q+ E. g' ^1 w9 B" _
; |' ]( @2 ~2 _9 S% O" e
一方面,家长们投资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渐增多;但另一方面这些投入又大多带有盲目冲动的色彩。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的误区,由此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心态。5 G! O" @0 E0 E4 C2 `% N7 M3 C1 J
, y( \7 B! E' A- x
中国还缺乏一套针对幼儿阅读教育的专业、权威和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儿童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时,存在着非常多的缺憾和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0 x( Q7 I* M8 M* ]$ W+ ^2 C% L6 Q4 U# z( l* a* z
1、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 1 Q. T- x% {) N7 N0 h8 |
+ y/ [  Q# l; O+ V: ^/ N
(1) 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 X- c" [! P1 f! `/ [/ f8 p, p, b5 E# U8 Q# ?1 t* q
(2)片面的定义早期阅读: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阅读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相关调查显示:83%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 Z# M0 p5 g5 g! ~) ?4 ?% f- t

# s) r- i2 B/ I社会上种种填鸭式的识字教学法(目前全国共有二十多种)机械地教会儿童认字,但是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相伴随的写作能力却受到了压抑。
% ^  U" L( D: F$ n! j& N9 n5 Y$ @( V& {4 A0 M
(3) 过分功利性的目标设计: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让低幼儿童大量阅读知识性、文学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 r+ z& ]1 Y* z/ e1 }2 E* u8 m6 m
  D" J* C& M  P# a6 N2、缺乏优秀的阅读材料
, D+ w2 o* c& M& M6 a4 j& ^  D
" Z) G0 M' s$ r2 M1 q) I  m目前,少儿读物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热点,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现在的读本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 M# N# O/ F' S* @! j
, `" k% G9 w- @7 t$ W, F
(1) 儿童读物创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在美国,儿童读物的创作要求创作者有很高的学历,要求有儿童教育背景。而国内读物的出版仍然集中在对一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童话的包装,书籍出版总体水平不高、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和种类有限。
5 ]; r" P  R9 z- F6 l+ h' y& X0 g1 z# h* G0 E$ r5 [6 m9 }1 b
(2) 从目前少儿读物的年龄段来看,中国出版业刚刚具有了年龄段的概念,但段级区分仍不清晰,各年龄段面向低幼的读物极其缺乏。2003年1月中国少儿图书排行榜上,6岁以上儿童文学类图书仍占主流。, I/ p5 Q6 i' j" c
- G3 R1 I* K+ K2 l
(3) 目前,中国儿童读物最为常见,市场销量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学性书籍,功能性读物比例很小。中国儿童读物的数量巨大,但分享阅读等功能性读物却几乎为零。
* q* x$ k8 Q) \8 @. w! }; @8 k: D) H3 T$ g
如果说目前的儿童读物在满足一般阅读需求方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那么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功能性读物及以此为基础的儿童发展服务还很缺乏。
5 K  A7 x6 F$ t' z% o  k4 W1 X3 G; ]  \1 H, ]% d$ O' d4 M
(4)主题上过于单一,无趣, 唐诗宋词、古典童话,新老三字经仍然备受推崇,小猫小狗仍是常见的主角,扬善抑恶的道德说教仍是常见的主题,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
4 i% s, w4 Y5 \1 y6 G# a" c
6 U. J9 e3 t! J6 L5 a3 Z3 A/ X3、家庭早期阅读方法失当 5 A8 ?- i, r2 J$ D+ t  A9 S
3 W: K) |9 n: I* v/ s) G7 _
望子成龙,求成心切 - t/ U4 b5 \' W- [! o

3 r: Z/ p/ p: d( f2 k  d) O家长指导儿童读书时,对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方式的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对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低幼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年龄特征,如儿童个体差异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须确保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单纯强调阅读能力的发展而缺乏对方法的选择会陷入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的困境,从而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
0 Q" j' D+ K  |/ T0 L$ S
: |9 _7 r5 T) O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他们不感兴趣的文字,如四岁就开始读名著,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机械的背诵古诗,读形形色色的“新三字经”等等……。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8 [- n! I0 @8 ]9 }6 u, f7 B4 o/ x
6 a9 s; {  Z, V1 }" ~8 D" U
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
5 T" O* z- c5 G% ]4 ^" {3 T: @1 D! e% w8 J, a& R' o
中国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愿意多花钱(资金投入),但是时间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点,缺少共读时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已占家庭收入的40%),却非常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如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据我们的调查,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2 O" n  }$ q0 r; M- I) @; g: f! h
' m4 N- o  D4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9 00:17 , Processed in 0.13657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