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5)  鸡蛋( 2)
|
本帖最后由 easygoing 于 2012-1-23 22:30 编辑 N6 j0 b- y7 b) c# C+ `7 j* D
% o [" i; {1 L, p# ]. z' E4 H5 S
ZT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 q ^( b3 A+ ]4 Z% \ A$ T$ Y3 }, d/ f& O
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0 a9 ?5 \4 E# d. {+ L
6 R& E& z, y, c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把“收据”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轰动了整个鲁国社会。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I, t+ {: ^; K5 Z4 f0 {" t& {( }
- p0 g- _. |1 F" z- p' h- i" k* E
果不其然,子贡的榜样被舆论传播之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后来的救赎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向国家报销,而因为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愿意出钱赎买奴隶的人越来越少了。 & Z; r0 m: \3 f6 S9 s
5 |; m* {) }% J, M
* F; P+ E- T. S% ]' H6 V-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