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回复: 9

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怎么看???

[复制链接]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ZT----中国人不认可的成功——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 D9 U* a6 e4 w+ ~' p" T
7 n  X$ N! _8 |" N# G  A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熟悉。
+ n9 S8 |6 B* y1 S& E- v9 `/ ^
0 ?1 s% X7 J. H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 T/ Q$ k( \8 Q: ^  J& A
, W6 b; n4 L) n. m5 E$ O9 i3 Q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L* I3 H( Y9 O( C- X( I% ^8 r9 G

; ~! l; k& j. W+ V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 b6 w/ i. o  I7 S, n% \
) H9 X+ s; y- e' h; p( i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工作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 D! [) Q4 T$ W0 g4 ]
1 m  N4 o1 h+ W  [; Z# s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退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 j5 M/ N4 a, @! m# P) R% l. W

" [% @- X$ v9 I& c! J$ U, j- N'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7 L% h. h5 j5 w7 f1 ^5 G" z: V

  d" Y' Z1 M7 I9 K4 P$ g1 [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1 A+ q+ S* E! @# ^; e

& t7 k' A: H- K. ?3 S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5 ?8 `6 M" n( `1 K
) w, Z1 T2 U+ u6 H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 W' G. s9 N8 B0 s$ p0 Q6 Q
' h7 t# T) z( R( B. U; _0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明白。
鲜花(670) 鸡蛋(1)
发表于 2011-10-1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bear 于 2011-10-15 12:20 编辑
7 \8 {5 J! p+ l( y! Z3 w
- {, R" `" a( j- W国外也有为了赚钱去很远地方工作的人,也有为了赚钱不顾家庭的人;中国也有为了家庭和睦夫妻某一方放弃事业的,俺就是。我觉得没必要把这个无视家庭和睦的标签非套在中国人身上。等到中国人贫富差距减小,人人都能过上舒服安稳的日子,人们自然不必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文中例举的当官的人因为工作需要调动而造成的两地分居,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有时候为了伟大的使命,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但是这应该不代表夫妻不在乎家庭和睦,两地分居,只要双方互相理解照样可以和睦的。而且一般到国外做劳工的人,一般都是家庭很贫穷的人,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辛苦在国外赚钱,是舍己为人的表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这也不代表这个在外赚钱的人不在乎家庭和睦,赚钱不是让大家庭生活的更好么?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家庭和睦罢了。外国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宁愿穷也要在一起,他们觉得这才是和睦,其实都没有错,只是文化背景差异。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1 n4 q3 h4 P" b. D" c

5 }  a. `9 _( G2 u1 _( T9 N$ p; P5 v( L, Q
。。。。。。。。。。。。。。。。。。。。。。
$ V9 M/ H2 w5 j' e) Y7 V
4 Y4 e+ i8 g# }# s0 L0 m谁说的不为自己,开玩笑,现在的中国男人有点条件的得想办法把老婆放在远远的地方,要不然怎么去快活,经常换不同得小3难道不是为自己。
* \8 @- q( I: B$ c' \; p& n- y/ l3 w. m* ?! m2 g0 I
这文章一看就是女人写的。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50岁以上也许想法会变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各人不同境遇不同追求。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之处不在于中国人有不同追求,而是看不起有其他追求的人,就像文中的妇人。中国人就看得起有限的追求。这才是文章中的要点。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6# uil
6 D, `/ ?5 ?6 O. C; `  G. G
1 u" h- D  E4 o4 g4 Q6 V) L, E; H4 ]: z+ I+ C! v! y# n6 w2 A
觉得UIL正解!我也认为原文作者是这个意思。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ZT----中国人不认可的成功——家庭和睦,人生平淡
6 @: i9 T& r4 [0 b4 m
: ]; f1 \7 a( A2 S: c8 V* b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 ...' X3 D+ A7 s$ j) `$ }
williamguoca 发表于 2011-10-15 10:40

& b! V/ M; {0 c2 u- S; C! E+ t1 E/ @* j5 V% M! o" E% t

* g" j. n+ B) Y我觉得是因为国情的不同(制度的不同)。1 M' x5 {" W2 @* W
' v5 ]) U" C  H# T9 h! X* N8 \
在英国,青年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他之需要对自己负责,生病有医疗保险。# x( ^8 F% z4 h3 f( K
- N" m% I: v7 I& k: m6 A+ b
在国内,夫妇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他们对自己所爱的人(父母,孩子), 赚更多的钱只是为了保障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不那么尴尬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1-10-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对。但别绝对化了:/ U( l7 I3 a  A6 l6 |. H5 J
  K) \0 I; Z- p& r, Y. W
给排队常年没工作领取foodbank食物的那些人介绍远渡重洋去中国教书,有些人也会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滴- N: R+ N- Z# @0 p

, G5 K3 H# g" |8 j4 S去年好像中国某个地铁里唱歌的两个人很红还上了春晚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6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多事情是被概念化了.
+ u) ^0 f( M1 b: j
% m* |6 l7 Q# B7 U其实,事物永远是多样化的.
2 J% [: o! u  a% U- G" C  m. ~5 I/ B" A2 X" S) [
每个人的选择,在当时,当地,当场,一定是自己觉得最最合适的选择,外人不必说三道四,自以为比当事人更高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9 04:04 , Processed in 0.11050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