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說教會是學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每個信耶穌的人都是跟隨他,作他的“學生”。" {4 u4 x* M9 j0 i# X; z2 H5 {
: Z. W+ y* I' h, v9 E1 F # P2 Q1 }$ a* y- f$ g% G+ z
7 F% L/ W; F4 l9 w4 ]教會有責任提供信徒全面和系統的基督教教育:一方面教導他們,使他們完全認識上帝,明白福音真理,站穩真理的立場,身心靈全人在基督裡成長,活出基督的生命﹔另一方面裝備他們,使他們得以發揮個人的恩賜,服事上帝,建立一個健全、成熟和增長的教會。. w: p" o9 e7 d# {# ?4 T3 d
- x1 n4 Y x# r/ ~0 [
' T* N) @: x6 q- a* i: C[教會和傳福音]
5 L! K0 Q6 M+ `, Y# e, P1 u
! L. Z3 c( G& ^# R: k 羅一:1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上帝的福音。”
' M! N, b# F: {' W
' K2 ^3 \: i, e& a
6 J |6 |5 e4 r9 t 林前一: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0 u6 F, ]9 p F7 p4 d: `
, M8 w+ y" Z, I# s, a4 ]) E7 S
% m6 n4 o/ V( z; z9 N 羅十:13-15“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3 X' W& j- q# s/ H. a6 r% O+ a/ A$ O2 F* V/ \( f0 {2 b
# h% \2 \3 K- P9 J: } 林前九:16“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 ?0 \' X2 h8 ~
+ a1 ]/ ?. [4 ~2 h4 B' j, |5 B$ M, J5 e2 S+ @
啟十四:6 “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
2 ^" p! H( a a8 O- ~
& R1 B. ~- X3 J9 _* w 所以,當教會把自己圍在四面牆之內,人人只求自己的事,並不求上帝國的事(腓二:21),如果我說這種不傳福音的教會只是挂名的教會,一點也不為過。& g5 G. ]2 m9 m8 T5 T
( ^+ q6 C7 Q* q# v0 @ 什麼是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十五:1-4)
5 k7 ~2 U: K' @7 C
- j- \, F1 j2 \: k; ]5 G 教會要怎樣傳福音?要佈道,要差傳/宣教。% r) U- j T+ o8 T' @, o( U
0 p- o, q; e; J& m
[佈道和差傳/宣教有什麼不同?]* [: I3 U5 F7 k/ a
$ |' U" `' \0 m 從堂會傳福音事工的角度看,假若事工的果子歸於本堂會,我們說這是佈道事工﹔果子歸於別的堂會,我們說這是差傳/宣教。* J9 u: ~! s1 z# o8 T. ]
" A/ i* W9 h! b" {* L5 N7 K 從障礙及難度的角度看,假若福音能不需要障礙便能自然傳遞,這是佈道事工﹔但假若必須跨越地域、言語、文化、階層、族群等障礙才能傳遞,這是差傳/宣教。: |4 H$ j5 E6 J& z
6 G' |0 |" x" E 從福音工人呼召的角度看,假若工人作的是自然及正常的福音工作,並不需要特別的呼召及差遣,這是佈道事工﹔但假若工人必須有上帝進一步的呼召及差遣,這是差傳/宣教。 ' O5 b5 U9 R/ L. x& `1 ]% s
/ d, N* j a* p7 S2 X' l
. h! \3 ~! [, D( l# n
[教會的佈道]1 J+ R) p! C) ?/ E* K3 c& b
- u" \ i' M7 |- W6 P" Y n
一、個人的佈道:
2 e' b) p' T6 i0 W, f6 s/ f7 y/ [& q3 F* o9 t% |* r
: \5 f2 F: R) t% C7 [8 ~, A7 M
6 ~9 {0 Y( X) P" G) H8 v 從《使徒行傳》第八章教會大遭逼迫後,我們看到初期教會的傳福音都是隨走隨傳的個人佈道式(徒八:4)。' k4 ^$ W* Y( H
# `5 X* F: Y. X% h3 |- }4 l
4 d& D" t3 q5 G3 o9 B q# x. C. y/ |- q" n# k& O2 d
他們傳講的內容是什麼呢?“宣講基督”(徒八:5)和“上帝叫耶穌從死裡復活”(徒十三:34)。主耶穌給了我們一個個人佈道的最佳典範——在井邊和撒馬利亞婦人傳道(約四:1-42)。
9 Q% |8 O5 ]2 B- ]# S
M3 K( D; D% w$ x- O 教會有責任教導信徒“個人佈道法”,如“三元福音倍進佈道法”(簡稱“三福”)、“福音橋”、“啟發課程”等。) p8 Z! Y& b! K9 y$ w$ D
^) M. s8 Y4 q$ P* ]
佈道法固然重要,但佈道心更不可少(太九:35-38)。凡信主的人,都有責任傳福音和作見証領人信主。
0 m5 @( Q6 m- [# L* d * b5 o& I* \ i g& [
二、教會佈道會
' y% x4 m% S! g8 H( T7 k
0 t/ R9 { n3 S k- S$ }$ G) I 沒有個人的佈道,就沒有教會的佈道﹔有教會的佈道,而沒有教會的跟進,一切都是徒然。
+ H# Y+ m$ K' X
2 w0 n$ }1 R# {
4 E, e( K2 {5 w[教會的差傳/宣教]
' B7 V) m, y* _* P. K
3 k% {1 C! W2 U$ f' e! K 為什麼要差傳?因為三位一體的上帝是差傳的上帝:8 v) |4 \% i6 n1 S/ `& B
6 U8 ~$ n; D8 `' {% w; K 天父差遣聖子降世,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傳講生命之道﹔且死在十字架上,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一:14,三:16-17,腓二:8)
: R9 |2 C4 f, }8 P/ E6 Y2 q" T8 M+ f$ \4 l
主耶穌已經頒佈差傳的大使命予教會(太二十八:18-20),要教會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他的見証(徒一:8)﹔教會也有他的應許,即聖靈的能力、基督的同在和賦予的權柄(徒一:7-8,太二十八:18,20)﹔教會還有差傳的榜樣,即安提阿教會裡最優秀的人——巴拿巴和保羅,奉聖靈差遣到亞西亞傳福音(徒十三:1-3)。, t3 ^+ B* |5 F, q( V
S& `! r2 ^% Y$ \6 I 所以,今天的教會也應當如此行。
: w8 C; x4 M( D' f3 h' v6 V: H+ J/ M/ |$ @" j" I% k
奇怪的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竟然忽略了宣教事工!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等都極少提及海外宣教,教會亦普遍認為初代使徒已經完成大使命,所以與當時教會無關﹔假若基督要其他民族信主,他自有辦法,不需我們擔心。# ~, ^" n/ t2 D
( z R& D" @" c% z+ f( c: ]# X! a
% O* z! x& m, F# c9 ?9 _4 P4 p
* X q. u! S4 B. o1 ]但上帝的心意終於在十八世紀末顯明。他在一位英國修鞋匠的生命中動工,這個人被譽為“近代宣教之父”的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1761-1834)。他參加了一個禱告小組,每月一次與其他人一同通宵禱告,目的是“為教會復興及普世福音工人禱告”。3 e7 Z9 U( S; a0 [$ w; b
2 ^& }. a9 n) k
7 K& b+ r- m$ f1 a2 A d! a! v
不久,這位禱告者變成行動者,加入了普世宣教行列,往印度傳福音。1792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冊子,清楚指出大使命對當代的教會及信徒仍然有效,更指出使用特別的“方法”來促進宣教工作是合宜的,這“方法”就是成立“差會”專門負責招募及差遣宣教士的組織。以後,各宗派和超宗派的差會紛紛成立,如戴德生(J Hudson Taylor)的內地會(1865)…1800—1900年是偉大的宣教世紀。
* u' P% t( `/ l# ]4 L+ S; G7 x* W( m F
二十一世紀呢?胸懷普世,教會宣教化?“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証,然後末期才來到。”-- 太二十四:14
$ r1 s* O) }6 M+ J
3 G! f4 F8 L5 _
, z/ U& l' S1 q3 u; P: { 大衛•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說:4 F. V/ `6 K! c& p' D0 v9 t
1 d: B1 e4 P& r; n
“主啊,你可以差我到任何地方——只要你願與我同行。9 t8 c3 k! y* b1 G4 ]
你可以把任何擔子放在我身上——只要你願意支持我。
9 g% v( F8 ^# y+ \: w( H8 J 你可以切斷我與世界的聯繫—— 只要將我與你連在一起。”! h* I4 w F) K+ z9 F: T/ S r
$ l( [; m( D2 m
你願意受主差遣,努力傳福音嗎?
7 ^; A* Z4 D. Q- @) A1 t$ L6 y, ?4 \ r* }: b
" r3 J2 v1 s% F& M
# l9 X* D7 }2 W
3 Y y/ [3 ]3 k% P% Q- @$ y
6 D1 v2 X; r7 w; H9 @$ L& L**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