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77|回复: 28

加西草原游记(图文版)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金秋十月”的说法,放到加西草原地区大概是很不准确的。9月底从落基山区回来以后,几乎是一个礼拜之间,城市里的树叶便由黄变枯,由枯而落,大树们多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桠。这也让我理解为什么加拿大的感恩节比美国的整整早了一个多月──实在是秋天的结束要早上一个多月啊。到了十一月底再放长周末,也没什么地方去旅游了,而现在,好歹还可以抓住秋天的尾巴,欣赏萧瑟的风情。
1 }# ?- A: n4 ]' N* ?# `- W5 l/ E! L7 z# [: w2 g! j* K
既然之前去山里看了树,这次我决定去平原看草。古人说“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秋天的草,其实也是一种意境,可是我猜唐代的古人们大约很少看过一望无际秋天的草原吧,更不必提北美大陆中部广阔的草原地区了。这种草原地貌,在英语中被称为grassland,是一大片多草少树、海拔极低的平原和小丘陵地带,包括美国中部诸州,以及加拿大的Alberta东南、Saskatchewan南部和Manitoba西南,特殊的植被和自然环境,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北美很重要的牧场和农场。$ x9 C$ I4 i( \" i7 K: o$ A. d

% V8 L# q% x9 R7 r此外,这片草原还是7千万年前恐龙的故乡,至今发现数十种恐龙化石。这里不像好莱坞的侏罗纪公园那么充满幻想,却非常真实地给人展现恐龙的一点一滴。上半年去的恐龙博物馆Royal Tyrell Museum里的化石大多就出自于这个地区的恐龙省立公园(Dinosaur Provincial Park),因此,我看草之外,也想看看恐龙的“集散地”。4 O# U7 U8 D% ?  R# e

3 Q  l$ Q$ O& j3 t9 J. _7 U之后,我再向东进入草原地区的腹地,游览这个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大草原国家公园(Grasslands National Park),这也是今年到访的第十二座国家公园了。然后一路向北,经过Saskatchewan省会Regina和最大的城市Saskatoon,看看草原移民生活的历史与今天。全程2300公里,途径七八座城市,可谓饱览草原风光吧。
( ^8 q/ J, g5 m* S9 Q
6 E( Y: [2 G- q+ J) p2 m. n, r0 ^. C% |- c) {" f! x0 j; i
行程路线图(B: 恐龙省立公园;F: 大草原国家公园;I: Regina; J: Saskatoon; K: Lloydminster)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六一大早,天边微微露出晨曦,我便已经整装出发,载上三位同行的朋友,出城向南。按照Google地图的指示,我先转上与2号公路平行的21号公路。一路上的景致与两周前果然有了很大差别,路边稀稀拉拉的一片片灰蒙蒙的树木,再加上黄草覆盖的原野,看起来让人颇为扫兴。
- a" k# J6 }' o0 p4 m% _
; U* ~* s, M, `' _, J在有“玫瑰城”(Rose City)之称的Camrose小憩之后,车子转上了Alberta东南的36号公路,这条公路直通恐龙省立公园附近的小城Brooks。路边的风景渐渐改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多,地上的草儿也越来越茂盛了,扫兴的灰色成了令人兴奋的金黄色。我们笑称这是一次时光之旅,从冬天又回返到了几周前的秋天。- l6 `* D1 e$ V' K

" ?- ?% \4 L2 O5 u7 L9 T2 n8 c快到中午11点,金黄的原野又有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道道起伏不定的丘陵,虽然不高,却绵延极远,丘陵地带只见灌木与矮草,难得见到大树,我意识到,这里便是北美大草原(Grassland)地区的北极了。
6 Y3 v: F' L+ y1 a6 F, f
3 P" A( U& M7 `6 c& F5 R恐龙省立公园就在这片大草原的北部,虽说是省立公园,待遇却远好过大多数的省立公园,有宽敞柏油的马路一直通到公园的中心地带,要知道一般的省立公园,大门口就已经是砂石路了。依我看来,除了商业化不是很浓,游人来得也比较少以外,这座公园从各方面都很符合国家公园的标准。
" |# F- {  J) r$ I4 j4 O" ?) f
8 X3 E9 y, O2 W公园的开辟,要追溯到19世纪末期。由于干燥缺水,这一地区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人定居。1884年,考古学家Joseph Tyrell在恐龙公园附近的Red Deer河谷地发现了一块造型奇怪的石头,经过研究证实为一种暴龙的化石,由于是首次发现,因此命名为阿尔伯塔龙(Albertosaurus)。自那以后,加拿大的地质调查人员、古生物学家,甚至纽约的美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考古人员纷纷来到这一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地质挖掘与调查,短短数十年间,这里便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化石。经过研究,科学家认为这里在数千万年前拥有十分适合恐龙居住的亚热带气候,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发现恐龙化石可以说是“常事”。为了保护化石地层,1955年Alberta省50年省庆时,Steveville Dinosaur Provincial Park在此成立,之后又改名为Dinosaur Provincial Park。1979年,这座公园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恐龙化石发现,被列入UNESCO自然遗产名录,是资格较老的一批世界遗产,这里也因此被称为“世界恐龙之都”。不过1985年以后,大批化石被运往Red Deer河上游的Drumheller,在新建成的地质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 of Palaeontology中陈列展出,到此参观的游客反而减少了。
% e, h9 U2 {- J; T0 z3 u3 U( }* d) [; V! p
3 S3 o0 j. Q5 K* y! T5 T; |7 k8 {

0 C+ u$ f* d$ G一进恐龙公园,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Badlands,这种被冰川时代融化后的水流腐蚀的干燥地貌,在北美大陆中央十分多见。Badlands的山头几乎是寸草不生,一个又一个小山包,好似数不尽的坟头,站在对面的山头俯瞰,一种莫名的恐怖感油然而生。
) S1 `/ l% f8 }( I* `( @0 E& Q8 R
! S& r9 j2 ~* j& }/ x) j3 s% r说它恐怖,并不是自己吓自己,我正站在草丛边观景,耳边便响起“窸窸窣窣”的声响,好似小银铃在摇动。我的直觉告诉我,有蛇!果不其然,就在我脚边的草丛里,一条棕色的响尾蛇正钻出洞穴,警惕地观望着四周,我赶紧退后两米。不过还好,只要不专门惹它,这些响尾蛇一般不会离开草丛活动,只要穿好长裤皮靴,就不会有危险。身旁一个游客跟我们说,他在公园里还看到别的蛇,比响尾蛇还大,不过是没有毒的。
0 J  {9 T8 z& {/ `# u% Y/ ~' O0 P1 T

$ v* y. O2 s. G- `恐龙公园除了化石,也有大量响尾蛇出没  N8 x- @7 V0 i

# ?! j; N& e/ D: g/ C
: C6 }  Q: L+ d! {- o" m0 ?7 S+ eUNESCO世界遗产的石碑' c0 _9 i7 h, S( f

+ N% ^3 Z3 R9 o  K4 ?# k  c7 ?& ^' L* Z. J3 d6 }1 ?
Badlands是公园里的招牌地形,这座小山的下部,其实是没有风化好的小Hoodoo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公园后,先去公园的游客中心,这里有一间小型的博物馆,是Royal Tyrrell Museu的分馆,同样展出本地的各类化石。游客中心还可以购买公园里的各种活动套票,包括探险、挖掘化石等各种活动。我们购买了下午的bus tour,这是个两小时的化石参观活动,由专业导游带领,可以学到与与公园相关的地质学、生物学知识。
9 e- g3 S# J5 H$ ^/ w- y& g, v9 L5 M; q
( R% D, M; G! N' b1 u* p
# q* H' f# x- n- v

  t( p& ]  v, B+ }9 x) c  p* V) j$ _; s4 J" j
等待bus tour的时间里,我们逛了逛游客中心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虽是分馆,种类和数量都远远少于Drumheller的本部,但里头的化石也有不少特色藏品。这具开角龙(Chasmosaurus)的化石非常完整,丝毫不逊于本部的收藏。
( [3 r; h7 a) ~3 R+ G$ \- T
( h4 U. ^1 v9 y回到车上吃了午饭,公园的旅游巴士便开来了。导游是个50多岁的老头,看起来就经验丰富,知识也很全面,讲起公园的事情如数家珍,一路上从恐龙的历史一直讲到各种地形和动植物。在这样的环境里走过化石之路,我感觉自己享受到的完全不是游览的乐趣,而是一种探险的刺激。: _- }6 y( l- E& [: I$ G+ {5 X0 o

, E* R8 N2 I3 o9 K0 S! Y9 v/ R! m4 V/ W, V" n
出发前导游为我们作概况介绍,巴士车上赫然打着“世界遗产”的牌子
* q  P  A+ J+ g5 G$ t7 w7 W3 j
/ U7 D0 C% t  m7 J
) u% x$ z- b2 z$ B: P% {0 \在第一个停靠点处讲述badlands的来龙去脉
9 ^5 |7 {& g9 E% H
% v5 h9 G8 P0 I# w* N  b3 p* M- v! `
Red Deer河从恐龙公园的中间川流而过,但我们的巴士车过河之后,导游带我们进入了一片不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完全找不到任何水源的痕迹。干燥的气候与干燥的地形造就了这种独特的松软土质,经过长年腐蚀和风化后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奇怪地貌。2 ]! w% x7 C( l

" B" S, q# t- k! v7 u1 H$ A( C  V% e& ]! k0 A: N" T1 n0 C
接下来,导游给游客每人发了一组卡片,卡片上是一些历史上的奇怪“角色”,包括两百年前的逃犯、垦荒者、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作家等等,这是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身份,从人类最初的角度来审视这片“不毛之地”:在两百年前人们刚刚来到这里时,怎样才可以生存,怎样可以发现化石。对这些问题,导游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2 F" p, G- K$ I6 k
! b5 |* g' o* t4 G. L, h) }" ]最有意思的当然是化石挖掘工作了,导游先带我们参观挖掘化石的工具和现场,然后介绍鉴定化石的方法──无非是观察、触摸乃至品尝这类感官上的认识,即便过了几百年,这些最原始的手法仍然是最靠谱的鉴定方式。学习了挖掘和鉴定知识后,导游就发动大家开始发掘了,说这里遍地是宝,真的,一点不假。你看我一会儿功夫就找到这些化石了吧(虽然说不上是什么东西的化石,但是都有非常显著的纹路,而右边的这两块,我猜多半是腿骨的化石),可惜,根据公园的规定,这些化石不论真假,都是不许带走的。
8 X5 X) C! I7 v8 ^( X; J1 o- b8 r' y
0 e* f& H) I2 N* t- P

* h  u% O" U% R0 p  f/ k1 u& }4 o- F% Y( N+ _( X
地上“偶遇”的化石- O; Q0 N  c8 e6 b0 k
- V; o9 v- R$ D; ^, ^
+ n& H8 q4 L* ]8 T
看完这些零零散散的小化石,导游又带我们去看现场的大型化石。在一间封顶的陈列室里,摆放着这具完整的鸭头龙化石,右边是龙头,左边是蜷缩的龙身子和腿脚。根据姿势判断,应该是陷入泥层后淹死的。+ @* p# m3 w3 b3 P! p- `  e

' O1 c4 H& S+ O, G8 v& @% s# s, n" t& P* `, P3 S- X, S* x

* ^: G2 s: o; [5 h; P离开化石“挖掘现场”,巴士的最后一站停在了一大片Badlands中间。即便没有导游的指点,我也能通过这些维妙维肖的地貌想象出相似的东西。比如这一对,左边是骆驼,右边是海狮,后面还有金字塔、蘑菇什么的,想不通怎么生得这么像真的,只能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2 N6 r' c$ c/ d, ?4 d9 R' o: K) m6 C0 C( N2 f

4 h* Y8 V# N& H4 ^. P  P4 {7 G, @) r/ {9 I1 w&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至于这两个,我觉得左边的很像一个戴着帽子披着披风的贵妇人,右边则是加强版的Hoodoo,蘑菇状砂石。6 b9 N7 k# A1 v% \- y7 x. Z7 p

$ R9 h( r9 Q' m) y* k. r4 T9 A3 p6 `9 S0 P6 }  W
2 z; _9 O4 e5 P/ P4 N
: h: A% v& {1 g7 G
3 `3 N" X; S5 r" j* h, u7 E3 E" p

5 a) k5 Y; C7 f. a( J) T  i& {, D; s2 V* U  Z1 x# G7 {# h2 I" J
千姿百态的badlands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恐龙公园出来,已经接近下午5点了,当晚我们在距公园1小时车程的Medicine Hat过夜。Medicine Hat位于Alberta省的东南省界附近,是Grasslands中央的一座城市。城市拥有6万多人口,在Alberta省排名第五(!),由于拥有大片的天然气田,因此被昵称为“天然气之城”(Gas City)。不过,Medicine Hat更有名的,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印第安帐篷──Teepee。4 B! {# ?% V- q

$ u& i' _2 q6 A: H  ZTeepee有时也写作Tipi,中文常常译成“梯皮”,这个词来自Grassland地区的土著印第安人Lakota的语言,意为“居住的地方”,指在游牧生活中常常搭建的一种帐篷。一般形状为圆锥体,五六米高,由兽皮或桦树皮和细长的树干构成。由于结构特殊,Teepee一方面冬暖夏凉,适宜生活,另一方面又易建易拆,便于迁徙,因而成为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北美大草原最常见的住所。
. h2 F) |, W- Z: ?& s4 a8 H1 L' A2 e2 f
1988年,Calgary举办冬奥会,加拿大人在圣火主火炬的上方建起了高达65米(约为20层楼高)的Teepee,以体现草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当然,为了防止积雪和暴风,这座特殊的Teepee由钢材混凝土建造,只有框架,没有覆盖的兽皮或帆布。冬奥会结束后,这座Teepee被移到了草原城市Medicine Hat,成为当地观光必到之处。
$ m+ [  R7 Q+ k+ y% B+ I- D# S* G$ I: ~- A1 a$ _  B0 a

! o' s* b9 |* s) g$ i: e$ b世界上最大的Teepee
6 f$ F, {/ h% d/ P$ m
. m, t$ S) z1 Q5 v; I虽然号称全省第五大城市,Medicine Hat的规模并不大,甚至傍晚在城市中间还能看到小鹿吃草,草原的野味十足。晚上住的motel位于1号公路旁边,性价比倒是不错,单人间40刀,双人间只要50多刀一晚,除了没有免费早餐外,设施很全,基本是priceline上都很难拍到的低价。  c# G" c" S4 C, z8 B! H5 m4 F( w
5 H  t+ C0 T5 |) I5 J3 y
一夜休息得不错,第二天8点多出发,目标便是本次旅行的另一个重点──大草原国家公园(Grasslands National Park)了。从Medicine Hat去大草原国家公园,首先要越过省界,进入Saskatchewan。% e" K0 s# L/ X, [( X' Y8 G0 M

3 @- k# ^) v1 K6 cSaskatchewan由横贯境内的河流Saskatchewan河得名,这个名字本身来自土著Cree人的语言,意为“迅速流淌的河流”。 Saskatchewan河的上游分别是北Saskatchewan河与南Saskatchewan河,从落基山上流下,分别流经我们昨天走过的 Edmonton和Medicine Hat,在Saskatchewan境内汇成一条河,注入东面Manitoba的Winnipeg湖,最终再由Winnipeg湖下游的Nelson湖汇入北冰洋水系的Hudson Bay。
8 W0 C) M4 N6 F, E% X2 l
$ f) X, W2 C) `: n1 v: Z8 k7 h! [; W8 E+ J" N- y8 F
Saskatchewan省界与省旗
. X) v, m4 D. A3 h& z! H' G
, H8 d/ c2 q2 `2 G1 pSaskatchewan与Alberta同时于1905年建省,都被称为草原省份,但是比起拥有落基山脉的Alberta,Saskatchewan算是更加纯粹的草原地区,全省的南半部全部是Grassland和Parkland地区。在这样的地方,除了草以外,看什么最多最清晰呢,没错,就是 “天空”,所以Saskatchewan省的车牌上都会写一句话Land of Living Skies,生动天空之地(人间天堂?呵呵)。注意哦,这里用的是复数skies,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有不只一片的生动的天空,数不胜数,目不暇接吧。这句话,即便是站在省界之上,也已经能够深刻认识到了。看着蔚蓝无极的天空,岂能不令人赞叹它的生动呢!+ C* p7 w* P8 k. f
0 p% A8 m! `; h

$ z* C. n* V: u! {" t省界旁的牌子上也写着这句诱人的标语:Land of Living Skies% D- f5 H; q& x; b. X2 r$ {7 Z

/ _& Y' F) K! h/ @9 ~3 V4 x( I$ M! T' B& O4 A' f* O8 g' S8 Z! t
来到Saskatchewan的草原上,居然第一次体会到白居易诗中“离离”的韵味。可能是因为纬度靠南,也可能是因为远离落基山,这里的草大多还是绿绿的。青草依依,让人留恋……有趣的是,在两省交界的这片草原上,倒有一片小山岭,名叫Cypress Hills,也就是照片里极远处的背景。由于作为参照物的草原过于辽阔,山岭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度,但实际上那是落基山脉以东,纽芬兰以西的区域中,加拿大海拔最高的地方(1400多米,由此也可看出加拿大中部的人口聚集地区地势有多么平坦),而今天要去的国家公园,在地质也与Cypress Hills相似,都是在上一次冰河时代(后恐龙时代?)没有被冰河覆盖的地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地球更原始的样子……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草原国家公园位于Saskatchewan省的西南,距离美加边境只有十几公里。国界那一边,是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南北达科他州,这几个州有几个国家公园与大草原国家公园(以及昨天游览的恐龙省立公园)的地貌相似,比如北达科他的Theodore Roosevelt国家公园和南达科他的Badlands国家公园,但在加拿大,除了大草原国家公园之外,就没有这种地貌的国家公园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座1981年开辟的国家公园,具有很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的作用。. h. L, }$ ^$ W
: F: I! O; i5 S6 Q5 f( ]! h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地貌呢?简单而言,就是地表植物以矮草(shortgrass)为主,地形起伏不定而相对落差不大的草原。国家公园分为两块彼此分隔的独立区域,西面的区域(West Block)以深谷(Coulee)和悬崖(Cliff)为主,而东面的区域(East Block)则更像恐龙省立公园,以badlands为主,两个区域都有大量的butte,也就是所谓的小方丘,山顶平坦宽阔,而非突兀耸起,而且十分干燥,几乎不见树木,平常我们说到大山脑海中所浮现出来的“青山绿树”的形象,在此完全不适用。怪不得公园的介绍文字上说,走进大草原国家公园,就是来探索发现自然与野性。' W3 X: \& ?3 r5 y9 _

) g2 l1 @0 `4 J/ @9 d$ e) }$ m前往大草原国家公园有好几条路线可以走,但Saskatchewan省的公路整体而言比Alberta要差。很多公路虽然铺了路面,但并没有很好地整路,高低不平,而且也没有路肩,遇到阴雨天之后,便会泥石堆积,既不安全,也十分伤车;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则更是直接以细石铺路,无法提速。因此我们选择了路况最佳但路程稍远的路线,先在Saskatchewan西南的小城市Swift Current稍作休整,然后向南转上4号公路,直抵国家公园的北界。9 H+ a- F$ ^* d3 Z
; L$ z) c8 W1 m) V. \

* C) _0 b( l" T  U5 ^3 G2 o; J2 F大草原国家公园西区入口附近的牌子,位于边境小村Val Marie7 O$ I$ e% Z8 p  v0 Y& A

( C# S1 W# s3 _5 i
8 O/ r$ A! B. y- R公园游客中心
. u4 I: p1 e8 C% d/ ]
1 s% @  ]  x6 J) _- [说是直抵,一点都不假,4号公路非常的直,而且全无山林、房屋的遮挡,视野极佳。用同行朋友的说法,是“一眼就可以看到天尽头”;用古人的说法,那就应该是“极目南天,江山无限”。我一边开车,一边做了个实验,眼睛认准前方的一个可以辨识的标识物(路边的电线杆或者栅栏一类的东西),然后跟踪车上里程表的读数,结果证明,在一般的地形条件下,可以毫无困难地看到前方超过2公里远的东西。至于视线所达,则更远过这个数字,大概可以覆盖5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了。
* h8 _7 ~9 z* [$ D! Q' q# F" I& \7 Z$ Y3 o( R. o0 E
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穿越方圆百公里牧场区,到达公园的游客中心。这附近已经是几乎看不到人影(幸好是白天来啊),但好歹还有一些房屋和谷仓,证明人迹的存在,再往前,可就是渺无人烟的荒原了。因为是长周末,十月又过了旅游旺季,游客中心并不开放,不过我们可以从门口的信息牌旁边拿到公园的地图和游览指南,里头的信息非常受用。$ f4 n/ A6 h' A& i; L/ t& ]- y
# `! O6 p  t  n. i
公园的东西两个区,西区的交通比较方便,面积也比较大,因此大多数游客的旅行都以西区为主。东区的badlands我们刚刚在恐龙公园看过,审美疲劳在所难免,所以还是不免俗套地跟大家一样只在西区一游。西区历史上曾有许多草原牧民的牧场,20世纪才逐渐由政府将部分土地征回,开发为公园,因此公园中还有少量私人的围栏和道路,包括一条通往美加边境的石子路。公园的主路是条细石铺成的环路,但比较宽敞,足可以并排通过三辆车,开到100公里左右的时速没有问题。这条路叫作Ecotour Route,意为生态游览环线,总长80公里,途中有多处观景点和hiking的起点。$ K4 a4 q$ P, O6 U6 T( X" ]5 H
% h1 y" y3 t: N2 W. f
环线的第一站,叫作70 Mile Butte。这个奇怪的名字来自以前的西北骑警(North-West Mounted Police,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的前身)时代,他们在从东部往西部开辟道路时,以到某地的距离标记一些地标,这里正好距离东部的一个小镇Wood Mountain约70英里,因而得名。70 Mile Butte地区不只一座butte,是公园里的主要hiking地区,有一条5公里的hiking路线,还可以沿着小山丘的顶部走到生态环线的另一端。面对着大路的,叫作Eagle Butte,可能是因为这一地区eagle出没吧──我们在公园里的确见到了展翅高飞的eagle。山不高,也就一两百米吧,我们沿着山路走了一小段,不过想到昨天在恐龙公园的见闻,担心响尾蛇出没草丛,决定折返回大路。
0 r+ s: Z3 r( B: f: a8 M
/ T# b, K9 A% E2 y2 D' ^2 Z9 U0 O, F8 t  u; M8 b; @
公园里主要的hiking路线,右边即为eagle butte的山丘,后面与70 mile butte连通
; p: {+ u  x, c- a5 z- k" c3 f
8 X) J1 l( e! I8 [: e0 e( y: ~7 v2 N7 q" {
Eagle butte特写
$ c6 h4 R1 z: R1 a
9 S& ~) I8 h6 S" {0 c8 B1 Q9 y  U7 q$ t' R  I( s2 ^+ ]
这个地区有多干燥,看看路边随处可见的仙人掌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回到生态环线的大路,我们开车在公园边缘走了二三十公里,靠近一条河谷地带,才重新看到一块公园的大牌子。这条河是公园地区的“生命线”,叫作法国人河(Frenchman River,有点意思),下游在美国的蒙大拿州汇入牛奶河(Milk River),再汇入密苏里河,属于北美最大的河流水系密西西比河流域。说来难以相信,昨天我们还在北冰洋水系的Red Deer河与Saskatchewan河边徜徉,今天走了几百公里大平原,就来到了大西洋水系的地盘,再加上两周前在Mount Robson走过属于太平洋水系的Fraser River,我这真是十几天内跨越了三大洋啊。' j' ?1 J$ \; D' X1 G1 R+ V5 i$ J
8 F6 @0 {5 u( f8 B: V6 v( `) U

& w3 N9 q; ]$ y  t. F8 @$ y* V: A' v# o
作为“生命线”,法国人河谷是最多野生动物出没的地带,包括野牛(Bison)、鹿(Deer)和北美羚羊(Pronghorn)在内的许多食草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其中野牛曾在20世纪几乎消失,公园建立后,加拿大国家公园组织才逐渐从Alberta的Elk Island国家公园人工运来了上百头野牛,以期恢复此地的生态。不过我们在公园里并没有看到一头野牛,更不用说像告示牌上画的那样看到一群了。
% `$ f& f, T- |+ S5 ^5 p
$ ^4 A; {4 f1 J/ O; g
/ _# Z, ]3 q& U法国人河(Frenchman River)河谷,是公园里唯一的河流,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很多支流常常断流,只剩下干涸的谷地1 F6 b5 o# {" q& |0 H7 x9 o
, {+ j9 Y: F2 q! P0 [3 @: Y0 X
沿河谷边走了不多久,同行的朋友忽然叫了起来,说是远处有野生动物。我们停车观瞧,果然,大草原上到处都是一种棕黄色身影、动作敏捷的小动物,窜来窜去。
$ k  b- ?" L0 h; S
; B+ T& }1 y  O
8 S9 N, V6 F1 Y7 }6 J8 ~4 d, V5 M( ?3 x7 ?, W2 Z6 f
% f( L: Y6 N4 y! u& z# h% P
这便是大草原国家公园里最“引以为豪”的一大特色──黑尾土拨鼠,也叫黑尾草原狗(Black-tailed Prairie Dog),说真的,远远看他们的神态动作,还真有点像小狗。他们曾经是草原上数量繁多,活动最为“猖獗”的动物之一,但由于他们破坏植被,被视为害虫对待,人类开设牧场后,对他们围追堵杀,在加拿大差不多成了濒危物种,只有在公园建立之后,他们才逐渐在公园及其附近区域得到保护,数量重新增加,这里便是他们在加拿大最后的栖身之地。5 \9 Z8 k9 L9 h& {2 |" F

, q2 ~: [9 G- i9 v# |" ^  `这些小家伙非常有趣,每个小鼠占一个小土坑,在土坑附近活动,没有危险时,他们就会出来吃草,有危险时,他们会迅速钻进坑内,保证自身的安全。没事情的时候,他们还会不断修缮自家的土坑,前身钻进坑内,后腿吭哧吭哧地往后刨着沙土,举止十分可爱。他们既不像田鼠那样长着细长丑陋的尾巴,也不像地松鼠一样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而是长着一条又黑又短的小尾巴,体型则比前面两种亲戚都要大些。别看这些家伙又矮又肥,你要是靠得太近,比如小于1米的距离,他会猛地站起身,朝你大吼一声,试图将你吓退!我在多次与他们对峙时,就见识了好几回,最后得出结论,保持1.5-2米的距离,基本上是这些小家伙所容忍的安全距离。6 o7 j2 C9 X$ T' t3 |6 V3 N6 S
4 y3 F( A7 r& Q- u/ N; P
2 |  e% b: U8 M( X. F
露出黑短尾巴的黑尾土拨鼠正在保护他的“巢穴”
; t) H0 B7 a) X5 v5 r3 ?, u3 ^+ u+ a: n5 N( J, u
: x; O% Y: I/ D! W" q
Coulee与Butte交错的大草原
$ d7 V: r/ t6 \$ p" \% u$ F! [2 }: x4 Y% z8 s# m$ |( Z
据说,黑尾土拨鼠对于大草原地区的生态作用很重要,一方面他们是空中的猛禽比如eagle,owl以及响尾蛇们的盘中餐,另一方面他们挖掘的巢穴常常被草原的其他动物,包括同样濒危的burrowing owl使用。因此,说这些憨态可掬的土拨鼠便是大草原国家公园的标志,毫不为过。- p! C& P+ ~" B

- I6 U+ x: H9 b! ]: p; Y5 U1 D* [5 c2 F' O3 l" k. C( w* @+ D
法国人河谷附近,是公园里少数能看到树木的地方' Q; o" x" B6 M$ k7 z! d

6 G/ {7 S3 C0 J; \$ b离开土拨鼠们的巢居,穿过法国人河谷,我们又来到了公园北部的coulee区。看得出来,这些coulee都曾经有法国人河支流河水的流淌,只是因为气候原因才逐渐干涸。夏天来这里,还可以看到谷地上下鲜艳的野花,如今秋日将近,满眼虽仅余浅草萋萋,但依然不失一个“野”字。0 \" ?0 h& Q- x7 R0 A3 g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天看石头,第二天看草原,那么接下来就得去城市与乡村转转了。离开了大草原国家公园,一路向北,就进入了Saskatchewan省广阔的牧区和农区。没能在公园里看到野牛,倒是在这些地方看到了许多放养的家牛。/ t  F; i7 o6 A
* A# O5 `9 \/ O, d. H. U* ?. q
与Alberta相比,这个省的路景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公路边的动物尸体特别多。在Alberta,一般开个两三百公里可以看到一两回被汽车撞死的动物尸体,而在这里,死于车轮的野生动物简直有点泛滥,就这一个下午,我们就看到了不下十次的尸体,从身形判断,至少包括鹿、兔子、狐狸、豪猪等好几种。这么多的动物尸体,按常理想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一带车太多,二是这一带野性更足,野生动物出没频繁。Saskatchewan全省人烟稀少,城镇稀疏,我们一路上都很少碰到同向的车辆,因此第一种可能性显然不可能,所以说,Saskatchewan的草原地区,应该是整个加拿大最野的一片草原了。
3 a4 R0 ~: \# E6 m/ l; J  b' c4 b! G0 I/ d9 w" C, ?
& Y$ k2 e5 G4 Y& N1 v; G5 B, v/ q
在1号公路附近,这样的湖泊星罗棋布,比起大草原另是一番景象/ N+ R: [' q, k. D

* w0 M. [' O% z) R9 Z% c2 U* W. YSaskatchwan的城市大多集中在东西向的1号公路和16号公路上,离1号公路越来越近,路上的房屋和树林也越来越多,而湖泊也多了起来,不再有大草原国家公园的荒凉。傍晚时分,我们经过有“小芝加哥”之称的城市Moose Jaw,上世纪初的美国禁酒时代,这里曾经是重要的酒品走私中心,黑社会活动也十分猖獗。不过随着经济繁荣时期过去,这里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我们来到这座城市,就仿佛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几十年前,主街两旁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甚至还有古老的街道电车,这些旧时留下的“古迹”,大多被开发成了旅游项目。
0 G1 ]& Q1 V$ Z3 r1 @5 L/ Y
0 j+ N! |* X* t# b# T1 Q从Moose Jaw重新转上Trans-Canada的1号公路,前方就是Saskatchewan的省会城市Regina了。" S0 Q  `/ ~  @6 w7 p8 R2 z4 Q

  K2 d0 l9 d/ u9 [Regina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个非常起眼的城市,它的人口大约20万左右,近年来由于西面的Alberta经济蓬勃,造成大量人口迁移,城市规模基本没有扩大。不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却记录着加拿大的发展过程。% H; Q, r7 u4 B5 S- \
, T. _4 T! F7 K+ @. x2 R0 M9 k
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时,只有四个省,19世纪70年代以后,Manitoba、BC和PEI先后加入联邦,却仍然为北美大陆北部留下了大片人烟稀少、不便管理的地区。当时的加拿大政府把这里设为西北地区(North-West Territories),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很多地区的总和,它比今天的西北地区要大出许多,不仅包括后来的Alberta和 Saskatchewan,还包括了Manitoba, Ontario等省的北部。BC加入联邦的条件,就是要联邦政府修建一条贯通东西海岸的铁路,也就是后来的太平洋铁路。随着铁路的修建,沿线的居民点也逐渐西迁繁荣起来,到了19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为了便于管理,决定将首府迁到地区的中部,总督Edgar Dewdney选择了土著克里人(Cree)称为Wascana(意指成堆的野牛骨)的一条小溪,在溪边建城,当时的英国女王Victoria全名是Victoria Regina(Regina是拉丁文“女王”的意思),因此就以Regina为该城命名,这也是加拿大两座以Victoria女王命名的城市之一,另一座就是BC省会Victoria,那一年是1882年。次年,Regina成为西北地区的首府。
% o  r2 y6 u! o8 ]8 d+ K: `9 o7 v8 P% t$ q# |2 M
现代文明的迅速“扩张”导致了利益的冲突,政府为建铁路大量征用土著人,尤其是Metis人们原本用作放牧、狩猎的土地,并且组建了西北骑警来管理草原;而土著人却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利益,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活日益艰难。1885年,积压的矛盾终于爆发,Metis人联合曾经与政府作对的“维权”领袖、法裔加拿大人Louis Riel,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这便是震惊整个加拿大的 “西北叛乱”事件 (North-West Rebellion)。军事冲突在Saskatchewan省的草原上不断蔓延,Cree人也支持叛军,一度在西部的一些小镇取得战斗的胜利。但叛军终究势单力孤,不足一千人,而此时的太平洋铁路也早已修到落基山区,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将士兵从东部送到草原上与叛军决战。起义只维持了一个半月就被镇压,Louis Riel在被捕后惨遭绞刑。/ d/ G' r/ k7 c, B0 g- c$ V

+ ]8 c$ ~$ K# s这场大暴乱虽以悲剧结束,却客观上推动了Regina及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大批士兵留在了该地,而政府也继续推动西北地区的建设,移民不断增加。二十年后,西北地区的南部就有了近20万人口,1905年,Alberta和Saskatchewan同时分离出来,成为加拿大的第8和第9个省,从前的首府Regina成为新省的省会,也是理所当然的。
6 q5 V( Y: O/ }# T: X4 X3 `( n2 o0 E+ W, Y
不过,二战以后的五十多年,有“加拿大粮仓”之称的Saskatchewan,却并不像加拿大很多工业省份那样蓬勃发展,人口数量停滞不前。1950年代,Saskatchewan的人口是Alberta的三倍,而现在Alberta的人口却是 Saskatchewan的三倍以上,这一个数据便足以说明问题了。当我们的车子缓缓驶入Regina市区时,便对这一现象有了最为感性的认识──长周末晚上7点后的Regina Downtown,有如鬼城一般。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加拿大是有名的城市国家,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所以以农业为主的Saskatchewan自然是人口越来越少了(实际上Saskatchewan也已探明有大量石油储备,只不过暂时没有全面开采而已,因此这个省的发展潜力其实是不可小视的)。
9 ?9 Q( m5 s$ q2 A& @, I4 }/ B% R& ~, q: y
7 Z+ @. Q. L; I6 j- F0 y- I$ ^
3 [: a+ W2 D( n& Y0 |) Y

9 w# O3 l* S* ^6 IWascana湖上的Saskatchewan省立法院& \9 }" H- S7 M' r3 l
' @5 p2 t% u9 R) h/ y
Regina的中心地区位于Albert街和Broad街之间,市南是在Wascana溪上挖成的大湖Wascana Lake,湖边正中是全省的权力中心──省立法院,与北面的市区交相呼应。从Albert街穿行,左右道旁绿树成荫,一派休闲优雅,同行的朋友们都大加称赞,认为与Alberta的城市的粗重风格完全不同。据说,这个地区原先是没有树木的草原,每一棵树都是居民栽培的,若果真如此,就更让人钦佩了。7 J0 z) n4 N* Z1 F
. P; y5 h( h3 h" X! p7 E
当晚住在湖与Albert街一区之隔的Hostel International,这也算是我最近出行的一大惯例了。Regina的这家Hostel古色古香,有近百年的历史,原是一位曾在 Saskatchewan任职的法官和外交家的故居,现在也属于国家级的历史遗址。晚餐在市区一家中国餐馆,感觉这个省的物价并不高,四个人的中餐,量很足,每人也不过16刀多,据说午餐buffet是12刀,那基本上和多伦多、温哥华等地的中餐buffet差不多级别了。
: V- q4 S8 R/ v* X: ?0 H; ^! `3 u* n  F
吃完晚餐,本来还想在Wascana湖边走走,但是同行有人说Regina的犯罪率在加拿大一直排在前列,晚上并不安全,我们只好放弃。第二天早上,才驱车在湖边转了一圈,并特意瞻仰一下一百多年历史的省立法院。有趣的是,别的省立法院大多会竖 Victoria女王的雕塑,而这座以女王为名字的城市,却竖了一座Elizabeth女王二世的骑马雕像,还是2005年建省百年时,为迎接女王到访而专门竖的,可见什么地方都能找到“马屁文化”的痕迹。8 v, k7 i( z, w. ?  Q

! I; T* K4 e7 a. X, x& T3 _1 d" @/ f- w9 d" E
Wascana湖上的喷泉
) G( ?. o' P! T3 L1 t: k3 E" P! t7 K) Q, R
( E. E7 Q5 @, k1 A4 y$ w5 ~
RCMP的百年纪念博物馆/ E& K7 w' h' N* Q
+ O( L' E" E/ B% e1 r, a
清早有些变天,空中浓云密布,湖上凉风习习,完全没了前两天的温和,无奈,我们在观赏了一番草原地区的湖上秋景后,便踏上了返程之路。$ O0 p  G0 k; Y9 g/ r3 ^  G

3 i, F5 b& \  O/ p5 S  C( Z9 wRegina还是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及其前身西北骑警的训练营,有史以来所有的皇家骑警都在此受过训练,因此这里设有一座RCMP的博物馆,展出骑警的历史与遗物的同时,也可以观摩新兵的训练。可惜,今天是感恩节假日,博物馆中午才开放,我们只能在门口驻足,留下一丝小小遗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Regina沿11号公路向西北挺进Saskatchewan省的最大城市Saskatoon,这一路就好像由梦境重返人间的感觉。草原逐渐被望不到边的麦田所取代,十月份的麦田大多过了收割的季节,金黄色的麦田上堆着一卷卷高过头顶的麦垛,构成一幅幅魅力十足的画面,沿路发起视觉的冲击。! {1 s. a4 L4 |3 X# C( G4 p

2 u' X! Q3 j# b' u4 b7 p3 t6 r+ b( u) A! C+ Q) e3 L
Saskatchewan的一大特色:路边所见的麦田和麦垛$ G3 Z+ R6 l% y2 s) Z; y$ k) Y* Z) x5 p

! k6 R# y# [- {. K: K( V中午12点左右,我们便抵达了Sasktoon,这是该省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也比Regina稍多,不过总体而言并没有多大特色。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与这座城市同名的一种馅饼,叫作Saskatoon Berry Pie。Saskatoon Berry是一种样子有点像蓝莓的浆果,小颗粒状,蓝紫色,生长在北美大陆的中西部。最初食用这种果子的是当地的土著Cree人,他们称它作 misaskwatomin,引入英语后拼成了Saskatoon。而出产这种果子最多的地区,就被叫作了Saskatoon,这就是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Saskatoon Berry不仅可以做馅饼,还可以酿酒,曾经在我老板家里喝过,非常可口,完全不亚于加州的葡萄酒。2 h5 T% L/ X, I3 y- C

2 Q2 {* N( O  U7 z6 @. ~“美好的记忆”使我一直记挂着Saskatoon Berry Pie,如今到了这座城市,难免是要满足一下“口舌之欲”的。说起来这玩意儿还真的有点畅销,我们在城里跑了三家超市才找到。回来之后好好吃了两顿,浆果的甜汁流在嘴里的感觉,真的很爽。
: h- ~; ^; m# U" ?6 g! ^8 _' Q: k7 S. _( h

4 F3 Y( Y8 u# Y* T) f- s& H刚刚出炉的Saskatoon Berry Pie
# d/ F- h1 `8 A* F& w" B
4 i  V( R4 {$ m! A在Saskatoon简单用了午餐,没有怎么逛街,就继续回程。加拿大西部的开垦和城市建设是按照某种规划进行的,大部分城市都由西北骑警的堡垒(Fort)发展而成,而这些堡垒最初是以军事作用为主,因此彼此的距离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的西部城市布局。从Saskatoon回Edmonton,每隔一百多公里就能经过一座几万人口的城市,而按照这里的规模,都不算小了。+ d  W1 S  q4 m6 n  e
* v6 L" o! X! r" I! x9 S
首先是Saskatoon西面120多公里的The Battlefords,这是两座隔North Saskatchewan河相望的小城市,最初叫作Fort Battleford,曾经在Regina之前做过西北地区的首府,而在“西北叛乱”中,这里也成了重要的军事堡垒。昔日的堡垒如今被开辟为国家遗址,不过十月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W6 R8 |0 M2 h" j6 A
7 f: O! J; B/ ?" W& K
从The Battlefords再往西120多公里,就到了Saskatchewan和Alberta的省界,这里屹立着一座独特的城市,Lloydminster。说它独特,是因为它作为一座城市,却横跨两省,省界就从城市的正中央的50街贯穿而过,因此它有个昵称,叫作“边界城市” (Border City)。Lloydminster的这种特点,在北美是独一无二,在全世界可能也是唯一的。3 K# V0 P) F/ F4 x3 y* U1 Q

: C4 K( c6 Q0 J
. r+ m  y6 N& _* A& D高高的红色标志,标明了两省的省界,界碑的左边是Alberta,右边是Saskatchewan* f" G8 X& i2 b3 i- c& E3 F

4 C3 r4 G' p6 D4 ]6 v) u9 XLloydminster为什么会建在省界上呢?说起来却是因为历史的阴差阳错。在Alberta和Saskatchewan还没有从西北地区分离出来的时候,分别被叫作District,类似美国的西部各州在没有成为州之前,被叫作Territory。当时Alberta和Sasaktchewan的界线,姑且称作区界吧,是在今天省界以西的西经111.5度附近。1902年,一位名叫Issac Barr的英国牧师取得了这一地区的地契,野心勃勃的他组织了一批移民,约有2000多人,从英国来到这里,他们选择了西经110度周围地区定居与开垦,想建设一个乌托邦式的美丽社区。这些人后来被称为Barr Colonist(也就是Barr带来的殖民开垦者)。然而,新城镇的建设并不一帆风顺,移民中的不满情绪影响到了Barr牧师,不久后他便心灰意冷,回到了Toronto,并最终移居澳大利亚。移民们在另一名牧师George Lloyd的带领下,终于建起了这座城市,起名就叫Lloydminster(Lloyd的教堂)。此时的加拿大政府已经在考虑在西北地区的南部建立新的省份,以管理日益增加的人口,但是这些Barr Colonist以为只会有一个新省成立,却没想到政府已决定以西经110度线为界,重新划分Alberta和Saskatchewan。1905年两省成立时,移民们发现城市被一分为二,他们也由于各自住处的不同,成了不同省份的居民。他们向政府情愿,希望调整省界,把整个城市都划入 Saskatchewan,但却没有成功。分裂的状况持续到了1930年,这座城市终于以一座城市的形式被两个省同时接纳,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边界城市”。
  B0 }: d0 Z7 G7 W% y3 Q$ k6 Z2 X, R( s

1 D  ~- E% l1 d0 E2 ]位于Alberta一侧的市政府
' l! y9 O- r# h+ |8 {; D( P7 g  H3 b2 v
; p' F+ V) E9 M% ^4 Y6 z9 |$ d
位于Saskatchewan一侧的Barr Colony遗产文化中心9 R) t3 d! @) M; I3 ^
9 H- e. k+ v0 d9 k. s( d7 N
Lloydminster的城市发展很能反射出两个省的经济、人口发展趋势。20世纪的上半叶,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Saskatchewan的一侧,而 70年代后,随着Alberta的一边探明大量的石油,大部分的居民都逐渐移往Alberta。十年前,市政府也从Saskatchewan搬迁到了几个街区之外的Alberta。
" n! s& i) i: f& M; f9 ^) r: D& N$ U6 X- T
城市里的Barr Colony遗产文化中心保存了许多Barr Colonist后代的收藏品,是一个不错的博物馆。在这个小博物馆里,我不但看到了许多当地居民的艺术品,还学到了一些石油开采的知识──这里正是草原地区重要的石油开采地。与石油的距离之近,当然最先体现在汽车的汽油之上。这一路2000多公里,加了好多次油,油价一直在升,而就在省界边上,我们加到了几天来最便宜的汽油。  O& Y9 z8 V$ I+ h

; k" n& I$ K, n9 ]0 t; S* H7 C" L* z, \+ D0 B+ N% f

0 u4 M' E& s1 U8 N3 i4 l
9 [$ B' ~6 n1 e1 gBarr Colony遗产文化中心内的艺术品
* o7 y; |% v" _. y# h8 \5 {/ ^, D4 ]1 S5 `$ v3 D: F& O
% ~8 r* a9 @. O, u
Alberta和Saskatchewan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图中黄灯部分就是石油的储藏地" v5 a) c4 B1 @1 [& S! l
$ W% X4 e. ~7 v. c/ b! |& N$ k/ _# b+ F
0 M5 O& t7 K% s" I  Z5 C+ i
不过这里多为油砂,因此开采成本较高,这是一些开采的器械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好,很生动
鲜花(48)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的很详细呀,nice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的很有文化!学习了,谢谢分享
鲜花(2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谢谢ermite!原来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和Drumheller的不是一回事啊。很值得带孩子去参观!这条线路真不错。
鲜花(16) 鸡蛋(2)
发表于 2010-11-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写得真好!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0-1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萨省真得没什么东西,我在regina街头都不敢闲逛,哈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萨省真得没什么东西,我在regina街头都不敢闲逛,哈哈. O8 E# A4 ~) Y4 W0 M
sweetlele 发表于 2010-11-8 11:30

+ F  J* W5 [, J
* b; ^: [2 v7 B) J! m2 s世界上从不缺少美,难得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心灵。
大型搬家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0-11-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难得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心灵。1 O2 X- n8 A& j
ermite 发表于 2010-11-8 12:18

- L1 T$ Q, Y  vsaskatoon 还稍微强点,但是我实在不敢在满街红番的地方发现美% T0 Y& F( |8 c; S- g* D. H! `
. w1 ?2 I  A' Y
saskatoon中餐还不错,regina简直是发指,那个省政府是我见过得最破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saskatoon 还稍微强点,但是我实在不敢在满街红番的地方发现美
. R. `: e8 O* M0 A2 F* U1 _* y) Q
( G/ k! G5 ]+ x/ Esaskatoon中餐还不错,regina简直是发指,那个省政府是我见过得最破的
5 h# p! A+ j, A" v' a' fsweetlele 发表于 2010-11-8 13:50
0 k! ~: @1 K7 h7 I. s" D

5 W( \, @8 K8 Y5 w) R* ^6 }2 V哈哈,那就换换眼睛和心灵。。
& f1 Z6 l; A. K, J. I" M& A6 L- Z
6 s) ^" k3 l+ a" T2 a  ]! B! HBTW,其实我觉得Manitoba比Saskatchewan还要破旧一些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0-11-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哈哈,那就换换眼睛和心灵。。
8 }! B7 g# F2 l
3 ^, \3 v$ x9 m( |; E# _; `BTW,其实我觉得Manitoba比Saskatchewan还要破旧一些
1 X/ q7 U- ~5 ^  ?ermite 发表于 2010-11-8 14:26
0 d" T# S1 O) W3 ^* e. F
萨省就让红番搞坏了6 j/ M' w& `/ Q# Z
* ~3 N) J4 R2 b. A
不过曼省应该还是比萨省强,萨斯卡通+regina都比不上一个winnipeg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萨省就让红番搞坏了8 k( v. U: L- s  I/ F# q- |3 [; j
  G+ o5 X8 b/ g" }
不过曼省应该还是比萨省强,萨斯卡通+regina都比不上一个winnipeg0 ]$ _, M, L% ]2 h$ {
sweetlele 发表于 2010-11-8 16:28
1 H2 o* d# r; R" p
: \' u: W# ?& r8 ^: q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7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这不错。我也去了这些地方,可是重温一遍LZ写的介绍,觉得自己了解的非常不够。
鲜花(38)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1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鲜花(7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1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发的估计魏
鲜花(7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得好累,发得更累了
鲜花(7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2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生动  谢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新版主加精,呵呵
鲜花(85) 鸡蛋(2)
发表于 2013-4-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好贴。我也想去走一圈。; g; i8 M+ N/ p9 W( C' B4 H" Q
楼主去的所有这些地方,我只去过里贾纳, 城市很平坦,的确没什么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6 11:07 , Processed in 0.258214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