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2|回复: 0

中国印有错击鼓非缶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1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马未都连发3博文质疑北京奥运:中国印有错击鼓非缶) j7 F, O- x4 D( j6 H. n

4 O3 F/ c0 z# Z0 o3 Z* N  昨天下午3点08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发表了一篇博客,他指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击缶”表演,演员们击的并非缶,而是击鼓,他甚至直言不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这是马未都《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的第三篇,在此之前他先后指出:“中国印”上的“京”字应为小篆的“文”字,不应该解释为“北京”的“京”;按照中国文化传统,画轴的展开方式也不应该从中间向两边展开。
& m; }% y& U7 ^$ a0 y' |* r4 G & v- p2 y& y3 u
  马未都从今年8月8日开始发表《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在当天早上8点59分,他上传了5篇系列博文的第一篇《中国印》。对于为何在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之后,自己要写这样的探讨性文章,马未都在《中国印》的开篇写得很明白:“《奥运会的文化遗憾》为一组五篇小文,依次为《中国印》、《大画轴》、《击缶》、《活字》、《口号》。此为第一篇。补充一句,皇冠国际足球网,我对奥运会的全体工作者充满敬意。今天是奥运会开幕两周年。两年前此时的中国人处于亢奋状态,欢呼这一举世瞩目的时刻到来。的确,绚丽耀眼的开幕式让国人扬了眉吐了气,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很多遗憾之事当时说是不合时宜的,如果强说可能会被淹没在纵情的唾液之中;再过几年说又恐记忆消失,多数人会不知所云;那么,只有趁着我们冷静下来,还有记忆的时候回顾一下。”
& X/ G, l' i* F: W: b2 G1 Z$ G  中国印被解释为“舞动的北京”,这个舞动红绸的小人问世后受到多方称赞。然而,马未都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印上的文字是“文”,足球网,而不是大家所公认的“京”:“以篆书而论,这个字明白无误地是个‘文’字,可以归为小篆。中国书体均有法则。篆书无论如何篆,它的笔画亦不可违背法则,就连九叠篆亦是如此。‘京’字口部一定独立,皇冠足球投注,小部一定三笔;而‘文’字下部一定交叉,谁写也要遵循这一法则,逾越即视为错字。”6 R6 C. b3 ]6 w7 X
  在8月10日,马未都又发表了第二篇博文《大画轴》,他认为北京奥运会上那幅美轮美奂的画轴的展开方式错了:“这幅巨画由中间向两边打开,展示千里江山。而中国画的传统是,无论画轴长短,均从一头启始,由右向左展开,从中间向两侧打开是外国人看地图的方式。遗憾的是开幕式上这幅大画轴的表达太西方化了,将中国人所创造的神秘破坏掉了,一览无余地由中间直接打开,皇冠会员,寡然无味。”, N6 I+ R4 ^$ d8 J
  马未都纠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三篇博文就是昨天的《击缶》了:“将缶做得如此古怪,又蒙皮击打,有些出格,虽为‘缶’形,实为‘鼓’质。在中国,击打后发出轰轰巨响的乐器只有声名远播的鼓。很可惜我们这样独特而优秀的鼓文化被改得走样,皇冠代理。臆造出‘缶’这样一个怪物展现给世界,当满场‘缶’声震天时,我一阵阵担忧,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文化吗?”3 W+ I- Y- B& z" p
  尽管北京奥运会过去两年时间了,但马未都的《奥运会的文化遗憾》系列博文依然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截至昨晚9点,马未都的《中国印》博客已经有接近100万的点击率,网友的留言也多达4000条。同时,《大画轴》和《击缶》的点击率也分别多达14万和3万。 成都商报记者 李晶5 _' Y2 g; G  [: F8 r' z
  
  g$ N* k! `' D*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5-14 14:57 , Processed in 0.21912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