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经记者调查发现,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向用户支付账户中沉淀资金的利息,事实上早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易宝支付客服热线的相关人士就对记者很干脆地表示,账户余额从不付利息。 j0 t0 e5 ^$ s, p+ t# C
“难道之前侵吞我们用户的利息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要向第三方支付公司讨回来。”用户李先生对记者表示,既然已经明确了备付金不属于支付公司所有,那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就理所应当地该向用户支付备付金利息,这是用户应该得到保障的合法权益。$ D9 J6 ?" z4 o
“实际上被侵吞的用户利息不止1151万这个数字,联想控股十亿控股神州租车:注巨资意在抢跑。”相关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统计的只是最近两年半的情况,而第三方支付业务早在2003年就开始发展了。
, X' e) {# M# `+ T. H4 E
* R( s( B% [1 K) b2 K
; I5 L; S, b+ b3 P2 m; c 9 }4 h( g8 O7 A2 C
/ |7 `7 F2 t3 c0 X 据该电子银行业务负责人介绍,第三方支付用户的备付金被统一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银行通常对备付金按照活期存款处理。由于每位用户的详细账户情况只有第三方支付公司掌握,所以银行只能将利息总额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上,而无法直接发放到每位用户的账户。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中间方却将用户备付金的利息截留下来而不支付给客户,足球投注网站 商人建连体楼房免费送乡亲 只给同姓者遭质疑,这种占为己有的做法在法律上已明显构成侵吞。9 F1 X' |+ G) b% |% v* z1 d* r* j1 z# z
; [- _& ?1 m& I6 n) u
8 H, D k$ d- `4 j# p$ U( M “我用过易宝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账户,账户里经常留有几元或者十几元钱的余额,但是这些沉淀资金从来没有收到过利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用户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使用易宝支付账户时碰到的“咄咄怪事”,易宝支付从没有向用户李先生说明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的利息情况。而李先生在银行账户中的活期余额则会每半年一次收到按0.36%的年利率计算的利息。
% `8 l9 I6 ~; h: I, M% T/ L
' _- x3 A- P5 E+ p" O- J; r0 r2 O 4 k7 O* [1 v- {
本报记者 徐可奇# E0 f6 D y; V2 u' e) B8 H4 j
用户很难追讨回利息0 H' i5 D, O/ j0 Q" u
2 f/ ~# F* V9 Y2 t) d
本报记者 蒋林宏 摄6 c/ }# l6 _8 u7 O0 ]4 N7 L+ ]6 J- I
那么被侵吞的第三方支付用户利息到底有多少呢?以上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揭开的“秘密”令人震惊,这一数字足足超过1000万。根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二季度,网上支付交易的总规模达到11640亿左右,相当于日均交易额为12.79亿,按活期存款 0.36%的年利率来计算,那么在最近两年半内产生的利息就达到1151万左右。
, h6 F$ e6 C' }( w0 N2 P4 A8 I* ]/ a 但据以上熟悉业内情况的第三方支付公司CEO透露,皇冠投注最新网址,支付公司侵吞用户利息后挪用于各种途径,有的公司将这笔资金用于投资买基金甚至炒股,皇冠备用网址 搜狗拆分独立发展:阿里巴巴与张朝阳注资,还有的公司干脆将这笔资金作为高管奖金私下瓜分了。7 I. X e. M# M; b4 v5 i: G ?3 B2 a6 R
【业内默认】
# x# }, j; ~3 [) _) A0 V2 m 不过,其中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表示:“不向用户付利息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里半公开的潜规则,其他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因为不付利息给用户而遭到处罚。”
( Y; [* u5 w' @' c- z ; ~- P# Y" a# n0 A
7 A4 o7 [8 Z" I" u7 h5 y% n8 M" ^
> 相关阅读: 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将实施 牌照非最重要因素第三方支付月内难领准生证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最快年底发放5 c/ Z: y8 C% R& o) ?3 I5 V/ s
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默认了确实存在上千万利息被支付公司侵吞的情况。
$ D* b% y" H' G0 h6 u
2 U* F% [/ _! v p7 u8 l % P. v" b7 s& o$ `% e) r
* H# z/ _/ H/ q5 V9 @& U/ \
被侵吞利息达到上千万& _( E: B7 E- k/ x \& l3 X2 _
但相关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具体的监管措施仍是空白,缺少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所以用户实际上很难追讨回以前的利息。虽然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强调了要保护客户的备付金,例如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而且支付机构只能在同一家商业银行专户存放客户备付金,但是尚没有如何处理用户备付金利息的明确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也让第三方支付公司得以“钻空子”。
) c& Y+ R1 {4 c/ Q# E$ ?9 y8 D# J . T+ y# m, L& S& C6 N
网上购物时,付款常常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代为保管3-7天。
) G1 o6 c1 c+ j/ o 0 Y4 @& V, \/ N- B
+ a0 |& C9 s1 C$ }
( D" b7 m2 Z5 B/ _3 U% t* `
% e8 z* x4 N x, _ 账户利息不明去向: L5 e5 F3 U8 S' F3 c' d; d
【用户质疑】5 \" L) o8 c. |: Y4 l
当记者询问第三方支付用户利息的最终流向时,多家支付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均对这一问题讳莫如深而不愿详谈。6 A6 J/ N& W6 }: {8 F
“大多数公司早就把用户利息给挪用了。”另一家总部在上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在要求记者不透露其身份的情况下坦言,银行通常每季度或每半年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结算一次用户备付金的利息,但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将利息付给用户则根本管不了。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到用户利息后,一般在财务上按经营利润来处理,这样就“顺理成章”在账面上让原本应该属于用户所有的备付金利息流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腰包。0 ^+ i' K( R, J3 p
& h% y# Z5 q6 F0 G3 Q" y2 t* W# {+ g
【银行声音】
( V$ s( M7 C) r: q. Y* a2 D# A& N7 Y: r 【监管空白】
# ?( h' Y$ [! E- ^1 Y7 |4 O; D5 D: t: N 1 `- X: X% O- s/ a9 g) l- r
7 O' n' V4 p' f9 C6 l) a! A7 ?
“第三方支付账户沉淀资金的利息理应付给用户,但这么多年来实际一直被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了。”一家中资银行的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沉淀资金也被业内称作是备付金,而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第二十四条中明确规定,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1 Y, S& m5 Z" }+ Q
, Q7 p h; @( Y$ a3 c H, O& {2 y- d3 z
第三方支付用户的上千万巨额利息一直遭到“硕鼠”蚕食。记者近日通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用户备付金的利息不支付,这已成为整个行业半公开的“潜规则”,而涉及的利息金额达到上千万之多。虽然用户对此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但由于目前具体的监管措施仍是空白,所以实际上很难追讨回利息。
8 \! a! R; Y' i0 X; P
3 o. e" A& \- P' G: X 不付用户利息成潜规则
3 Y; @$ c( }! f! c) z% r “虽然用户的质疑不断,但支付公司一直回避备付金的利息问题。”一家排名前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场总监对记者表示,支付公司的普遍态度是对这个问题能拖就拖,毕竟用户利息对支付公司来说是一笔白白到手的“外快”,而且数目也不小。预计只有等监管部门关注到用户备付金的利息问题后,在即将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相关业务办法中作出具体规定,才有望从根本上避免用户备付金利息被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
" N3 _, K+ [% N3 m7 r6 q. k4 E & U" u8 L- Y5 s, U! a
“第三方支付账户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沉淀资金,主要涉及到用户在网上购物中的付款。”另一位用户陈先生对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网上购物的规则,买家的付款从产生订单到转账给卖家,通常有3到7天的沉淀期。这笔沉淀资金因为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代为保管,所以暂时停留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上,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样不向买家支付款项在沉淀期内产生的利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