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  鸡蛋( 0)
|
谢盛友:“道”与“德”的思考 V3 t& i( N9 C! M- e4 E
. @- c3 F; L% p9 X/ \6 D$ V
& m$ I( k- Z. {# X+ u5 L8 d1 [, Q' X f8 c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也就是我们说的“天道”;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0 m, S2 W) `: j- p
汉字“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8 b0 F9 o+ {, b
( Y, Z6 c/ N& n# C$ u/ e4 ]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来自法语的moral,而法语该词起源于拉丁语的 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9 p8 b4 v; j! S) T& P
. J! b* W8 {, w今天我们中国人讲“道德”,其实只是“德”,而没有“道”。“道”既是人和万物的生命本源,因此所涉及的,是人的生命的由来、方向、目的、信仰、道路。
' C' [3 ]+ m: t# W, e中国传统的“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只是“德”,而没有“道”。
r6 b9 q2 j8 ]; h; ^& h- u( c. K J9 U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因为老子对“道”有较深的探索,一部《道德经》可分为“道经”和“德经”,而中心都是讲“道”。老子说∶“大道泛也,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道者万物之奥”,“衣养万物”,“为天下母”,认为道是万物之源,养育万物。因此,老子“惟道是从”。老子认为离开“道”,任何最动听的东西,包括德行、圣智、仁义等等,都会无所本,而失去庇荫,迷失方向,导致假冒伪善。老子彷佛专门针对孔子而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均见《道德经》)
) ~4 P3 x1 {# M5 P* {! C% n3 H6 ~8 D4 `
老子的《道德经》接近西方人的《圣经》。圣经:“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1-4、9)
( t h8 O! C! v E" L/ U9 l. a& M4 K+ e
我们中国人常说“天机不可泄露”,这是神秘主义者无法解释天道和生命时的遁词。《圣经》则明确详尽地将“天机”透露给我们世人。! }) k6 l1 R2 {0 d8 S! l
2 G7 S' T+ z# W. V5 S; @“道”就是神,就是三位一体的神,“道”就是上帝、就是耶稣、就是圣灵。“道”就是生命之源,造物之主。“道”就是光明之源,也是人的一切美德之源。7 h- ]0 o' D1 ~7 W$ k8 J1 v
8 D A% ?/ g8 K4 {/ Y
离开了“道”,“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5 s3 ~! R) F# F3 r7 ~" H! v
- ~+ C6 p. k! v, d- j一个人要是连生命由来、终极去向这些真理都不明确或不正确,他有何是非善恶可言呢?即使能“分别善恶”,又有什么用呢?外在表现再好有什么意义呢?1 B- j4 r& x5 E
: a; E6 n( g% V- e1 g$ m) I5 v在西方基督教文化里,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道”,所以他们只需要“德” (moral)的建设;如果离开了“道”,“德”的建设,犹如在沙滩上盖起一座高楼大厦,根基不牢固,“以德治国”也是一句空话。 ; T: y# U1 J. f8 G# a5 M5 I
9 `/ y% F) W" R1 K) ?. U
写于2009年9月5日星期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