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又来给施主们说我的故事了》 第4节
2 |2 z% m) M/ g$ m5 H作者: 释戒嗔* j5 \! G( _$ D# E- T
( D, U4 I6 x' _( w Q/ x1 O* x日期:2007-5-3 21:35:354 L" y I: B$ f
晚上的故事来了9 d* ?- A) Z5 W4 \. V
- L8 y* v! z5 y* P7 A+ F
每个人都有犯戒的时候,出家人有时候犯戒的次数比在家人还多,因为在家人没有什么需要遵守的戒律。- z5 h! a7 k1 T( L
所以用不同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
8 Y2 u6 l% ?$ r1 S4 j 一个人名字其实和行为是无关的,叫戒嗔的有时候会犯嗔戒,叫戒傲的也有骄傲的时候,叫戒痴则常常痴迷,就是师傅那位叫戒烟的俗家弟子也没有把烟戒掉。
2 Q% `! ^/ @7 Y, Z0 b/ d+ k$ g* ? 天明寺唯一不会犯戒的就只有戒言,戒言并不是哑巴,它是智恒师父养的一条土狗,它不会说话只会叫,有时候狗能做到的事情,人确难做到。, v3 g. w6 e: ~, O0 o
戒言很胖,有香客根据戒言的体型质疑我们寺里人一定偷偷的吃荤,否则狗怎么可能那么胖。其实戒言确确实实是和我们一起吃素长大的,而且偏爱吃胡萝卜。1 O. E& q+ `+ i6 U: F# P' f+ s$ `' d
其实每个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用一知半解的思想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是正确的. ~7 f$ W9 h, S8 B/ N9 [) Q: n
我们也没有去向香客解释戒言很胖和吃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你去向他解释的时候,他反而又可能去想,你可能是心虚,要不为什么特意来解释呢?1 N+ x$ I6 }5 _; D+ |! O
戒嗔其实还有一个丢东西的毛病,还好寺里地方并不大,翻来翻去总能找到,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能请戒言帮忙了。# M% Y3 s W' @4 n7 C7 G
戒言虽然也能找到东西,不过行动也不神速,可能吃素长胖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虚胖的。
6 r4 C/ J- b y6 L 闲来无事时候,戒言和戒嗔会在坐寺门边上的山石上,远望山下景色。( k4 H1 W3 D7 x [% e' f
香客临门之时,常常会拉着戒嗔问事,戒言则在脚下转悠。/ j, `* j4 N* q' m2 I6 ~; k
有时候长老在侧,香客便会撇下戒言和戒嗔直接向长老问事,戒言和戒嗔依然似无人之时一样,坐于石上。& Z# B0 J5 d! V o. L7 o7 _
有次香客问长老,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为?, |8 [6 A1 p( D; K& O2 ?1 P
长老回答,如果施主眼中并不只有那位看起来身份最尊的人,而是把两人一狗都看在眼里,修为自然提升了。
0 `9 |/ B( Z+ E: e+ l9 M- z8 l9 A 6 ?( J# r. V1 [9 `, C3 f
日期:2007-5-4 14:10:26
5 j n+ Z" k" Y# _9 }5 M$ t! G* C 好了( s, z) a/ q' E% X$ c2 {- k3 g& d
" g- q9 H4 w- B2 a
; J6 Q# ^- D: d6 a6 Q* X* L 茅山最有名的景点就是三重瀑,清澈的山泉水,流水中随波而动的花瓣,举目仰望天空,这里自有一份通透。
, g; z% n. ^+ U6 v' ` 有位老施主说,在这里古树下,找块山石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耳畔只有潺潺流水之声,听闻飞虫空中振翅之声,或是采蜜归宅的蜂儿。眼未睁,但依然可以看到柔若无物的花瓣从与瀑布相连的小潭中居住的鱼儿头顶掠过。
% \( L Z$ L2 L5 P# T: b5 j 老施主说,心中美景止于此,如果再追逐花瓣最后飘到了何处,是否化成花泥去护花了?反而不美了。
$ P H3 K+ M: r( m 三重瀑虽美,确不是戒嗔最喜爱的地方,戒嗔喜欢带着本书,去寺右侧的一块很大山石旁,靠在树旁翻经阅卷,偶有落叶被山风吹落,落于经文之上,信手取来,夹于书中做为书签。4 p' Y3 T/ c! R6 y }, j9 I' ~! H
这里无水无花,只有独特的幽寂,也许这就是戒嗔爱此处的原因。
9 ~# ]0 O3 f, Z 戒傲性格于戒嗔大大不同,不似佛门中人,喜欢多动,戒嗔时常想拉着戒傲一起来此处修为,只是戒傲从来不肯来。5 P, K1 O S6 V) r7 }/ N* V
到是有次戒言叼了戒傲的布袜跑来找戒嗔,戒傲追到此处。
. @1 B. l! `7 O& T' F6 v# U 那次戒傲也学着戒嗔一样在树下修行,只不过看了一小会就忍受不住又去打球了。
, w# [, t5 s. ?# f! }7 A) R; W7 t. Q 戒嗔不解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如此清净的场所却无法平复戒傲的躁动的心?
1 L2 u7 F) A% `! T, R4 z2 @ 师父说,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幽寂的山石旁并不是戒傲心中的归宿,戒嗔,你自顾自己的修行,随他去吧。4 z# i* @: ?; t
; H, p( w) j4 ~8 i0 I$ W
- |8 D$ Q( y* e; j4 z2 y
2 S% U/ Y8 H0 d2 {( w日期:2007-5-4 21:27:599 s3 }9 ~7 ?! a3 J, v* f
好了好了6 f9 O8 ]2 k9 Y$ |* V1 m; o$ u$ M! N1 V
! l% V$ m7 r6 N% T& J
茅山上可不似山下小镇那样,夜晚还有灯火,山上总是黑漆漆的,这里人烟一直不旺,所以山间小路也是又窄又陡。每逢晚间的时候,我们便很少出门。
+ Z; F0 R' _2 ? 天明寺有时候也会留宿一些香客,有位姓陈的施主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如果用晚间乘取的山泉水泡茶,其味更清香,师父虽然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但还是吩咐戒嗔这晚去山上取水。
1 R; t/ ?) r z! D% q 戒尘小师弟也和戒痴一样爱动,这晚也要求师父允许他和戒嗔一起出门,戒嗔手中拿着一盏香客布施给寺里小灯,小灯的造型和寺里很久以前用过的煤油灯一样,不过现在已经是用电的了。! `3 e( q, U9 B1 w
外在的东西一直没有变,不过里面的确实变了很多。
* c- N$ Y( C0 X: R4 C- K 爱动的还有戒言,我们出门了一会才发现,它原来也跟在了身后,我们三个在夜色笼罩的山路上行走,鼻际有淡淡的花香,这种香味其实在白天也一直存在,只是被光亮中被忽略了,到了夜晚反而在不经意间体会了出来。4 q6 @, Y+ }1 o2 I, R* N
有逐光的飞蛾也在凑趣,绕灯而舞,草丛中点点光亮,是夜行的莹火虫为小灯添彩。2 w# ?$ M' W5 `7 a8 n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怪异的叫声,戒尘在身后忽然问:“师兄,这是什么声音。”
$ R: I- ~" V' r 戒嗔也无从回答,平日这个时分戒嗔正在寺里,很少留意外面的响动。' L5 [, s0 T# o1 h# C) l
戒尘又问:“会不会是老虎?”
' O' e2 j) g3 i& ^2 ?8 O8 m- F 茅山上从来没有有老虎出没的传闻,戒嗔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戒尘。% i* p3 w7 ^+ P- _5 m M
戒尘仿佛有些害怕,从后面抓着戒嗔的手,手心都是汗珠。
6 Y+ B3 h' S* L A9 O; |6 t! W# M 戒尘问:“如果老虎来了,我们怎么办?”
1 g! b) b# w$ i, b; G- ^ 戒嗔回答:“如果老虎来了,有戒言保护我们。”) q( Q2 N6 a/ L7 n
戒尘仍然不放心,在我们取水的路上不断和戒嗔讨论,戒言是否能对付的了老虎这个问题?
3 }. `3 z* s. X+ p) e& a3 D$ ` 戒嗔想了很久,也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告诉戒尘,戒言是可以对付老虎的。
1 Z" H) Q' W* Q2 G1 ~3 W& P 回到寺里,戒尘又忍不住去问智缘师父同样的问题。3 s" c6 a L- g) B7 k
师父说,在无所事事的山路上,去讨论一个想象出来的威猛生物和一个吃素长大的土狗之间谁更强大,确实是一个打发时光的好方法。& ~/ j; l7 K; B9 w+ g" L$ y
& G' e2 D- ?6 P: d2 {1 {/ K& P* t
日期:2007-5-4 21:46:17
4 L" M$ E4 n; t0 H8 x& I; a/ L 还有些话要说0 \' i- N, ^- W& s5 R; w
7 n9 L( M; G8 {' D* I+ M
6 l# p7 O3 o% C : W( O9 c. W- r4 B& A, o. A+ M! K2 s
从来没有点评过自己写的故事,有些故事自己体会出来可能更有滋味。
1 q) d4 C4 O4 z' [8 V S& n 中午的故事很多人以为我是反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后那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想让想听故事的朋友们不在为了戒嗔去做争议。% z4 \! V6 d3 E6 G: b, i
晚上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值得不值得的故事,天涯杂谈中的一个小帖子,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有兴趣每天光上十分钟、二十分钟来听听戒嗔说说故事,其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 P& y2 u, N# H9 V6 u/ ~$ A# c2 }7 u
每件事情都不一定是那么值得深思考的,有时候曲解了,反而误人,发贴人的目的可能很单纯,但是想多了,就会有很多想法。
2 i, x* ?; V4 w) s3 a2 e2 R: p1 l 我们不会一直在无所事事的山路上行走,有那么多闲暇时间去争论,老虎与狗之间谁更强大这个问题,为了这个帖子花费很多时间真的不值得,如果让自己不快乐可能就不值得了。
! F7 s6 F: E& _1 @) E; b 小和尚的小故事仍然会继续,喜欢听的施主们,记得一定要戒嗔,至少我是不会在意很多事情的,所以如果有争议,请大家不用回应了。8 c% L1 r$ m0 M: d7 p" [2 F
快乐才是第一位,本贴目的只在于此。3 @+ r! M9 t, u& B0 d+ Q* r3 o# @4 k
; [7 D, Z# h; q/ u- G1 w! C! H a" g- ^. p8 b% R& U3 j, G
t B" n }, a1 K) ^
# J3 z" W6 B) L0 y% K6 `1 s% S( z日期:2007-5-5 12:20:30' Z. h( S; [. p; R4 a
中午的故事来了( u4 z% l a" I
& Z- K) n. ? | 淼镇东边有位姓孙的老施主,他是一名木雕艺人,手艺还算不错。4 ?2 u: B% E1 B! D7 d
天明寺香客中,有很多人希望可以从寺里请佛像回去供奉,师父便请孙老施主为寺庙做九十九尊佛像。/ @3 M* |" V/ X R" o' m/ \ d
过了几个月,孙老施主把他制作的佛像送来寺里,戒嗔把这些佛像摆放在佛堂中,却左看右看总觉得有一尊佛像好像与众不同,显的格外的精致。4 ~7 Z! h% L( F6 ?2 W/ I: P
戒嗔忍不住问戒傲和戒尘,结果他们也有同样感觉,戒嗔想,会不会是戒嗔向他俩询问之时,误导了他们呢?
2 K! s5 }* o6 J2 M 正好智恒师父路过,戒嗔便让智恒师父看看佛像,结果智恒师父也一眼认出了那个与众不同的佛像。 z( {/ @$ F- E, y. A+ B8 ~' k
戒嗔心中有了疑惑,会不会是镇上有其他的高超木雕艺人制作了这个佛像呢?6 a( B' `! t0 v1 r: Q
戒嗔把这尊佛像留了下来,第二天,孙老施主来寺里的时候,戒嗔便拿出佛像向孙老施主询问佛像的事情。
# Z2 q" ~' R. j% e" e# u, f 孙老施主看了佛像后,忽然笑了。$ b& l! h! R; L" v9 A4 B/ Q
他说,这尊佛像确实是他做的,在为我们寺里制作佛像期间,有位姓丁的女施主向孙老施主订购这尊佛像,说是想送给她城里的女儿,孙老施主也有一个女儿,非常体谅丁女施主的心思,所以在制作这尊佛像的时候,特别的用心,丁女施主因为其他的缘故,提早去了城里,所以佛像一直未取,孙老施主就把这尊佛像随同其他佛像一起送到了寺里。* `7 p: G$ Q/ Z' p L$ ~* E
于是戒嗔把这尊佛像重新放回佛堂,在这佛堂之上,在九十八尊为生计而做的佛像之中,确实应该有一份用心完成的作品。 |
|